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劉道彩:地方政府熱衷“玩”電影令人擔憂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9日 11: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據《新華日報》報道,江蘇省金湖縣當地政府參與投資的電影《荷都之戀》正在緊張拍攝之中。此外,蘇州的《蟹蟹儂》、江陰的《底色》、常州的《陽湖拳》,有的已開機有的已上映。放眼全國,湖北丹江口市的《漢水丹心》、湖南通道縣的《通道轉兵》等也都一一亮相,“本土電影”方興未艾。對此專家提醒,地方拍電影要避免“政績化”,防止“面子工程”成為“垃圾工程”。

  通過投拍電影,傳播當地文化,帶動地方旅遊,原本無可厚非,而且也不乏成功的案例。但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不同於純粹的商業,需要慎重對待。

  從《劉三姐》、《五朵金花》,到《十面埋伏》和《非誠勿擾》,這些自身在名利雙收的同時,也讓取景地名聲大噪的電影,除了要與地方旅遊有較好的關聯度外,電影本身更要有好的故事、上乘的質量以及較高的票房號召力。但實際上,在目前地方投拍的本土電影中,真正能符合以上條件的並不多。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政府參與投資的影片《我們村的80後》,被媒體稱為“完完全全是一個當地風景廣告片”;湖南通道縣地方官員集體出鏡、拿出年財政收入1/40拍攝的電影《通道轉兵》,去年8月底公映後,卻因質量欠佳和宣傳不足等問題,遭遇院線集體冷落。

  據報道,目前地方投拍的大部分本土電影,基本處於“觀眾看不到、院線不歡迎”的狀態。推廣莫過於三種渠道:一是上微博、網站贈送;二是製成碟片當紀念品派發;三是通過行政手段在地方影院、電視臺播放。地方動輒豪擲數百萬元拍出的電影,很多都成了內部資料和自娛自樂的遊戲。

  不可否認,長期以來地方政府自我推廣的手段相對貧乏,從過去的爭相建廣場、主題公園,到搞各種文化節、爭奪名人資源等,大家習慣了一哄而上,互相抄襲、模倣。現在很多地方注意到,電影中也可以植入地方形象,於是又紛紛“玩”起了電影。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出現井噴式增長,但光鮮數字的背後是八成以上的電影不掙錢或虧損,缺錢成了許多商家最頭疼的問題。地方政府對電影的“迷戀”,讓許多電影商看到了商機,有的電影集團目前正明碼標價,為各地政府和景區量身定做個性化電影。

  然而,電影畢竟不是一般的商品,它的創作成分很大,而創作是需要付出心血的。加之當前中國電影市場競爭激烈,院線數量有限,投資風險不言自明。何況,電影一旦摻入太多銅臭味和政績考量,就脫離了其應有的軌道,難免出現粗製濫造,“面子工程”變成“垃圾工程”。這種電影説白了是地方政府拿納稅人的錢拍的,投拍前有沒有作風險評估,有沒有徵求納稅人的意見,相關的監管不應置若罔聞。

熱詞:

  • 地方旅遊
  • 電影集團
  • 面子工程
  • 垃圾工程
  • 五朵金花
  • 底色
  • 陽湖拳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