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侯珂珂:倫敦奧運證明“中國人是可以的!”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4日 0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燃燒了十多天的奧運聖火在“倫敦碗”緩緩熄滅。回眸體育最高殿堂的風采,中國健兒創下奧運客場競技最好成績,青春的風采和魅力在倫敦賽場張揚。他們年輕的面龐展現了良好的國家形象,優異的成績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沉穩的心態贏得了世界讚譽。

  38枚金牌、27枚銀牌、23枚銅牌,輝煌的篇章由朝氣蓬勃的中國代表團書寫。621人組成的中國軍團中,62%的運動員第一次征戰奧運賽場,38枚金牌中,首次參賽的小將奪得其中的23枚。面對強勁的對手,小將們敢於挑戰;承受種種壓力,小將們沉著應對。

  “中國人是可以的!”泳池邊,孫楊大聲地道出男子漢的宣言,這也是中國體育健兒的心聲。

  游泳池中,21歲的孫楊和16歲的葉詩文成為“雙冠王”,並分別打破世界紀錄,中國游泳隊獲得5金2銀3銅共10枚獎牌,實現歷史性飛躍。

  擊劍場上,28歲的雷聲奪得男子花劍冠軍,打破了116年歐美選手在該項目上的統治;女子重劍隊以大比分戰勝對手,為中國贏得首枚重劍金牌。

  水上項目,25歲的徐莉佳獲得中國在奧運會帆船雷迪爾級第一枚金牌,取得突破。

  田徑場上,20歲的陳定打破男子20公里競走奧運會紀錄奪冠,成為第一位奪得競走金牌的中國男子選手,為中國田徑史翻開新的篇章。

  乒乓球臺,24歲的張繼科旋風般地奪得奧運會、世錦賽與世界盃的大滿貫。

  跳水臺上,19歲的陳若琳從容一跳衛冕女子10米跳臺冠軍,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奪得自參加夏季奧運會以來的第200枚金牌。

  從1984年許海峰射落中國奧運首金,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張怡寧的第100金,直至2012年陳若琳輕鬆奪得第200金,28年間,中國體育隨著國家綜合實力不斷提升而日益強大。第一個“百金”用了20年,第二個“百金”只用了8年。

  決戰倫敦的16個日日夜夜,中國精神在這裡閃光:頑強拼搏,挑戰極限,堅持夢想,超越自我,自尊自強,大度從容,堅守道德,公平競爭。

  孫楊説:“我一天24小時除了睡覺,其他時間幾乎都在水裏。”這就是天道酬勤的力量。

  勇奪第200金的陳若琳説:“榮譽對個人而言是榮幸與巧合,對倫敦奧運會上的中國軍團而言卻是必然。因為我們每一名運動員都在奮鬥。”這就是從容不迫的胸襟。

  成功衛冕羽毛球男單冠軍的林丹説:“我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因為所有人都想戰勝我。”這就是堅持到底的精神。

  有輝煌也有遺憾,奧運賽場處處都充滿著感人的瞬間。劉翔在預賽摔倒無緣晉級時,單腳跳往終點,俯身親吻最後一個欄架;王皓參加三屆奧運會獲得“三連亞”;史冬鵬在劉翔光環的掩蓋下依然堅持奧運夢想……他們雖然沒有獲得夢想中的金牌或獎牌,但他們克服各種困難,用堅持譜寫了勝利與榮光。

  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賽場,“完美”總是那麼難以企及。倫敦奧運會上,裁判的話題一直不斷,無論是體操場、擊劍場還是自行車道,都不時有抗議聲響起。“吊環王”陳一冰的出色表現只換回一枚銀牌。在游泳賽場,小將葉詩文一人獨攬兩金,並打破400米個人混合泳世界紀錄。但中國運動員的好成績,卻受到一些外國媒體和游泳界某些人士沒有根據的胡亂指責。英國科學雜誌《自然》在網站上登載的一篇文章稱中國運動員的成績“異常”,這種不負責任的批評成為本屆奧運會不和諧的聲音之一。幾天后葉詩文興奮劑檢查陰性的消息傳出,《自然》雜誌主編蒂姆阿彭策勒和總編輯菲利普坎貝爾在聯合署名的編者按中承認,他們發表的文章欠嚴謹,向葉詩文道歉。

  當偏見與指責不斷向爭金奪銀的中國健兒襲來時,自尊自強的中國英雄少年用大度從容的表現征服了觀眾的心。葉詩文以超強的自信再度奪金予以回應;郭爽頂住壓力再次取得好成績;陳一冰“意外”成為亞軍時大度地向冠軍和觀眾致意。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支撐著中國健兒在倫敦展示中國人的良好形象。

  從1908年《天津青年》悲涼而無奈的“奧運三問”,到百年後北京奧運會金牌榜輝煌登頂,直至青年一代的鋒芒閃耀在五環旗下,中華民族在奧運會的記錄,書寫著一部崛起的傳奇史詩。

  “再見倫敦,裏約再見。”在倫敦,我們看到14歲游泳選手邱鈺涵參加了接力賽並闖入決賽,羽毛球女單冠軍李雪芮也僅20歲出頭,取得較好成績的選手中,還有更多具有年齡優勢的小將。4年後,奧運會將首次奔向南美洲大陸、美麗的海濱城市裏約熱內盧。“90後”佔主導的中國軍團依然會挑起大梁。

  中國健兒在倫敦的出色表現,激發了中華兒女的奧運熱情。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説:“要把人民群眾的奧運熱情轉化為全民健身的積極動力。”金牌不是體育的全部,奧運會也不是奧林匹克的全部;賽場上的競爭不僅存在於運動員之間,更是背後培養體制和機制的競爭。著眼長遠,我們在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征程上,更需要群眾體育特別是青少年體育蓬勃發展作堅強的後盾。

  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中國人是可以的!

熱詞:

  • 男子花劍
  • 小將
  • 客場
  • 個人混合泳
  • 男子選手
  • 衛冕
  • 賽場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