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趙志疆:打破終身制恐加速男教師逃離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1日 08: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教師節當天兩則關於教師的新聞,聯絡在一起閱讀令人感慨頗多。

  其一,教師節前夕上海市教委傳來消息,從今年開始,上海中小學教師資格在首次註冊後將不再是終身制。另據了解,今後北京教師資格也將不再享有“終身制”,取而代之的或是5年時限。(《新京報》9月10日)

  其二,中國青年報以《男教師逃離折射當下教育之痛》為題,報道了男教師逃離中小學的現狀,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中小學教師發展報告(2012)》顯示,近10年來中小學男教師所佔比例愈來愈小,收入、社會認同感的降低都是誘因,僵化的教育環境加速了他們的出走。

  現在看來,打破教師終身制已是大勢所趨,除上海已經出臺具體舉措外,北京、甘肅、廣西等地也有類似動作。教育部師範教育司有關負責人去年就曾表示,對於所有在崗教師都要接受每五年一次的定期註冊考核。

  毋庸諱言,在當下很多行業的業務考核中,都在沿用論文+職稱的模式,由此使得弄虛作假現象叢生。倘若不幸落入這樣的窠臼,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制度能否取得預期效果值得懷疑。考證模式流弊已久,倘若定期註冊制度只是逼迫教師每5年考一個證書,這樣的改革又能有多少實際的意義?實際上,不少男教師逃離中小學的原因正是對應試教育環境的不認同,北京師範大學李瓊教授據此表示:不能讓男性覺得進了教師這個行當,就是走“讀書進修、考證拿文憑、評職稱”的套路。如果定期註冊強化了男教師的這種感受,難免不會加速他們的逃離。

  資格證只是表明具備了從事某一職業的資質,是否適應這一職業,以及能否在崗位上作出貢獻,則取決於具體的工作實踐。現實情況是,有些具備資格證的人,卻並未從事相關職業;而有些長期從事某一職業的人,卻因制度設計的門檻,遲遲未能取得資格證。鄉村教師撐起了貧困地區教育的一片天,但他們中的多數都無法獲取資質,倘若他們因此被掃地出門,有多少人願意持證上崗填補空缺?

  有一句話在教師圈內廣為流傳:“One day as a teacher,always a teacher”。對此一個較為誇張、但還算形象的翻譯是:“當你踏入教師這個行列後,就像被關在學校這個籠子裏,再難與這個社會有過多交集,以致被社會的快速腳步落下,越來越遠。”更令人難堪的是,如果一個老教師與世隔絕多年之後,突然因定期註冊被拒之門外,他究竟還能做些什麼?逃離也許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與其他行業相比,教師的業務能力更加難以量化考核,一個優秀的教師,其貢獻不在於撰寫了多少論文、獲得了怎樣的職稱,而在於給孩子提供了怎樣的學習環境,是否有針對性地培養了每個孩子寶貴的創造性。關於這些,新的教師資格業務考核是否能夠充分體現?教育問題備受關注,但教師充其量只是一線的具體執行者,而非各類教育亂象的製造者,很大程度上來説,他們其實也是應試教育環境的受害者。如果大的教育環境無法有效改善,不盡合理的人才評價機制將成為教師無法承受之重,倘若因此加速他們的逃離,孱弱的教育事業難免再遭重創。

熱詞:

  • 終身制
  • 教師資格
  • 教師節
  • 教育環境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