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胡波:哪個行業的年輕人不鬱悶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8日 08: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3年前提出“蟻族”概念的青年學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廉思,近來又將關注的目光投向高校40歲以下青年教師群體,歷時一年多調研完成的《工蜂——中國高校青年教師調查報告》終於面世。調查顯示,科研、教學和經濟壓力被青年教師們視為“三座大山”,這一群體自比為“工蜂”。(《中國青年報》9月14日)

  筆者也是高校青年教師,自踏上工作崗位以來,一直關注相關的新聞報道。我也曾撰文為這個群體“吶喊”過,因此對這個調查結果並不感到“新鮮”,因為調查中很多教師的訴説,不過是重復新聞中“昨天的故事”。此外,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我的思想也慢慢發生轉變。我認為,青年教師老以“自怨自艾”的形象出現在新聞中,有點“撒嬌”的意味。

  在此,我不是要否定廉思教授的研究,也不是替體制説話,更不是“站著説話不腰疼”,畢竟,我的工資收入也不高,沒房沒車。我注意到,這個調查涉及北京、上海、武漢、西安、廣州5個相對發達的城市,無論是調查採訪,還是統計數據,都很難代表全國86萬高校青年教師。畢竟,這個隊伍極其複雜,有地域、院校、專業、學歷、性別、家庭經濟狀況和背景的差異,也有個人價值觀和生活態度的差異。

  讓我感興趣的是青年教師如何“認知自己的社會地位”。報告顯示,這個人群的自我認知在“下行”。但是,無論從哪方面硬體條件來看,“工蜂”族都不算“屌絲”:高學歷,工作穩定,83.7%受訪者擁有本地城鎮戶口,八成有住房公積金,五成以上有醫療和養老保險。加上社會名望,高校“工蜂”族應屬“憑藉學歷資本而上升”的中産階層,為什麼他們如此“看低”自己的社會地位?

  我所在的小城市,“大學教師”至少不算是底層職業。我並不完全贊同報告中分析的理由——“整個社會的價值系統變了,權力和金錢取代知識與道德成為評價核心指標,這是令高校‘工蜂'族感到壓抑的重要背景。知識分子的整體地位下降,‘工蜂'族地位更加被邊緣化。”

  首先,現代社會,知識分子已經分化,不是整體地位下降,而是各歸其位。“高校教師”不過是一群職業化、專業化人士。

  其次,整個社會的價值系統變了,必然會影響到各個行業。現實中,醫生“收紅包”、“拿回扣”,記者拿“封口費”,一些事業單位“拉關係”、“拼爹”等負面報道還少嗎?哪個行業的年輕人沒有壓抑感?“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已在眾多年輕人內心植根。而據我的經驗,“高校青年教師”一直是媒體聚焦、關注度較高的群體,何來“被邊緣化”之説?

  社會確實應該尊師重教,可是,作為教師自己,職業尊嚴不能僅靠職業身份和工資收入來維持,教師對自己社會地位的認知也不能僅靠外在的東西來提升,它更在於個人內心如何看待這份職業。時代在變,教師對自己的定位也應轉變,如今,行業之間的人才流動越來越普遍,對自己的職業不滿且有能力的教師,不是沒有另謀高就的機會。但是,無論到何處,每個行業的職業尊嚴,更源於個人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熱詞:

  • 工蜂
  • 高校青年教師
  • 高校教師
  • 封口費
  • 大學教師
  • 撒嬌
  • 行業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