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閻立:問需於民 實事惠民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9日 13: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當前,經濟社會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怎麼發展?靠誰發展?為誰發展?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必答題。近幾年,常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問需於民,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尊重民意,善待民心,深孚民望,實現民願,體現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在《2011年中國城市發展綜合評價報告》中,常州個人受益指標排名全國首位。

       第一,問需於民首先在問。“問”是為了更有目標地“行”,“問”是為了更加高效地“行”,“問需”就要問得科學、問得實際、問得真切、問到點子上。只有準確把握群眾需求,只有辦老百姓最希望辦的事、最急需辦的事、最難辦的事,群眾才會認可、擁護和贊同,進而參與到、融入到和諧社會的建設大潮中去。

       民意調查。每年初,常州都要向全市發放“惠民問卷”,根據群眾意見反饋,梳理出10件群眾急需解決的問題,通過媒體公示,繼續徵詢群眾意見,最後根據輕重緩急,量力而行、有序推進,形成“十大惠民實事”,在人代會上討論,並將實事內容、進度、責任人等通過新聞發佈會向全市人民公佈,接受老百姓的監督和評判。

       網絡問政。政府網站開設《書記信箱》、《市長與網民》欄目,去年這一網絡交流平臺共收集建議118條,回帖量超過6500條,點擊量達33.3萬次;“12345”市長熱線電話,每年受理群眾來電8000件左右;今年3月聯合68個部門的“@微常州”政務微博群開通,已發佈權威信息近千條,吸引“粉絲”13余萬人,網絡發言人在線平臺回答群眾提問近7000條,“微政務”展示巨大活力,讓社情民意更加暢達,成為了政府公共服務的品牌。

       調研問需。深入開展“三解三促”活動,走基層、轉作風、改不足,市領導&&深入田間地頭、工廠企業,認真聽取、認真收集、認真梳理群眾的知心話,確保重點工作、重大決策更加貼近群眾、貼近實際、深入人心,確保群眾話有處説、怨有處訴、難有處解、事有處辦。

       第二,問需於民其要在行。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迫切希望辦又有條件辦的實事,科學合理地辦好辦實辦成功,這是問需於民的最終歸宿。近年來,常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始終堅持群眾需要就是工作的著重點,群眾期待就是工作的出發點,從老百姓身邊的事做起,年年都有新舉措。

       這是一組溫暖人心的民生清單:在全國首創慈善基金“常州模式”,基金規模超過17億元,全國領先,助醫、助學、助殘、助孤、助老、助困,累計發放救助金3.2億元,惠及各類困難群眾35萬人次,名列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第一;公交優先“常州模式”催生了江蘇省第一張BRT快速公交網,在全國率先做到“困難職工坐公交,不用自己掏腰包”,道路通達能力明顯好轉,成為全球BRT運行最佳城市之一;600萬平方米的老小區綜合整治惠及10多萬家庭,50多座公園免費敞開擴建,雙雙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完成了市區103個菜市場改造和近400條背街小巷整治,環境煥然一新;針對群眾反映的“就醫難、看病貴”問題,大力推進衛生惠民工程,廣大市民“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在社區”;為了實現“人人有房住”,在全國率先推出住房保障規劃,率先推出公共租賃住房,率先基本實現經濟適用房、公共租賃房、廉租房應保盡保,2.8萬戶低收入困難家庭全部被納入住房保障,構築起具有常州特色的住房保障體系;開展“百村幫扶萬戶解困”活動,三年內讓茅山老區的貧困戶跟上了全市小康步伐,在此基礎上今年又開展了“百村創業、千項幫扶、萬戶致富”工程,不讓一個老區群眾關在現代化的大門外;開展“富裕常州”建設,去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82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838元,連續多年雙雙保持10%的增幅;城鎮養老失業醫療三大保險覆蓋率多年穩定在97%以上。

       第三,問需於民關鍵在效。成效是檢驗問需於民的試金石。民生實事辦得好不好,離不開政府財力的全力支持,離不開思路的創新,最終離不開群眾的評判。群眾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受益不受益,是檢驗民生實事成效的最高標準。

