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用食品安全信息謀利”是低估消費者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6日 10: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敬一山

       最近媒體連續曝出兩起涉嫌食品安全問題:一是方便麵桶熒光物質超標,二是張裕葡萄酒農藥殘留致癌。有媒體跟進調查指出,發佈食品不安全信息,正在成為一些企業或機構追求自身利益,打擊競爭對手或迫使目標企業就範的手段。

       據稱,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發佈一些知名方便麵品牌問題,很可能是為一家相關聯的技術諮詢公司打知名度、拉業務;而張裕葡萄酒農藥殘留問題,現在則不能確定送檢樣品,是否來自張裕。

       在消費者無比看重食品安全問題的現實下,發佈這些未足夠確定的安全問題,的確可能對企業産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無可否認的是,食品安全問題,需要全社會的監督。食品企業,應該做好隨時迎接各種“刁難”的準備。只要企業足夠“清白”,哪怕一時會受到負面影響,在經受市場考驗之後,只會更得消費者信任。一個在“居心叵測”地監督之下,依然未被發現問題的企業,誰還會拒絕他的産品?

       一些企業如果想靠發佈莫須有的食品安全信息,打垮競爭對手,這未免太低估了消費者的智商。今年以來,也有一些機構發佈過“洋奶粉”出現的一些問題。可是有幾家“洋奶粉”因此而倒下?如果發佈的問題不屬實,只是給“洋奶粉”做了一次免費廣告;如果發佈問題屬實,只要不是如三聚氰胺這樣喪心病狂的突破底線的問題,那企業以坦誠的態度改過,依然會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判斷食品安全信息發佈的合法、合理與否,唯一標準只是事實。只要不是編造虛假信息,即便是相關機構從這樣的發佈中獲得一定利益,這也無可厚非。正如批評不問動機一樣,發佈食品安全信息,也沒必要經受動機的拷問。因為在客觀上,真實的食品安全信息,于消費者有益。這些監督的普遍,也有利於企業提升産品質量。如果有機構惡意編造虛假信息,擾亂正常的市場環境。那企業完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追究其責任。

       因為一兩個信息不充分的食品安全信息,就懷疑其成為牟利工具,未免有些杞人憂天。無論是企業、消費者還是有關部門,應該歡迎更多的來自社會的監督,而不能急於去扼殺。我們應該樂見企業之間、機構和企業之間,以食品安全問題而相互監督。這些監督的勃興,在總體上會令食品越來越“安全”。消費者坐享“漁翁之利”,豈不樂哉?

熱詞:

  • 食品安全
  • 方便麵桶
  • 熒光物質
  • 張裕葡萄酒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