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文峰:向逝者默哀,更需給此災補課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07日 10: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雲南彝良山體滑坡災害救災指揮部5日通報,經過30多個小時的搜救,災害中最後一名遇難者遺體于5日14時50分左右被找到。此次災害共導致19人遇難,其中小學生18名,1人重傷。(10月5日中國新聞網)

  19人遇難,其中含18名小學生,看到這樣的數字確實讓人失語,我們也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噩耗了,今年8月,雲南宣威山體滑坡災害就造成5人死亡,去年西安市灞橋區山體滑坡災害更是造成31人死亡。誠然,政府應當向每一次在災害中遇難的逝者默哀撫恤,但默哀撫恤之後,我們更該給滑坡這種災害補上一課。因為災害背後還有很多問題仍懸而待決,如我國有多少這樣的潛在奪命坡,在農村還有多少人(特別是孩子)不知道何為滑坡,我們應當怎樣為避免類似的災害盡力的做好預防工作等等。

  其實,滑坡不像地震等因地殼活動而産生的地質災害那麼難以預防,滑坡一般可以根據一些外表跡象和特徵,可粗略地進行判斷。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在有關滑坡知識的普及力度等方面做好預防工作。諸如滑坡的識別方法,發生時的應對措施,發生後的自救互救知識,都應當有序地進行知識普及。再如,地方政府和國土局可對易發生滑坡的地區和時段進行拉網式排查,設立警示標識,或發佈及時地緊急預警信息,這些都是我們為減災能做的實際行動。

  揆諸現實,我們國家鄉村學校的災害教育課程,尤其是像滑坡這樣的自然災害的知識普及工作還存在盲區,甚至有些地區是一片空白。然而,國外許多國家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災害教育體系。其中面向公眾的災害教育是這些國家災害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聯合國也曾在“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行動綱領中強調:採取適當措施使公眾進一步認識減災的重要性,並通過教育、訓練和其他方法,加強家庭、學校、社區的備災能力。兩相對照,我們的災害教育體系尤其是農村災害教育體系是時候應該和時間賽跑,亡羊補牢了。這次的18個少年亡靈應當引起我們的警覺,對於災害教育應避免“上面十分重要,下面鳥槍充炮”的怪象。

  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的滑坡災害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例如在滑坡災害易發區進行的切坡、地下採礦、灌溉、水庫工程建設等活動就有可能使地質、地形和水文環境在短時間內發生重大變化,從而加速處於平衡狀態或準平衡狀態的斜坡體向不穩定方向發展,繼而導致滑坡。因此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應當避免為求GDP而不顧自然因素的經濟頭腦發熱行為。當然,這也就涉及到要求相關政績評估制度和環境保護制度的完善以形成制約因素,制約做開礦求經濟,最後不經濟之行。

  我國是個多山國家,山地面積佔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二,加之我國的季風氣候特性,滑坡災害的發生在所難免,但是我們可以做到儘量避免人員傷亡。而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高速公路、鐵路、水利、水電等破壞地質構造的基礎建設工程的升溫,滑坡災害的防治顯得尤為重要,若不及時進行滑坡災害知識的普及,類似的慘劇還會接連不斷的發生,因此補上災害普及課是尊重生命、踐行以人為本之需。

熱詞:

  • 補課
  • 滑坡災害
  • 默哀
  • 地下採礦
  • 教育體系
  • 人遇難
  • 水利
  • 地殼活動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