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余豐慧:中國有智慧應對輸入型通脹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5日 14: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3月14日上午,溫家寶總理在人大記者會上談到有關通脹提問時説,通貨膨脹就像一隻老虎,如果放出來就很難再關進去。我們目前出現的通貨膨脹其實是國際性的,如果你看看整個國際的形勢,由於某些國家實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而造成匯率和大宗物資價格的大幅度波動。輸入型的通貨膨脹對中國有很大的影響,這也是我們難以控制的。(3月14日 新華網)

    總理記者會上,記者們一共提了12個問題,而關於通脹問題就有兩個。分別是美國《華爾街日報》記者和俄通-塔斯社記者。足以看出,中國的通脹問題不但受到國內關注,而且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造成中國通脹的原因有國內和國際兩大因素。國內因素從需求拉動分析,多年來貨幣超發,市場流動性過剩,對商品構成了巨大衝擊;從成本推動分析,高油價、高過路費、高收費等對蔬菜、糧食以及農副産品運輸成本都構成巨大壓力。成本推動的通脹是緊縮貨幣不能解決的,必須通過壓縮成本予以緩解。

    現在一個突出問題是國際通脹對中國的影響,即輸入型通脹似乎越來越嚴重。其中兩種商品影響最大:一是國際糧價的快速攀升,二是國際油價的大幅上漲。國際糧價在去年大幅上漲的基礎上,前幾個月又上漲15%,國際油價已經一舉突破100美元一桶。中國油價海外依存度已經達到了55%,國際大宗商品持續上漲從表面看來對中國國內通脹影響不小。同時,大家一致認為,輸入型通脹中國難以控制。而筆者認為中國有控制輸入型通脹的體制機制,中國有能力有條件把輸入型通脹控制在最小範圍。

    表面上看,以國際糧食漲價、國際油價上漲為主的輸入型通脹,中國難以控制。這種思想基礎是建立在完全開放、市場化程度最高,油價、糧價等大部分商品都是市場定價機制的基礎上。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中國糧價和油價形成機制對國際糧價上漲和油價上漲的傳導作用反應並不靈敏,完全可以控制。從糧食價格來説,中國糧食自給率在95%以上,國際糧食漲價幾乎對中國沒有影響,要説有影響的話,主要是心理預期作用。

    從國際油價來説,中國國內油價不是市場機制形成的,而是政府定價的。國際油價再漲再波動,國內油價定價權在政府手裏,政府不上調價格對國內通脹就沒有影響。有人會問,國際油價上漲,國內油價豈能不上調?國內油價是否上調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當前油價是高是低?中國大陸油價是高是低,和國外比較便一目了然。二是經營企業是否有利潤可言。中石油、中石化利潤已經攀升到千億以上,有無利潤,也不言而喻。因此,對於國際糧價上漲和油價飛漲帶來的輸入型通脹,中國政府完全有能力應對和控制。

    當然,政府需要拿出智慧將輸入型通脹影響減少到最小程度:在糧價、其他農副産品價格走高情況下,即使國際油價飛漲,政府也應該控制國內油價上調,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格的油、氣、水、電等暫時放棄上調價格,把利益讓渡給農副産價格上漲,漲價利益讓給農民,防止出現價格疊加上漲的狀況,減少城市市民價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