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振峰:工業景氣向好 關鍵走好“最後一里路”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2日 11: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7月30日,由《經濟日報》社中經産業景氣指數研究中心和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共同研究編制的2012年二季度中經産業景氣指數正式發佈。這份首次以專刊集中刊發的報告顯示,2012年二季度,中經工業景氣指數為95.4點,較上季度回落1.5點。還有,主要受稅收的變化影響,二季度工業預警指數進入略顯偏冷的“淺藍燈區”。另外,調查結果顯示,二季度反映工業企業對未來經營狀況判斷的預期景氣指數為130.8,比對當前經營狀況判斷的即期景氣指數高3.9點,比一季度預期景氣指數高2.6點,顯示企業家對未來謹慎樂觀的預期。(7月30日中國經濟網)

  自2009年4月正式對外發佈以來,“中經産業景氣指數”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這其中有政府官員、企業家,乃至期貨證券市場的投資者,大家可以從這份具有科學性、通俗性和有效性的産業景氣指數中,判斷各重點行業的發展態勢,更可以作為窺探未來國民經濟運行走向的好視角。

  30日發佈的報告顯示,2012年二季度,在監測所覆蓋的能源、基礎材料、消費品等領域的11個産業中,有9個産業的景氣度出現不同程度回落。雖然分析認為,當前工業景氣度回落幅度明顯收窄,實體經濟緩中趨穩的總體態勢基本確立,但筆者認為,當前整體工業景氣度仍偏冷,即使企業家對下季度持謹慎樂觀預期,那也是基於傳統性季節回暖因素,以及對今後一段時間穩經濟政策能夠得以發酵的一種預盼。

  近日,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寧波、南京、長沙等地區先後出臺了一系列穩增長的地方政策,有媒體稱,“地方版‘四萬億'再入井噴期”。經濟界人士對此也存在不少爭議,比如經濟學家馬光遠擔憂投資計劃“將政績留給自己,將債務留給銀行和後人”。而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宋頌興則認為,就目前情況而言,大規模拉動消費不現實,且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了穩增長,有效的投資是目前較好的選擇。當然,也有不少人主張諸如減稅、培育公平市場競爭環境等措施。

  筆者認為,這些經濟界人士説得都很有道理,也是扶正疲弱經濟的“好藥”、“補藥”,可病有輕重緩急,藥須有專攻,總不能“好藥”、“補藥”一起上,那中國經濟恐怕會立馬“虛脫”不振,更何言提振工業實體信心?

  上季度中經工業景氣指數報告發佈時,曾有個未來走勢預看,其中認為,今年二、三季度工業景氣狀況將會有所好轉,預計二、三季度的工業景氣指數分別為97.1點和97.2點。為什麼剛剛出爐的數據與原來的預測存有偏差呢?簡單的一句話,今年國內外經濟形勢特別錯綜複雜,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很多。

  全國不少地方的半年統計數據都表明,工業生産增速回落,貿易增長還在繼續放緩,特別是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同比回落幅度不小,部分行業效益下滑明顯且增長動力不足。此外,不少發達區域的在建工程、工業性投資力度和項目推進等存在很大困難,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依然不足。排除地方的財政需求不言,假如地方政府不把穩經濟當成第一要務,不好好提升調節經濟的能力和政策調控的精準度和妥適度,不充分認識到形勢嚴峻需要主動貼緊靠前,採取更多的相應對策解決工業實體運轉的各種阻礙和問題,助推企業跨過經濟“寒冬”,樹立企業發展投資信心的話,期望下季度中經工業景氣指數要有很好的改觀恐怕還會難度不小。

  地方版“四萬億”是不是真有“四萬億”的投資規模,筆者不想去細細盤算,但經濟增速和投資變量肯定會影響工業企業的景氣度。我們説要調結構、促轉型,可這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轉方式是要貫穿整個“十二五”及更長時間的。投資太熱不行,經濟會大冒“虛火”,可把釜底的薪都抽走了,“夾生飯”又怎麼吃?當前,部分産業的一些重點企業訂單困難,生産可謂是在“寒冬”中苦熬,其配套産業鏈條中那些中小企業恐怕面臨的不是“轉身”、“轉型”問題,而是生存問題。包括一些民間投資、金融信貸惠政看起來很美、挺豐滿,可現實就是太“骨感”,政策與中小企業的銜接總是還有“最後的一里路”。

  制定經濟決策時,對國外一些好經驗乃至相關制度設計的借鑒是有必要的,但也不能與現今的經濟狀況相脫離,更不能罔顧我國自身面臨的諸多約束條件,否則一切評判和建議都只能是“空中樓閣”,難以落地。

  有時候,一個看起來很美的政策建議也許是最危險,也是最難以走進現實經濟路徑的。正如我們認為,消費和服務是拉動經濟的巨大引擎,可消費需求和服務提升卻並非尺寸光陰可以急速達到的,有的甚至是需要幾十年時間來促進的。看來,推進政策的平穩和預見性、前瞻性更為重要,做到了這一點,工業景氣度才能夠更持續、更平穩、更有勁。

  總之,包括結構性減稅、民資促進等穩增長系列措施已先後出臺,前期的降息、降準動作在未來一段時間或將再次運用,貨幣政策可能繼續向適度寬鬆傾斜,擴大內需也還有不少的提升空間與動能。今後一段時間,經濟增長“緩中趨穩”或可變為現實,工業企業景氣度保持向好預期,關鍵在如何走好、走完、走通穩經濟政策的“最後一里路”。

熱詞:

  • 景氣指數
  • 景氣度
  • 向好
  • 四萬億
  • 補藥
  • 寒冬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