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東陽:有多少“地標建築”可以重來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2日 10: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2月28日,已運行29年零兩個月的嘉陵江索道停運,將被拆除。據索道公司統計,28日當天,嘉陵江索道共迎來對此留戀不捨的乘客1.2萬人次,這個數量雖不及索道剛開通時的高峰值,卻是最近10多年來的歷史新高。(《重慶晚報》3月1日)

  又是標誌性景觀被拆除!近來年,有關“地標建築或景觀”被拆除的新聞越來越多:廣西柳州標誌性建築之一的海員大廈;山東威海地標性景觀建築物環翠樓;作為啤酒城標誌性建築的青島的標誌性建築之一的“遊客服務中心大樓”;瀋陽的標誌性建築“夏宮”;海南海口的標誌性建築千年塔;被譽為“秦東第一樓”的陜西渭南市渭南鳳凰賓館……

  這些具有地方意義甚至是全國“第一”意義的建築,都遭遇了被拆除的命運。

  據了解,即將要拆除的嘉陵江索道建成于1982年1月1日,是中國第一條城市跨江客運索道以及我國第一條自行研製的大型雙線往複式過江載人索道,它的建成使得重慶原先只有一條橋梁通過嘉陵江的交通壓力得到一定程度緩解。29年來,嘉陵江索道載客量已突破1億人次,最高峰每天運載量達2.54萬人次。此次嘉陵江索道被拆,主要是因為重慶主城橫跨嘉陵江聯通渝中區和江北的大橋已有4座,嘉陵江索道的客流已大批流失,而且重慶正在修建的東水門大橋和千廝門大橋的規劃與嘉陵江索道“撞車”。

  但是,作為中國自主研製的重要索道或者説是山城重慶交通工具重要歷史見證的這一索道,如此輕易地就被與相關橋梁建設規劃“撞車”,決非是重視歷史價值的遠見卓識之舉,因為只要重視這一歷史價值和公眾的感受,就不會輕易地在這一索道附近考慮修建橋梁,完全可以考慮規劃建設到其他江面上,嘉陵江通過重慶市區那麼長,決非只有這一個地方才是比較佳的建橋位置。正是由於市民對其珍貴的歷史記憶和獨特的感受,才出現了被拆前上萬人次前來“最後一次乘坐”。

  一方面是我國正在日益重視建設“節約型社會”,一方面卻是建築方面的鉅額浪費;一方面是科學發展觀的發展理念,另一方面卻是嚴重缺少科學發展理念的短命建築;一方面是對單純追求GDP的不斷糾偏,另一方面卻是政績工程層出不窮……

  要杜絕標誌性建築、歷史遺跡或者是歷史景觀“短命而逝”,辦法不是沒有。首先是讓城市的每一起重大規劃都要廣泛徵求公眾意見,先過百姓意見關,尤其是讓百姓判斷,這是不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其次是官員政績考核要加入綠色GDP指標;再次一旦新建的重大工程被認為是形象工程,或者是沒有達到相關法規所規定的相關建築的最低“壽命”,就必須讓決策者為此付出沉重代價,哪怕是這些決策者已經高升或退休,依然要追責。只有這樣,才能杜絕類似現象的發展,才能夠建設節約型社會,才能夠真正實現科學發展的理念。(張東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