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安慧:希拉裏為何力推“巧實力”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7日 07: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中國人最熟悉的當今外國政要,首推美國國務卿希拉裏了。早在1995年9月,她作為美國總統克林頓的夫人,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聯合國的世界婦女大會,中國人從此就認識了她。接著,她的政治生涯從當選美國參議員,到2008年與奧巴馬競爭民主黨的美國總統候選人,再到她應奧巴馬之邀,擔任美國國務卿的這幾年,更加深了中國人對她的印象。

  首先的印象,是她的忙碌。她在3年半的外交生涯中,已經訪問了100多個國家,成為美國歷史上訪問國家最多的國務卿。希拉裏每年約有一半的時間,在出訪或在出訪的路上。她實現了50年來美國國務卿首訪緬甸,並在任內3次訪問越南,試圖將這些曾經並不喜歡美國的國家,拉到美國身邊來。不管其效果如何,希拉裏的工作態度,還是被美國民眾肯定。

  其次的印象,是她的理智。早在萊溫斯基事件中,中國人就知道了她的理智和冷靜。儘管她在骨子裏並不喜歡當今的中國,但她現在還是十分用心地和中國打交道。她説過:“在21世紀,19世紀的‘零和'理論,已經不適用於中美關係。”她引用中國成語“同舟共濟”,認為美中在同一條船上,如果不朝同一個方向前進便會引發混亂。兩國通過合作的獲益遠大於發生衝突。又説過:“一個和平、繁榮的亞太地區符合美中兩國的利益,一個繁榮的美國對中國有利,一個繁榮的中國對美國有利。”

  最深刻的印象,還是她的精明。這種精明特別體現在由她力推的“巧實力”外交理念上。2009年1月13日,在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希拉裏用一個“巧實力”的理念,吸引了許多媒體的目光。雖然“巧實力”的概念不是由 她首先提出的,但的確是由她付諸美國的外交實踐的。

  希拉裏認為,“巧實力”就是要通過靈巧運用可由美國支配的所有政策工具,包括外交、經濟、軍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各種手段,恢復美國的全球領導力。未來的美國,既要團結朋友,也要接觸對手;既要鞏固原有聯盟,也要開展新的合作。實際上,“巧”的概念卻十分模糊,而且巧和不巧也帶有強烈的主觀評價色彩。“巧實力”的實質,不過就是要從過分依賴硬實力,改變為軟硬兼施罷了。

  2011年10月,希拉裏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上發表的《美國的太平洋世紀》一文指出:“與我們的軍事力量或經濟規模相比,我們作為一個國家所擁有的最有影響力的資産是我們的價值觀,特別是我們對民主與人權的堅定不移的支持。它顯現了我們最深厚的民族性格,是我國外交政策的核心,包括我們向亞太地區的戰略轉移也是如此。”由此可見,希拉裏的“巧實力”理念就是武力威脅加上美國價值觀而已。

  在這裡,希拉裏要求東方人要像美國人一樣去思考問題,並主動去服從美國的利益,那真是一種很不現實的想法,同時也説明了她並不真正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東方文化始終認為,由一種文化去征服或代替另一種文化是不可能的,而文化的影響力在於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互相融合。這是一種雙向的選擇,不能強加於人。

  今年7月,希拉裏進行了為期13天、橫跨歐亞非8個國家的外訪,此行被媒體指為繞著中國“轉”。她一改過去對中國較友好的態度,指桑罵槐,稱“討論亞太民主的時機已經成熟”,並直接給南海爭端添柴加火。這樣做,希拉裏自認為很巧,實際上卻可能弄巧成拙。中國的老子説過:“大巧若拙。”這説明了巧與拙的辯證關係。真正的巧,不會違背客觀規律地去賣弄自己的聰明,而在於老老實實地順應規律。

  新世紀10年過後,美國似乎出現了一些衰落的跡象。面對這種形勢,美國雖然正在調整外交政策,但看來仍未能真正擺正心態。這種高調又生硬的“巧”,估計不大可能會被東方人欣然接受。這種“自以為是”且“工於心計”,或許機關算盡太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熱詞:

  • 希拉裏
  • 巧實力
  • 外交政策
  • 工於心計
  • 力推
  • 美國國務卿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