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杜婕:NBA國際化離不開中國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2日 13: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體育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一場季前賽,輸贏其實都無所謂。

  那麼,千里迢迢跑來中國打兩場比賽,“有所謂”的究竟是什麼?説到底,NBA國際化離不開中國這個舞臺。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總裁大衛斯特恩一直致力於NBA國際化,而1992年美國夢之隊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引發的世界級震動,為NBA國際化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斯特恩一度想把NBA擴軍至歐洲,鋻於時機尚未成熟,越來越深入推進其國際化就成為其第一要務。迄今,NBA在這條道路上的確取得了不錯的成績:1991-1992賽季,NBA中有21位國際球員,上賽季已經有78名來自39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球員;1991-1992賽季,87個國家有25種語言轉播NBA比賽,如今這一數據已升至215個國家47種語言……國際化已經讓NBA成為高達40億美元的産業。

  國際化過程中,絕對不可能無視中國這個大市場。火箭老闆亞歷山大,本不過是個財富不到1億美元的小財主,姚明加盟3年,他個人財富被估已超過6億美元;NBA在國際著名社交網絡“推特”上的追隨者是610萬人,而在中國的新浪微博,追隨者是5200萬人……中國的市場究竟有多大?!抓住中國市場,會是NBA真正走向全球化的戰略性突破。NBA中國公司重組、從微軟公司挖陳永正來掌舵、在中國最大的網上零售平臺推出NBA旗艦店……一系列的舉措可以看出,NBA的確看重中國市場。

  NBA是首個在中國舉辦正式比賽的美國職業體育聯盟。包括今年中國賽在內,NBA已在中國舉辦13場季前賽。2004年,當姚明帶領火箭第一次回中國,為求一張門票,很多球迷都是帶著鋪蓋,通宵排隊。但之後幾年,NBA中國賽也曾遭遇尷尬,尤其是勇士和雄鹿參加的第三次,被球迷稱為無明星、無焦點、無意義的“三無中國賽”,北京站球票一度以1折出售。直到2010年,姚明再次率火箭參賽“救市”……據説那年北京和廣州兩站的收益超過千萬人民幣。

  如今,隨著姚明退役、阿聯回歸,NBA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遭遇最大瓶頸。但是,NBA絕對不會放棄中國市場,不會讓“國際化”成為南柯一夢。於是,2012年NBA重拳出擊。今年10月,共有8支NBA球隊參加8場在美國以外地區舉辦的季前賽,地點包括伊斯坦布爾、柏林、米蘭、墨西哥城、巴塞羅那、北京和上海,並首次舉辦NBA加拿大系列賽,1月7日,紐約尼克斯和底特律活塞的一場常規賽將在英國倫敦舉行。在今年NBA海外比賽中,NBA中國賽的分量尤其重,不僅有兩場比賽,而且派出了有史以來最豪華的中國賽參賽陣容,甚至首次派出NBA總冠軍球隊參加中國賽。

  今年NBA中國賽門票銷售異常火爆,正規渠道售票在兩天內全部售罄,再看看現場的氣氛……這一招果然奏效。

熱詞:

  • NBA球隊
  • NBA比賽
  • 國際球員
  • 季前賽
  • 上賽季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