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國祥:別被國際糧價暴漲言論忽悠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7日 08: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期,有不少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世界糧食出口大國美國的旱災將嚴重影響糧食生産,下半年國際糧價將上漲。國際糧價真的會暴漲嗎?對於缺乏糧食市場話語權的中國而言,應如何應對?

  其實,國際糧價預期暴漲,雖然確實有美國旱災的因素,但更多是國際糧食期貨市場投機者和市場分析機構的炒作。據美國農業部評估,這場災害雖面積較大,屬於50年一遇,但主産區受災程度只是25年一遇的水平。以美國主要農作物玉米、大豆為例,據6月份美國農業部估計,預測2012—2013年度玉米産量3.8億噸,比上年度增産19.7%,而7月份美國農業部預測産量為3.3億噸,這一預測值比6月份雖下調近15個百分點,但仍比上年度增産4.9%。同樣,7月份美國農業部將本年度大豆預測産量由增産調整為減産,但僅比上年度減産0.2%。可見,對農作物産量預測具有權威性的美國農業部只是調低增産預期,而不是預測乾旱將帶來明顯減産。

  同時,美國今年進行糧食生産的耕地面積增加很多,耕作面積擴大會大大彌補因乾旱導致的單産下降。因此,美國雖遭受較嚴重的乾旱,今年的糧食生産能力並未減弱,與輿論所説的“美國糧食生産嚴重受影響”是有出入的。

  從目前國際農産品價格波動來看,災害因素往往只是個由頭,國際農産品的金融化趨勢近年越來越明顯,每當有類似由頭時,都會出現農産品價格大幅波動。近期糧價上漲也是預期因素造成,而不是糧食歉收已成事實或必然趨勢。為了製造價格上漲預期,國際投機者一直在尋找各種炒作素材,美國遭受天災自然會被大肆渲染,但他們最期待的則是中國、印度等主要糧食進口國大規模進口糧食。只要中印等國出手買糧,就將落實他們苦心營造的漲價預期,轉而利用“中印出手搶糧”炒高糧價,賺取更大利益,甚至在國際場合指責中國因素引起全球糧食危機,喚起低收入缺糧國家對中國等國的不滿。

  對於近期國際糧價的上漲行情,作為糧食進口大國的中國顯然無法置身事外,但也不必過度擔憂。目前,我們對美國大豆有很大需求,大豆漲價,中國的食用油價格勢必會有所反應。不過,整體而言,這一輪上漲對老百姓的直接影響還不大。我國歷來重視糧食安全,在口糧生産環節實行保護政策,有專門支持措施,提供種糧補貼,使我國口糧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很小,長期保持很高的自給能力,今年小麥生産已實現連續第九年增産;同時,我們在流通環節實行托市收購政策和國家調控,有健全的糧油儲備體系。糧油價格一旦上升,國家就會拋儲,確保老百姓的飯碗穩定。

  近年來,糧食安全問題很受國內關注,一些人從憂患意識出發,質疑我國的糧食生産情況,甚至懷疑我國的糧食庫存。這種“憂患”意識是好事,但過度“憂患”則會導致我們對國際糧價波動過於敏感,自信不足,“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往往可能帶來更大損害。在國際糧價高企時,我國應審慎進口。在當前的時間節點上,如果我們冷靜應對,炒作者即使竭盡全力,國際糧價也很難炒上去。

  對國際糧油市場而言,中國尚不具備美國那樣的強大話語權,但我們畢竟是消費大國,對國際糧油價格的形成是有影響力的。這種影響力既可能是積極的,也會是破壞性的,我們要對自身糧食安全保障有充分自信心,不被炒作者迷惑。只要中國繼續加強糧食安全保障,運用好對糧食定價的影響力,就能逐步增強在國際糧食市場的話語權,成為最後的贏家。

▲(作者是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熱詞:

  • 糧價波動
  • 李國祥
  • 糧價上漲
  • 暴漲
  • 忽悠
  • 憂患
  • 增産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