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熊丙奇:就業壓垮專業,有悖大學精神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9日 09: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據報道,在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中,陜西建成16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30個就業率低的專業被撤銷。

       以就業率低為名撤銷高校的專業,這不是陜西首創,而是各地近年來普遍的做法,也是在執行教育主管部門的相關文件。在我看來,以就業率定專業的生死,貌似是重視教育質量,引導高校科學地設置專業,可是,這忽視了一個基本問題,即每所大學的辦學定位不同,不能都用簡單的就業率作為評價大學和專業的標準。

       我國現在有2600多所高校,按照高等教育的定位,其中有部分院校,應實施通識教育,這類院校主要為“985”高校和“211”院校,他們應該以能力為導向培養學生,而不僅僅關注就業率。如果只關注就業率,就會導致這些院校成為與培養應用技術人才、職業人才的院校一樣的學校,而且,也會導致一些就業率不高,但對國家、社會有十分重要作用的基礎學科、專業受到衝擊。對於就業率不高但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科,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政府不但不會叫停這些專業,而且會給予適當的扶持,比如,設立獎學金、設立發展基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等等。

       由於多年來,教育部門和社會輿論一直關注高校的就業率,這已經使我國幾乎所有高校都變為“職業培訓所”,一些高校甚至把精力用到提高就業率的歪門邪道上,不但沒有提高教育質量,反而敗壞大學精神。比如,有的高校為提高就業率,把整個大學四年級都變為“就業年”,不安排教育教學,即便安排,也對外出實習、找工作的學生開綠燈,大學教育嚴重“縮水”;還有的高校則“要求學生就業”和讓學生“被就業”——“要求學生就業”是規定學生必須在某個期限前,提交就業協議書,否則就拿不到畢業證書;“被就業”則是在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就業了”,原因是就業部門偽造假的就業協議書。

       隨著高等教育擴招,我國一些高校存在盲目設置專業,以及教育質量不高的問題,這是事實,但治理這些問題,不是用就業率這樣的行政化指標,而應該對準問題的根源。

       總體看來,我國高校的專業設置和教育質量問題,根源在於大學缺乏辦學自主權。輿論批評高校設置專業盲目,可是,缺乏辦學自主權的學校,能有自身明確的辦學定位,進而根據這一定位設置特色專業的權力嗎?另外,在我國現行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中,學校是沒有專業設置自主權的,大學設置專業,都必須報上級部門審批或者備案(只有少數幾所大學有這一權力)。清華大學前校長顧秉林曾舉了個例子:當初要求清華大學成立軟體學院時,清華當年的招生指標已經滿了,但學校突然接到有關方面的通知,要求兩天內開始軟體學院的招生,並且要招滿500個學生,此後連續3年都要招500個學生。學校向有關方面提出要求,才把招生名額改為了60人。這十分生動地説明了高校開設專業、招生的現狀。

       所以,要讓高校辦出特色,提高教育質量,關鍵在於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這才能讓高校有自身明確的定位,也才能讓高校結合自身的定位、條件,開設適合自己的專業。

熱詞:

  • 就業
  • 專業
  • 大學
  • 高等教育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