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貴峰:刷卡手續費下調何以“難産”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8日 08: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日前透露,刷卡手續費下調方案于2012年5月獲國務院批准後,8月國務院再次明確要降低刷卡手續費。“但降費方案至今遲遲未出臺,讓越來越多的商家對盼望已久的利好政策失去信心”(9月17日《廣州日報》)。

  傳説已久的“刷卡手續費下調方案”,在已“獲國務院批准”的情況下,仍遲遲未能出臺,處於“難産”狀態,這顯然不只讓“商家失去信心”,同樣也令廣大消費者倍感失望。很明顯,“刷卡手續費”表面看似由商家負擔,但歸根結底還是由消費者埋單。因此“手續費下調”不僅是銀商利益之爭,更事關消費者權益福祉。

  然而現實地看,“手續費下調方案”的這一“難産”局面,又確實並不讓人感到意外。畢竟,對於另一個利益當事人——銀行來説,這種局面正是其利益所在。一方面,下調方案遲一天出臺,就意味著銀行能遲一天減少因此帶來的鉅額手續費收入,所以“能拖一天是一天”。年報顯示,2011年全國僅13家上市銀行手續費收入便高達4100億元,日均12億元,同比增長37.19%。

  另一方面,盡可能地推遲下調方案的實施,同時也能為銀行創造出更多進一步博弈的時機,以便其最終博弈出一個最大程度維護自身利益的具體下調方案。事實上,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儘管“刷卡手續費下調”的總體基調早已確定,但具體究竟下調多少,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十分權威確鑿的説法,相關方案的版本也“眾説紛紜”。如今年年初,發改委流傳出的一份討論稿顯示“刷卡手續費將大幅下降75%”;而此後有版本的説法又變為:“平均降幅40%”、“下調23%至24%”。

  從這些看似紛亂的不同版本中,不難感受到一種“下調”幅度不斷萎縮的趨勢,這顯然源自銀行業遠超普通商家和消費者的不對稱強大政策博弈能力,它既是遲遲未出臺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其必然結果。而更能鮮明見證這一點的證據還有:據記者理解,此次刷卡手續費率“有升有降”,以“結構性調整”為主。這實際也就是説,“下調”並非方案的唯一內容,其中甚至還包含“上漲”的情況。換言之,在“遲遲未出臺”背後的強勢博弈阻滯下,“手續費下調方案”是否還能名副其實稱為“下調”方案,恐怕都會成為一個不確定的問題。

  銀行何以具有如此強大的博弈能量?表面上看,這當然首先得“歸功於”時下中國銀行業是“最賺錢”行業的顯赫身份。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銀行業稅後利潤1.25萬億元,同比增長39.3%。不僅傲視國內其他行業,而且也力壓全球同行——幾乎佔全球銀行業利潤的三分之一。

  而追根溯源,中國銀行業的這種強大博弈能力當然更來自該行業深厚的壟斷背景。事實上,保證目前銀行業“最賺錢”的,無論是高額“利差”,還是數以千計的高額“手續費”,都與“壟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或者是行政壟斷的直接結果,或者是反壟斷價格監管不力的産物。

  因此,對於“刷卡手續費下調方案”,一方面固然要呼籲敦促其儘快出臺,並且將具體的方案內容置於公眾監督的陽光之下;另一方面,從長遠看,也要意識到,要消除銀行業這種不對稱的強大博弈能量,改變消費者在銀行手續費面前的孱弱地位和議價能力,根本出路還在於打破壟斷、加速推動銀行業的市場開放和競爭。

熱詞:

  • 刷卡手續費
  • 難産
  • 手續費
  • 手續費收入
  • 壟斷
  • 下調
  • 利差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