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薛永年:十年崛起與傳統重光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2日 13: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2001年我國加入WTO,翌年中國美術家協會加入世界造型藝術家協會,揭開了十年奮進十年崛起的光輝篇章。“入世”意味著中國從此進入經濟全球化進程,有機遇也有挑戰:一方面進入國際市場,加快了現代化的步伐;另一方面西方資本的進入,也會帶來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的侵襲。

  對中國美術界而言,面臨著“走向世界”必須考慮的兩大問題:一是中國美術如何在世界語境中實現其符合中國價值觀念的現代轉型,二是中國美術怎樣以自覺的民族文化身份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做出貢獻。因此,這一年召開了“民族性與現代性全國美術理論會議”。其後,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傳統的繼承與發展問題,始終以世界的視野和歷史的眼光貫穿于美術的創作與研究,並取得了突出成就,彰顯了文化軟實力。

  在20世紀的中國美術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化過程中,淺學者流曾經把西方視為現代的標本,把傳統與現代對立起來。但是,在這不平凡的十年裏,美術界幾乎不再有盲從西方鄙薄傳統的行為,有的是對與傳統密切相關的中國特色的珍視與發揮,開始是重視較淺層的中國元素、中國符號、中國筆墨、中國資源,後來則致力於體現了民族文化價值觀念的中國表情、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身份乃至中國品格。

  新世紀初,“正本清源,貼近文脈”已經成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的導向性主張。這一主張,重視傳統繪畫與古代文化思想的依存,實際是在強調文化立場與文化態度,經國家畫院的傳佈,不僅撥開了西學東漸對中國傳統的遮蔽,而且對傳統的認識超越了以莊老為依歸的後期文人畫,貼近了古代以儒家為主流的文脈。隨後,“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啟動,繼承了文以載道的傳統,以近現代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有力地推動了主流美術的發展。

  現代只能是傳統的現代,傳統也必然是有現代承續的傳統。要走向未來,發揮自己的優勢,就不能隔斷歷史。所謂美術傳統,一是古代藝術傳統,包括漢唐民間藝術傳統,元明清文人畫傳統。一是近代美術傳統,特別是寫實傳統。古代與近代的美術傳統,都包括三個層面:媒材工具層面,圖式語言層面和文化精神層面。十年來,中國的美術傳統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擺脫了各種遮障,得以被全面認識與研究,對傳統的繼承已由淺層進入深層並獲得了新的發展。

  中國畫的借古開今派,如今取法的傳統比前人更為廣泛;中國畫中的融合派和油畫等引進的品種,都更加注重寫意精神與藝術格調,提高了彰顯民族文化身份與民族審美特色的自覺性。中國畫裏的實驗水墨和近30年來引進的諸如觀念藝術、裝置藝術等非架上形態的前衛藝術,也由利用傳統符號進入了表現中國的精神。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水墨藝術,更顯示了其動人的魅力。傳統已經在與改革開放實踐的結合中,在與時俱進中,重新煥發出奪目的光彩,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了貢獻。

  十年的奮進與崛起,傳統在美術領域的重光,普遍提高了民族文化身份的自覺和自信,從而在傳統向現代的轉變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提高了人們對傳統的認識,以至於在近年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上,不僅古代明清名家的作品以七八千萬的價格成交,而且李可染的《萬山紅遍》拍到了近3億元。這種令世界驚嘆的奇跡的出現,並不是偶然。

  (作者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

熱詞:

  • 民族文化身份
  • 寫實傳統
  • 媒材
  • 科學發展觀
  • 寫意精神
  • 觀念藝術
  • 重光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