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草威:讓西風吹,讓子彈飛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1日 10: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2010年,我去了幾十趟電影院,單是《阿凡達》和《盜夢空間》這兩部加在一起,就讓我買了10張票。作為一個城市中的低收入者,我口袋裏的錢大多給了快餐店和電影院。因為太喜歡那種黑屋子裏的儀式感,所以對我來説有些電影的意義就在於影院。就這樣,我像看老朋友一樣的光顧它。在這一年,大概有不少人選擇這種方式去填充自己的生活,相伴隨的,我們産生了票房,我們讓這個國家的電影事業就如同杜拉拉那樣夢幻般的向上奔去。當然,一切只是看起來。

  看起來,我們有了100多億的好收成;看起來,我們的商業片很成功,市場很成熟。然而,在賬單漂亮的背後,這又是平庸難掩的一年,我們不能有“壞人”,甚至沒有了怪人。《無人區》因壞人太多沒了下文,而早年間一直獨樹一幟的徐老怪這幾年一下子也不怪了。電影業越來越像一種純粹的投資,資本只買大導演的賬,觀眾又只認識他們的名字,市場只給這些人機會。他們不再需要嘗試,不需要開拓,按規矩出牌就可以了,人人誇能賺錢,人人罵還能賺錢,捧殺棒殺都殺不死,這就是淡定前進的中國電影。

  就真的仿佛是一場怪異的電影,這個市場顯現出的諸多現象令人匪夷所思。各種同質化嚴重的影片竟可以在同一時間內一齊亮相,場面惡搞又蔚為壯觀。影院的這個廳在舞刀弄劍,那個廳換了幾個演員,還是舞刀弄劍。本以為相互間是一場較量,可實際上人家共贏了,就這麼怪。在數量上,我們也保持著一貫的超越歷史的態勢,可涉及到的題材卻仍舊乾枯得很,齊放的不是百花自然也就不爭鳴。觀眾們對國産片的審美觀被主流導演內化著,久而久之,以為凡是國産大片少説都得是幾百年前的事兒,而且還得陰氣十足;文藝小清新那説的一準是鄉村裏田野間,女主角還得是個尖下巴的姑娘。直到大片成了大騙,小清新化身為小噁心,那些題材在我們大腦中的阻尼系數已經無比彪悍了,市場也還是他們的。

  不過這種一擁而上的狂歡也裹挾著一兩個異類,比如那部《西風烈》。高群書在成功地講述了《風聲》之後,把鏡頭指向了西部片這樣一個空白的領域。可是整部影片價值觀的缺失,造成了一種難以言狀的觀後感,看後留下一片空白,記住的只有一些遺憾的細節。可以把它看成一個掉鏈子的挑戰者,品位過得去,品相卻太差。但至少這種不落俗套的勇氣可以讓人多少有點盼頭,直到這一年的年末,我們等來了姜文,大家用近乎饑渴的目光在打量著他的作品。也可能是因為這種蓄積已久的期待,《讓子彈飛》形成了一次頗具規模的爆炸,影評漫天飛舞,爭論不絕於耳,“神作”的頭銜也被早早地戴上了。我覺得這些光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電影的質量和票房終於形成了相得益彰的效果,也終於讓我們眼前的繁榮有了一個叫人高興的理由。

  在賀歲檔上映前,我還在向別人抒發我對葛優的不滿,我説他用一副表情拍了20來個廣告,賺錢太容易了,沒有變化,沒有進步。可我在依次看了那三部賀歲片之後就轉變了想法,忍不住長嘆一聲,真牛逼啊。他用三種不同的表演方式改變了電影的節奏,每一種都精彩,都葛優,以至於《讓子彈飛》中在師爺被炸死之後,我有一種影片結束似的失落感。

  我發現在過去的一年裏,我已經好久沒有對一個新名字發出驚訝,新人輩出,卻輩輩都是浮雲。未來的明星們都被各種各樣的秀打敗了,篩選和培養的機制與土壤已經徹底改變,我們好像只會急功近利,那些明星轉來轉去,這些年的銀幕上還是那幾個人。

  聽馬未都預言,電影將亡。我不認同,因為人有一种先天的慾望,就是去觀看別人的故事,而不介入,這就是它無可代替的原因。但若是説中國電影迎來了輝煌,我也不能認同,因為畢竟玩轉商業和拍好商業片是有區別的。100億説明不了什麼,它甚至反襯了我們生活的匱乏。我們現在想要健康,一個健康的市場,健康的生活,需要多樣、需要繽紛、需要不同,也需要向著公平努力。所以讓西風接著吹,吹得更狂;讓子彈接著飛,飛得更快,因為它們無論優劣,都是這個市場的希望。那片無人區,遲早都要有人去的。 □草威(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