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黃抗生:清明祭掃,還是回歸自然好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1日 11: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再過3天,就是清明節了。在3天的小長假裏,數以千萬計的祭掃人群又將在神州大地上流動,擁堵的交通,祭祀的煙霧,使原本清靜的墓地變得格外喧囂。

  儘管火葬現在已基本普及,但受千百年來“入土為安”習俗的影響,即使火化了,人們還是要置塊墓地埋骨灰盒,農村許多地方還會再壘一個墳頭,成為火葬與土葬的“混合體”。

  隨著土地資源越來越緊缺,墓地的行情也日益看漲。由於墓地一般要選山清水秀風水好的地方,公墓的漲幅要遠遠高於房産的漲幅,一年漲個上萬元已很平常。據央視報道,現在殯葬業的利潤率最高可達到1000%-2000%,成為真正的“暴利冠軍”,以至濟南等一些地方出現了搶購“活人墓”的風潮。

  人活得好好的,為啥要給自己買墓地呢?濟南一家陵園營銷部負責人認為,主要是為搶佔好的風水位置,再就是為防止日後陵園漲價,先買先贏。縱然一時用不上,放上幾年或者幾十年,也只會越來越值錢,何樂而不“搶”呢?

  現在的問題是,死人與活人爭地的矛盾愈演愈烈。為滿足老百姓的住房需求,不僅商品房的建設遍地開花,而且國家要在今後5年內建設3600萬套保障房,這該佔用多少土地資源!而我們國家已步入老齡化,到2009年底,全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有1.67億,到2014年將達到2億。這幾億老人將來過世,如果都要一塊墓地,又該消耗多少土地資源!

  所以,我們在普及火葬的同時,還是要提倡不佔用土地資源、回歸自然的綠色殯葬,如海葬、樹葬、花葬及草坪葬等。就拿海葬來説,老一輩革命家帶了頭,一些沿海城市也已開展。上海從1991年開始舉辦海葬儀式,20年來已有2萬餘名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據估算,海葬推行至今,已為上海節約了60余畝土地,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清明期間的祭掃人流。

  儘管海葬這種形式,至今仍不為很多人所接受,但試想一下,在哀樂和汽笛聲中,骨灰伴著鮮花,緩緩地撒向波濤滾滾的大海,讓先人的亡靈回歸自然,自由自在地遨遊于遼闊海天。這難道不是對逝者最好的解脫和告慰嗎?在文化同源的日本,據説有4成老人接受海葬這種形式。但願這一壯烈而又浪漫的新型葬式,也成為更多中國人的選擇。

  還有樹葬、花葬和草坪葬,也是回歸自然的葬式。在埋下骨灰的地面,栽上自己喜愛的一棵樹、一簇花或一塊草坪,把墓地變成林地、花園或草地,既經濟文明,又環保衛生,而且節約了大量土地。據統計,傳統的墓地一人至少佔地1平方米,而樹葬的佔地面積僅為其1/5。況且,讓先人永遠活在綠樹花草間,不也是一種美好的歸宿嗎?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是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的生死觀。讓逝者回歸自然,應該是世上最好的葬禮。(黃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