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胡印斌:如何才能提升本地人生活質量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1日 09: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南京江寧區人口計生局日前發佈的《人口現代化:江寧案例研究》報告披露,伴隨着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江寧區本地百姓的社會生活質量不但沒有得到相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對此,專家建議利用産業結構升級調整來改變外來人口結構,吸引高校畢業生及優秀人才落戶江寧,以及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等等。(《揚子晚報》7月31日)

  據説,這個報告還被國家人口與計生委稱為“首例人口現代化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經濟發達區域在大量外來人口涌入的背景下,如何實現“人的現代化”。外來人口大批流入,當然要佔用本地一定的經濟社會資源,確實可能會影響本地人的生活質量,本地人有一些抱怨也在情理之中。不過,專家的建議不免有些狹隘,恐怕並不能從根本上緩解問題。

  “改變人口結構”也好,“吸引優秀人才”也罷,其實都是一些堂皇説辭,隱藏其後的還是一種挑挑揀揀的排斥性思維——有專家天然地認為,本地人生活質量受影響是因為低素質的外地人口大量涌入,正是這些涌入的人群,在醫療、教育、文化等方面與本地人爭奪,拖了本地人後腿。

  這樣的説法未免過於武斷。其一,外地人口的流入既然是一種正常的社會流動,那就不該人為地設定什麼高素質、低素質的門檻,而應該有最起碼的兼容並蓄的姿態。大學生、優秀人才等高素質人才固然應該歡迎,可那些從事建築業乃至社會服務業的農民工就該被拒之門外嗎?

  其二,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應着眼於擴大整體性的增量供給,絕不能通過減損某個人群利益的辦法去維繫另一人群的福利,更不能以限制、封堵的思路去約束人民自由遷徙的憲法權利。江寧區常住人口114萬,外來流動人口27萬,這個比例與廣州、深圳及其他一些南方城市相比,並不算特別大。如果政府充分發揮能動性,從民生出發,妥善配置各項資源,真正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居民的生活質量就能有所提升。

  其實,外來人口進城謀生,既是順應城市化、現代化的時勢,其本身也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進了城的外來人口並非簡單的消費動物,他們來與城裏人爭奪資源了,更不是來做坐吃山空的“寓公”,而是這個城市的建設者、創造財富的公民。哪一座城市敢拍着胸脯説,不是外來人口助推了城市的繁榮?

  一紙戶籍並不能否認外來人口對這座城市的貢獻,更不能成為其權利必然被損害的依據。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是行走在這個國家土地上的公民,都應該受到尊重,都應該享用最基本的公共服務。那些動輒發出驚人之語的專家,完全沒必要人為製造對立情緒。

熱詞:

  • 本地人
  • 外來人口
  • 人口計生
  • 生活質量
  • 人口現代化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