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啃老”現象的減少要靠社會合力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02日 07: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據《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在2011年畢業的大學生中,有近57萬人處於失業狀態,10多萬人選擇“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對工作的滿意率也只有47%。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80萬人,畢業人數再創新高,大學生將面臨越來越沉重的就業壓力。

       上大學、找工作、結婚、生子、退休,原以為人生可以這樣按部就班地過下去,孰料既定軌跡才剛行進到第二步便卡了殼,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成為“失業軍團”的一員,更有高達10萬的畢業生選擇“啃老”。俗話説,養兒防老。可是,當父母辛辛苦苦供子女念完大學,好不容易盼到子女長大,滿以為可以享享清福的時候,卻發現原來一切都還沒有結束,處於失業狀態的畢業生非但不能反哺父母,反而成了啃老一族。

       啃老現象的産生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同時也與青年人自身的價值取向、道德修養、家庭和學校的道德教育以及世俗風氣等有緊密聯絡。而孩子“在父母面前永遠是孩子”的性格依附心理,更是使得孩子從精神上無法“斷奶”、經濟上難以獨立。在以往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子女生理性指標的關注要遠超過對其人格是否成熟、心理是否健康等精神性指標的關注,不注重孩子的獨立性,自我奮鬥以及家庭責任觀的培養。而在學校教育中,長期的應試教育體制,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的脫鉤,也在客觀上為啃老現象的産生創造了現實的土壤。必須指出,不管是何種原因使青年成為啃老族的一員,其直接後果是“長大不成人”,對於青年自身、家庭、社會都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面對“畢業即失業”的求職軍團,面對“什麼東西貴就幹什麼”的勸告,不得不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大學生究竟怎麼了?大學生為什麼如此選擇?高校怎樣培養人格健全、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高校專業設置怎樣與社會需求相結合?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而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如何培養人,造成了極大的人才浪費。其實,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大學生比例並不多,每年高校的毛入學率才2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從我國國情來看,大學生仍是一種稀缺的高層次人力資源,目前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隨著改革的深入、體制的完善、人們觀念的轉變,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將變成“偽問題”。不難看出,破解大學生就業的壓力,必須重新審視教育的功能,規範教育的發展方向。

       通過“中國大學生生活現狀”系列調查不難看出,啃老現象的存在,不能僅僅歸罪于這一代人自身,也不僅是單純的教育問題,背後還有深刻的社會成因,如果任其發展,還有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危機。因此,啃老族的出現必須引起社會的關注,並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減少啃老族的人數,而且應該防患于未然。只有家庭、政府、社會各環節的密切配合、相互促進,畢業生就業難才會迎刃而解,啃老這一社會問題才會自動化解。具體説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家庭教育應該及早給孩子“斷乳”,培養孩子獨立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啃老族的父母不應一味地遷就這些“成年孩子”,不能他們需要什麼就給什麼,適當地慢慢地減少對他們的經濟支援,應該讓他們有獨立的意識,認識到自己已經長大成人應該負起應負的責任,鞭策其儘快地融入社會。

       其次,教育應該多給學生幾條生路,不要使學生只能往追求學歷這一條路上靠,到頭來反而成為“社會的負擔”,同時也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學校應加強就業指導,端正青年一代的擇業觀念,教育他們勇於站到第一線,樂於從細微的工作做起。

       最後,政府在整個社會發展戰略的考慮上,應更加強調“面向下一代的發展”,切實改善下一代的生存環境和生存條件,將“眼前的緊迫性問題”放在適當的位置,形成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造就下一代的適應和發展能力。(作者:郭立場)

熱詞:

  • 大學生
  • 失業
  • 啃老
  • 道德教育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