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居民消費意願何以創“12年最低”?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7日 14: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孫瑞灼

      央行3月16日發佈2011年一季度儲戶、銀行家、企業家問卷調查報告。調查顯示,85.8%的城鎮居民傾向於儲蓄,包括投資債券、股票、基金等變相儲蓄及儲蓄存款,只有14.2%的居民傾向於“更多消費”,創下了1999年調查以來的最低值。(《京華時報》3月17日)

      居民消費意願創12年曆史最低,無疑是條讓人沮喪的消息。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居民消費意願“萎靡不振”?背後的因素值得我們深思。

      倉稟實而知禮節,只有民生得到保障,才有消費的活力和社會的文明。據測算,我國的基尼系數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超過了0.4的國際警戒線,更令人擔憂的是,我國的貧富差距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貧富差距過大,造成一邊是內需不足,一邊是炫耀性消費、奢侈性消費甚至浪費資源性消費趨勢,在部分高收入人群中蔓延的現象。廣大勞動者相對貧困化的直接後果是購買力不足,從而導致國內消費市場不振,産能過剩。普通百姓手中余錢不足、國富而民不富,這是居民消費意願不高的首要原因。因此,提高居民消費意願,首先要解決收入分配公平的問題。進一步增加勞動者的收入,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形成“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讓普通群眾手中有錢。

      民生與消費息息相關,民生改善了消費自然旺;民生得不到保障,不但造成消費緊縮,甚至會引導經濟的危機。在醫療、教育費用和商品房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中等以下收入居民為了應對未來發生的治病、子女教育、買房等大額支出,不得不盡可能壓縮當前消費、提高儲蓄、不敢消費。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是影響居民消費意願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就要著力解決老百姓不敢花錢的問題,通過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卸下“醫療、教育、住房”這壓在百姓頭上的三座大山,解除老百姓消費的後顧之憂。

      最後,還要讓群眾放心消費。三聚氰胺、蘇丹紅、反式脂肪酸、皮革奶……在生活越來越富足的今天,一些食品安全問題不時跑出來驚嚇甚至傷害消費者。這些問題的存在,給老百姓食品安全帶來隱患,讓老百姓無法做到放心消費,也是影響居民消費意願的重要因素。為老百姓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本身就是民生的大問題,但目前我國食品市場準入機制還沒有完全形成,社會監管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有待進一步健全。因此,只有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讓群眾放心消費,居民消費意願才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