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蔣萌:汶川涅磐重生,黨旗逆風飄揚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1日 09: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只要踏實為百姓做實事,百姓就會感謝你。”這是北川一名基層幹部在震後三年最真切的工作感言。

  驚天震災之後,汶川地震災區的群眾與幹部明白,必須擦去淚水,生活還要繼續向前。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各省市的大力援建,給災區重建帶來了最堅實的信心與物資保障。當然,即便如此,重建依然面臨各種挑戰與困難。三年過去了,如今的災區是什麼樣子?當地的黨員幹部,是否在重建工作中交上了合格的答卷?

  透過記者的鏡頭,我們的視線聚焦在北川新縣城所在地——永昌鎮。永昌這個名字寄託著永遠繁榮昌盛的美好寓意,而永昌也的確展現出了欣欣向榮的景象——一幢幢漂亮的新建樓房已然拔地而起。許多到過新北川的人都曾發出這樣的感概:災後重建的北川,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漂亮的是農房。

  在這一切的背後,蘊含著眾多黨員幹部與建設者的奉獻與辛勞。北川羌族自治縣永昌鎮籌備黨工委書記、政府籌委會主任趙顯福,給自己的團隊定下的工作準則耐人尋味——“決不允許出現一戶過渡無處住,決不允許出現一起搶栽搶種、搶搭搶建,決不允許發生一起優親厚友、徇私舞弊、辦事不公的事件,決不允許出現一戶強制拆遷,決不允許一起因工作原因引發的群體事件。”

  一個個“絕不允許”,意味著一項項關乎群眾權益的工作必須做好做實。當地的幹部不僅在徵地拆遷與補償時多方聽取群眾意見,而且還要充分考慮失地農民的就業安置。為了消除“零就業”家庭,當地千方百計幫助提高百姓的就業技能,安排群眾到本地工業園區就業。政府還提供了一些公益性崗位,鼓勵扶持自主創業,與周邊省市企業聯絡,輸出就業人員。北川新縣城2010年進行了兩次安置房搖號分配,均是由電腦隨機産生,避免人為干擾。同時,殘疾居民有優先搖號權。在重建工作中,當地的幹部更不能用“馬上辦”這種模糊字眼來敷衍,工作處理必須明確到天。

  天地之間有桿稱,那秤砣是老百姓。在地震中失去20多位親人的幹部將巨大的悲痛埋在心裏,不但工作投入,還收養地震孤兒;在安置房尚未建成時,當地的幹部靠肩挑、背扛,一步步翻越雪山,將過冬的棉衣、棉被、糧油送到大山深處的受災群眾手中;一位援建的年輕幹部,走了上千公里,繪製了6000多張圖紙,最後表示“已離不開北川,要留下來做一個地道的北川人”;去年12月23日,北川在體育中心舉行了新縣城搖號分房儀式,1萬多戶群眾代表身著艷麗的羌族服裝,舉著“感黨恩、思奮進、跟黨走”的標語進入會場,上萬人高聲齊唱《羌族感恩歌》……

  這一切的一切告訴我們,鮮紅的黨旗過去、現在、將來,都能夠且必將在最艱苦的環境與地區逆風飄揚,震區的黨員幹部實現了“一定要把黨旗插在災後重建第一線”的諾言。只要黨員幹部不負重托、切實為群眾辦實事、用真心換真心,就能夠使黨的溫暖進入到千家萬戶,就一定能贏得群眾的支持與擁戴。只要黨和人民齊心協力,再大的困難也壓不倒我們,勝利終將屬於英雄的中國人民!

  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説:汶川地震災區,已然鳳凰涅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