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劉洪波:社保費率是否應該降低?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2日 10: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多項數據支持社保費率過高的結論。世界125個國家中,只有11個國家社保費率超過40%,中國是一個,社保費率高於德美日韓。

  社保費率過高,企業負擔重,工薪階層收入增長受影響,中小企業及其職工受影響尤其嚴重。降低社保費率,有必要。

  然而,降低社保費率,減少企業繳費,社保基金怎麼辦?前不久上海兩會上,有消息説上海市每年社保虧空超百億,正探索以國資、財政和土地收益等多元方式籌資補充。

  上海發佈社保虧空數據,高聲“叫難”,並表示社保水平低於北京、廣州等地,或有央地財政博弈的考慮。這就像廣州兩會上鐘南山代表高叫亞運欠債,國家要給予支持。但數據的真實性仍然使人警醒,即使像上海這樣的發達城市,社保基金尚且虧空嚴重,其他地區和城市情況又會如何?

  社保面臨的困局,可謂深重。一方面是社保費率過高造成了嚴重的負擔,一方面社保基金總額不足,入不敷出。社保基金必須增加,企業社保費率需要下降,合乎邏輯的辦法只有一個,財政要加大對社保的投入。

  人們早已知道,現代國家的財政支出,最重要的用途是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有數據説,發達國家社會保障往往佔到財政支出的40%以上,新興國家多在20%至30%之間。在中國,財政支出用於社會保障的部分,只佔11%。

  中國的賦稅高還是不高,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一些國際組織和很多國內專家表示賦稅很高,但一些政府部門及其所屬的研究機構則認為不高。據説這有口徑差異,但大概更主要的是觀察的立足點不同。

  放過這個問題不談,就算賦稅不高,賦稅的流向也是問題。賦稅中有多少用於社會保障,使公民直接受益,這個數據很關鍵。賦稅高也好,低也好,財政支出中投向社會保障的比例低,就是問題。

  財政支出為什麼不能更多投向社會保障,直接擴大公民福祉?在中國,稅收一向被解釋為“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種“取用模式”,與現代稅收“徵納經人民同意,使用由人民決定”有所不同。即使我們認同“取用模式”,如果財政寬裕而不擴大社會福利,那是政府的宗旨發生了偏差;如果財政緊張,那麼擴大社會福利就可以算有心無力。較為善意的理解,可以認為財政緊張制約了社保投入。

  那麼接下來可以分析的是,財政為什麼緊張到無法滿足社保要求,為什麼要支出的總盤子中,社保投入只能佔到一成的份額,而不能達到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無法保證的不只是社保費用,還有教育投入、公共衛生投入等等。而總支出中,行政費用所佔的比例很大。行政費用,既包括正常的辦公費用,也包括養人頭,還包括著名的“三公消費”。換言之,國民創造的價值,很大一部分用在了各種權力體系和公務機關維持自身運轉上,而無法用於公共福利的改善和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

  有報道援引財政部綜合司的數據,1978年到2006年,行政管理費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由4.7%提高到18.3%。而相應數據,在日本是2.38%,英國是4.19%,韓國是5.06%,法國是6.5%,加拿大是7.1%,美國是9.9%。

  到此,我們還沒有論及兩個難以計算的財富黑洞,一個是公共財政中因決策不當而造成的無效乃至負效耗費,另一個是難以被任何統計所涵蓋的腐敗流失。國民以低工資、低福利支撐了高速增長,企業也在付出高稅費和高交易成本的代價,財政收入迅猛增長,但仍緊張到不足以承擔基本的社會保障。

  如果行政成本不能降低,財政預算不能受到約束,腐敗現象不能有效遏制,那麼社保基金虧空、企業稅負沉重、公共投入不足等問題無解。問題的指向,表面而言是財政分配比例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深刻的體制問題。(劉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