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陳堯:“孫大聖故里”荒廢,金箍棒何在?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6日 09: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2010年,山西婁煩縣提出打造“孫大聖故里風景區”。兩年過去,除了綠化的5000多畝荒山以及四層樓高的接待中心外,其他規劃都未實施,但已投入6000多萬元。(《新京報》8月23日)

  憶往昔,為了所謂的“名人故里”爭得面紅耳赤;看今朝,耗資巨大的“梁祝故里”一片荒涼,已投入6000多萬元的“孫大聖故里”成了爛尾工程。這樣的演化發展邏輯,既讓人恨得牙根癢癢,又令人恍若隔世,不知今夕是何夕。

  據稱,對於“孫大聖故里”風景區的建設,當地政府並沒有予以資金支持。不過,“政府沒出錢”,並不意味著當地政府可從這個“爛尾工程”中全身而退。一方面,如此浩大的工程項目要想“落地生根”,必然要經過職能部門的規劃和審批,當其走向荒廢時,職能部門勢必得為當初的規劃、審批承擔相應的責任;另一方面,該風景區屬於公共資源範疇,事關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城市的生態環境建設和民眾的切身利益,如果地方政府因“沒有出錢”而甩手不管,任其自身自滅,那同樣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孫大聖故里”的荒廢,與其説是建設過程中的虎頭蛇尾,不如説是決策層面上的“始亂終棄”。事實上,在每一棟爛尾樓、每一堆“半拉子”工程、每一座“空城”背後,都或清晰或模糊地存在著一個盲目規劃的故事,以及一種缺少有效約束的決策機制。只有如此,開發商脫離實際的滿腔熱情,才可能迎合“政績的需要”,進而變成挾持“名人故里”乃至“霸王硬上弓”的尚方寶劍。至於項目建設是否可行、必要,是否符合城市長遠規劃,是否能增加民眾福祉,則是可以暫時擱置、以後“再議”的。

  建設資金可以是開發商的,但公共資源卻是大家的,這不僅是現代民主社會裏的一個最基本道理,而且淺顯易懂。不論是依附在“名人故里”上的浩大工程半途而廢,還是城市規劃的盲目短視,擬或是政府決策的朝令夕改,最終都必然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扭曲名人故里的的本來面目,損害政府形象和政府公信力,挫傷老百姓的美好想象。而所有這一切,顯然不僅僅是“錢”的問題,更不是一個“錢”字能徹底解決的。

  溫家寶總理曾明確要求:絕不能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絕不能搞脫離實際的“政績工程”。面對層出不窮的“孫大聖故里”之類的爛尾工程,當務之急是掄起“金箍棒”,毫不留情地把那些急功近利的規劃者、審批者尤其是“長官意志”打回原形。舍此,“名人故里”必然會在你爭我奪中繼續遭遇尷尬,不是在這裡就是在那裏,不是在明天就是在後天。

熱詞:

  • 孫大聖
  • 金箍棒
  • 孫大聖故里
  • 名人故里
  • 風景區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