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逸舟:中國應“創造性介入”海洋爭端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3日 10: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目前中日釣魚島之爭,表面上涉及很小一個島嶼及周邊水域,實質它事關中國崛起及東亞格局走向的大局。對此我們必須統籌考慮、精心應對,謀劃“創造性介入”。

  釣魚島問題的直接意義有兩點:其一,它關乎中國的主權與尊嚴;其二,從地緣政治角度分析,釣魚島及其周邊水域,牽扯國際能源通道、潛在重大資源和地緣安全要津。中國應未雨綢繆,避免受制於人。

  歸納近期的情勢,可以看出此次中國保釣行動的若干進步:主要一點是這次保釣行動從民間擴展到各層面,中國公眾極大增強了海洋意識,提高了決策部門對藍色國土的重視及投入。歷史地看,保釣危機也許壞事變好事,作為中國走向海洋的一個里程碑記入史冊。國際比較也告訴我們,對峙和危機常常是某個重要進程的起始點。中國這次被迫反制,雖後手卻有先機。另一點,有關部門學會運用國際通用的各種方式,尤其是法律手段維權。此外,各部門各方面從國家大局出發,協調配合、聲勢浩大,令使中國立場的堅定性、操作的統籌性及背後強大的綜合實力,有了較充分的展示。

  反思一下,不難察覺此番鬥爭存在的問題。首先,最令國內外社會不待見的是那些打著“愛國”和“反日”等旗號實施野蠻行為和提出非理性訴求。中國社會和政治高層應冷靜反思,為何這次會引發大規模的抗議示威,哪些提示了值得重視和改進的社會管理問題。當下中國既是快速變革期,也是矛盾多發期,民族主義的正負效應勢必同步顯現。國際比較告訴我們,各國國民的抗議及不滿的表達方式,以及各國政府處置抗議的做法,標誌著不同國家發展現代化的水平和現代民族意識成熟的程度。

  其次,還要看到對日鬥爭及其他海洋糾紛,我有關部門對於硬碰硬的較量有較充分準備和組織規劃,而對於向外釋放善意和提供國際公共産品、爭取各國民心和外部理解、用智慧倡議和創新手法緩解僵局方面,則顯不足。換句話説,如何做到“硬的更硬、軟的更軟”,參照國際先例、根據有關情勢、提出各方接受的創造性解決方案方面,仍做得不夠。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我們的決策首先是對自己的人民和子孫後代負責,同時也對東亞穩定與發展負責,為全球衝突和危機的緩解提供中國的智慧。

  釣魚島之爭對中國具有重大而長遠的價值。首先,它折射出東亞力量格局的歷史性變遷。中國正從傳統陸地大國向更重視海洋方向推進,這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對各種海洋糾紛的處置,是中國成長為全方位大國的必經階段,亦是邁向“高邊疆”的開始,成敗直接關係我國在其他高邊疆領域(如極地、外空等)的命運。其次,它給中國崛起為一個有良好形象、有向心力的全球大國以新機遇。傳統的西方強權邏輯無法完全適應新的情況與需要。當中國用創造性智慧及手法解決爭端之時,也是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創造性發揚光大、重獲世界尊重之日。從國內角度審視,它也是在鬥爭中改善自身體制機制,學習國際規則和法律知識,提高國人維權本領的良機。

  在釣魚島問題上中國的創造性介入,主要有三層含義:一是逐步加強對有關島礁及附屬水域的實際控制,增加我未來解決主權爭端的籌碼;二是為涉及中國之多重海洋糾紛的化解,嘗試創造有利有理有節的先例;三是為中國向新型海洋大國的進發做好準備,推進高邊疆的不斷開拓。冷靜地思考這一問題,有助於全景式地觀察中國新的挑戰與機遇。

熱詞:

  • 釣魚島之爭
  • 海洋爭端
  • 中國崛起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