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若塵:要“富豪榜”,更要“富豪捐贈榜”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7日 10: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不久前在網絡上公佈的一份“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稱,在1999~2010年各類富豪榜的“億萬富豪”中,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共造就了149位“億萬富豪”。這一消息持續引起網民熱議,甚至有不少網民誤將“産生多少富豪作為衡量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標準之一”。(《中國青年報》1月26日)

  網民的誤導産生於媒體的“選擇性”報道,這份10萬餘字的報告似乎已經被媒體濃縮成了一個簡單的“富豪排行榜”。筆者查看了報告原文,涉及的排行總共有傑出校友、科學貢獻力量和大學聲譽三大部分,正文第三部分“傑出校友排行榜”還囊括了傑出科學家、院士、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傑出政界校友等幾個部分,而造富大學排行不過是其中一個並不太顯眼的指標。顯然,這個指標已經被眾多媒體放大,成為評價大學實力的唯一指標。

  當然,有人會懷疑硬把大學和“富豪”的成功相連,這中間有沒有“水分”。富豪的成功有其必然性,也有偶然因素,是一個集智商、情商、財商、志向和勤奮,以及家庭環境、生存環境和教育方式等綜合作用的結果,我們很難做出直接的歸因,誰能保證大學的經歷對其影響完全不重要呢?

  事實上,任何一個排行都不過是衡量一個大學的側面,無法觀其全貌,而這樣的側面也必不可少,至少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觀察大學的視角。世界後起之秀的一流大學發展史也表明,當一國的大學入學率進入大眾化階段時,誰在大學的職能有新的突破,誰就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成為一流大學。筆者並不否認大學是崇尚學術、追求真理、塑造精神的殿堂,這是大學服務社會的宗旨,但是,在這個大前提的指引下,有一些“造富”的創新又有何不妥?我們通常認為細節決定成敗,“富豪榜”這一個微小的細節也許就是決定大學在“差異化”競爭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美國,校友“富豪榜”也是大學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比如,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學,億萬富翁的人數就有50個,其中包括微軟總裁Steve Ballmer,紐約市長Michael Bloomberg等。更值得關注的是,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製作的大學排行榜中,校友捐贈率是個十分重要的評價指標,校友捐贈率越高,表明這所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越高。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友捐贈率就高達62%。

  近年來,我國大學“造富”能力凸顯,擁有大學教育背景的富豪企業家在IT業、製造和醫藥等高科技行業的“創富優勢”遠高於其他行業,“知識創造財富”屬性在此得到了詮釋;而同時,來自商界自主創業的企業家校友已經成為中國大學校友捐贈的主體,大學的造富能力與校友的創富能力是影響校友捐贈能力的關鍵,企業家校友的捐贈將成為大學辦學取之不竭的源泉。

  大學造富與政治家、科學家的培養既不衝突更不矛盾,“造富”不過是中國大學行使的眾多職能當中又一個新的職能。筆者以為,校友與母校的關係可謂血濃于水,光有“富豪排行榜”也許還不夠,還應該有“富豪捐贈排行榜”,這才是校友與母校血緣關係的真正體現。(若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