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朱昌俊:請慎言“暴力退賄”的炒作動機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4日 10: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鹽城一副處長張翕飛“高調退賄”,網上曬出6筆“退賄清單”。他任職鹽城經信委,先後退禮9000元,有人稱其是在“作秀”,他卻表示只有這樣“沽名釣譽”才能産生社會效果。(揚子晚報2011-3-23)

  時下,陳光標的高調行善之舉被網友戲稱為“暴力慈善”。以此論,張翕飛的高調退賄也不失為“暴力退賄”。在作秀論與炒作論幾近氾濫的輿論生態下,官員高姿態的主動退賄被貼上“炒作”的標簽,顯然在意料之中。但筆者以為,拋開民間對官員清白“嫉恨已久”的既有思路和低調做人的傳統觀念,僅憑張翕飛的行動之高調,就為其冠上“自我營銷”的動機名號,未免有失公允和理智。

  作為深處“體制內”的一名科員,雖然行政級別堪稱“芝麻”,但在沉默如金的官場氛圍中,張的主動退賄無論高調與否都會掀起不大不小的波瀾。“他個性有點硬,有時候所作所為讓我們看不懂”、“大家都和他保持一定距離”。同事的如是評價,無疑很好的詮釋了其“不入流”和讓他人“看不懂”的一面。這種被間接孤立的狀態,對於一個官場中人來説,意味著什麼,自然不必諱言。從這點來看,張翕飛的“炒作”成本之大不言而喻。由此,我們也不妨思考,不受領導、同事之待見,還要冒著被民眾指責為“虛偽”的民意批鬥之險的“炒作”,究竟有幾分的有利可圖?

  在官場腐案廣為詬病劣態背景中,褪去民意喧囂的浮華外表,可以説,“炒作論”的立場表態,其實並非因張行動的高調,而更多是“官場無清官”的社會思潮蔓延下,民眾對於張翕飛退賄誠意的懷疑與否定。現實中,這種民粹式思潮的土壤,並不貧瘠。近日就有株洲市原環保局局長文鐵軍邊上繳紅包邊受賄的腐敗案例。於是乎,一邊是官場蠹蟲的毫不避醜,一邊是“天下烏鴉一般黑”的社會固有觀念的侵淫,民間對官員的敏感與厭惡情緒自然牢不可破。不過,我們又必須看到,長此以往,如是嚴重的社會“受迫害”心理,對於官員的自省和自救以及管腐局面的改觀並無實質意義。

  敢於不受官場潛規則綁架的張翕飛,著實充當了另類的角色。雖然我們不能排除其“虛晃一槍”的可能,但民意先入為主的動輒以“炒作論”視之,定然不是理智的市民社會心態。一個成熟而良善的社會氛圍理應給敢於捅破官場陋習的張翕飛以道義上的聲援。至於其是否真的如民意所猜忌的為“兩手幹部”,監測之責應更多落在法治監督部門之上,而不是泛道德論炮製下的口水炮轟。

  美國林肯總統有句名言:有什麼樣人民,就有什麼樣政府。以此觀,民眾對於張翕飛的不解不禁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部分官員從善的輿論基礎。也許,在固有板結狀的官場生態中,張的另類之舉不啻為無奈的自證清白和“獨善其身”的次優選擇。官腐固然嚴重,但我們也不能因此“恨烏及屋”而打翻一船人。“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這應該成為獨立公民和理性公民社會的一種基本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