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茉楠:歐債危機,也是債務資源較量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7日 14: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市場對新一輪歐債危機的擔憂正逐步加劇。主權債務融資高峰的壓力、希臘債務重組概率加大的風險、西班牙銀行體系嚴重壞賬以及歐洲銀行體系相互持債導致的連鎖反應等,使得歐洲債務危機進一步發酵。然而,內憂似乎遠不及外患的衝擊力大,歐債危機背後暗藏的是美歐就貨幣主導權與債務資源展開的較量。

  事實上,佈雷頓森林體系賦予美國的金融貨幣霸權,自歐元誕生之日起就受到全面挑戰。首先,歐元削弱了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結算貨幣地位。對新興市場國家來説,歐元提供了一種能夠替代美元的結算貨幣選擇,伊拉克、伊朗、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先後宣佈接受歐元計價的石油交易。由於歐元區主要出口商品品種與美國具有競爭性,歐元結算量的上升必然導致美元結算量的下降。結算量就是定價權,美元結算量的比重下降意味著美國在國際市場上定價權的流失。其次,歐元衝擊了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國際儲備量是世界貨幣地位的表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官方外匯儲備構成數據顯示,美元在國際儲備中的比例在2001年底佔71.5%,到2010年已滑落到62.1%。歐元的發展壯大和替代作用,是逆轉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上升趨勢的重要因素。

  歐洲經濟一體化對美國構成的另一個重大挑戰就是債券資源爭奪,這個恐怕是美國最為擔憂的。美國是債務依賴型經濟體制:政府赤字財政、國民超前消費、銀行金融支持。在這種債務依賴型體制下,美國需要以美元不間斷地循環週轉為保證,而這種週轉必然要依賴其他國家的商品出口換取美元,其他國家又用換取的美元通過購買美國債券投資于美國,於是美元回流至美國,為其債務進行融資。

  進入21世紀以來,海外持有的美國債券規模和所佔比重逐年增加,美國債券發行量佔世界的32%。美國外債率從2003年到2009年提高了33.6個百分點。當前,美國國債餘額已突破14.29萬億美元大關,佔全球債務餘額的24%左右。同樣,歐洲國家也基本是債務依賴型國家。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世界外債發行數量最多的前10個國家,包括美國、7個歐洲國家以及亞洲的日本和澳大利亞,這10個國家對外發行的債券佔全球的83.8%,其中歐元區各國債券市場加總後的規模佔全球的45%,超過了美國的份額,這無疑是對美國債務依賴體系的最大挑戰。

  於是,美國評級機構近來輪番對南歐國家下調評級,使美元得以利用“避險屬性”和階段性強勢,使資本大量回流美國本土。美國成了這場危機的贏家,包括美國國債、美股及其他機構債券在內的美元資産大受追捧。儘管當前美國國債已經突破債務上限,但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和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均創下5個月低點,美國國債受到超額認購,債務融資得以順利進行。

  內外夾擊下的歐債危機是對歐元區的一場雙重考驗。否則,等待歐元區國家的不僅是危機由邊緣國向核心國蔓延的風險,更可能是歐元全球競爭力的下滑。(張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