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2016年3月22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8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5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4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1日
“四個全面”的提出,完整地展現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治國理政總體框架。在“四個全面”理論框架體系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無疑是新時期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總目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是為實現這一總目標而設立的兩大支柱,全面從嚴治黨則是推動以上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各項目標順利實現的根本保證。
“小康”作為一個自古就有的概念,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談論或討論。《詩經》中有雲,“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大體意思是説,老百姓世世代代比較辛苦,應該要過上安定幸福的日子。應該説,這是古代文學著作對“小康”這一美好願景的最原始表達。而新一屆黨中央國家領導集體,早已對“小康”的概念進行了全面的昇華和新寓意的賦予。
早在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就曾經用樸實無華的語言道出了這個萬億國人共同期盼的小康夢想: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衞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應該説,新一屆黨和國家領導集體在新當選之時就向廣大國人描繪出了一個並不虛幻的具體的小康藍圖。而如果用一句話精煉這個藍圖,這句話應該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講的“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關於小康的標準,具體到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個體,或許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比如,對城市白領來説,可能就是要有更大的房子和更高檔的車子,“城市病”能夠得到有效治理;對於孩子們來説,可能就是希望教育能夠更加公平,參加中高考者能考入理想的學校;對於老人而言,可能就是能夠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對於偏遠地區的村民而言,可能就是希望村裏能修上馬路,種地能夠有一個好收成,也能得到或享受更多的政府惠利政策;同時,對於絕大部分國人而言,可能還希望天天能夠看得見如APEC時一樣的藍天,土地污染、地下水污染也能夠從根本上得到遏止,等等。
“小康”概念是龐大的,這也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任務的艱巨性。這也正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兩大支柱的原因所在,也是全面從嚴治黨作為根本保證的原因所在。要知道,如果我們拒絕全面深化改革,固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就很難被打破,多數人仍然在利益分配中享受不到改革的紅利;如果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公眾對於公平正義就會失去信仰,整個社會就會更加信任權大於法,弱勢群體就仍然會繼續弱勢,法律就不會為任何人撐腰;如果不全面從嚴治黨,整個國家治理體制中的腐敗分子,就不會對蠶食公眾利益收手,特權依然會橫行,民權仍然會遭殃,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就會持續下跌。
習近平總書記曾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小康社會,作為國人對美好生活的一個嚮往和目標,數千年以來幾乎沒有發生過變化。雖然新時代賦予了“小康”這一概念以更廣泛更龐大的內容,但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一屆黨和國家領導集體的奮鬥目標並不虛幻。只要當下的從嚴治黨依然能如現在這樣“老虎蒼蠅一起打”,政府改革致力於“讓權力不再任性”,敢於涉足深水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不會遙遠。
央視網2016年3月22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8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5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4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