       政府投入是保障。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於天。常州市委、市政府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在保障經濟建設的同時,把民生工程作為投入的重點,集中力量辦大事,通過項目化手段發展社會事業,努力擴大公共服務支出,努力為群眾多辦實事,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城鄉百姓。老區三年幫扶計劃,各級財政累積投入1.2億元;81個老小區改造投入3億多元;入太湖河道整治財政投入近10億元,佔當年新增財力的12.5%;市區清水工程投入10億元;公園敞開累計投入30億元;“公交優先”財政投入超40億元……“十一五”以來,常州累計投入改善民生的財政資金累計已達160多億元。

       機制創新是出路。辦好民生實事,既要擴大政府投入,更要通過投入機制的科學設計,讓“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巧妙搭配,講求投入質量,少花錢多辦事、花小錢辦大事,讓民生工程發揮最大效益。破解住房保障難題就是創新之舉,體現了市委、市政府的匠心獨運。以往住房保障“補磚頭”是最常見的做法,即財政出錢蓋經濟適用房,以低於市場的價格賣給困難家庭。常州變“暗補”為“明補”,變“補磚頭”為“補人頭”:只要符合保障條件,每戶財政補貼8萬元,此舉實現了“群眾得實惠、産業得發展、政府得民心”的多贏局面,一年就解決了以往5年的經濟適用房保障量,讓住房困難家庭快速實現安居夢。在快速公交建設上,雖然一次性投入成本較大,但直接帶動了沿線地塊的升值,從經營城市的角度看,政府並沒有因為建設BRT而多揹包袱,在實現投入和收益平衡的同時,大大提升了公交惠民的力度。

       群眾口碑是標準。問需於民最終還要問績於民,滿意不滿意,群眾説了算。市委、市政府制訂了民生工程考核評價體系,把各項民生指標定量化、直觀化、責任化,使各級幹部的所想所幹與群眾的所盼所需緊密相連,同時善待不同聲音,及時回應質疑,真正做到了“百姓出題目、政府做答卷、人民來評判”。去年以來,成立城市管理百人“找差團”,專門“挑刺”,各相關職能單位聞過則喜,有差就補;在“清水工程”中,組織百名市民看市河活動,幫助環保部門查漏補缺,該工程市民驗收滿意率達91%。

       當前,常州正處在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時期,面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複雜局面,群眾改善民生、提升生活品質的呼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社會穩定和諧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通過這幾年的民生實踐,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

       問需於民、實事惠民,就是要始終踐行科學發展觀。牢固確立“發展是第一要務,民生是第一根本”的理念,自覺把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定位於以民為本、改善民生,最大限度地擴大發展成果的共享面,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加快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分好“蛋糕”,既是為了社會公平,也是為了更好更快地做大“蛋糕”。我們要看到,恰恰是分好“蛋糕”,給常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了強勁動力;恰恰是堅持民生導向,給常州以人為本、共享共建的科學轉型增添了蓬勃生機。因此,只有堅持民生導向的科學發展,自覺從傳統的單純物質增長,轉變到讓人民群眾分享發展紅利、滿足人的全面發展需求,才能凝聚起全社會的強大發展合力。

       問需於民、實事惠民,就是要始終追求政聲民意同頻共振。時刻把群眾冷暖放在心頭,運用各種方法,拓寬多種渠道,聽民聲、察民情、匯民智、順民心、謀民利。否則,作出的決策就難以體現民意,所想往往非民之所想,所急往往非民之所急,所辦往往非民之所需,所幹往往非民之所盼。政通則人和,心齊則氣順。只有心繫人民群眾,用心體察民意,樂於傾聽、真誠回應,讓政策制定和群眾呼聲相統一,讓幹部政績與民生需求相統一,步調一致、同聲以求,才能找到黨心民心的交匯點,真正做到暖百姓之心、解群眾之難、促發展之力。

       問需於民、實事惠民,就是要始終做到飽含深情解決民憂。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堅持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在政治上代表群眾,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在行動上服務群眾,始終站在群眾的立場謀事幹事。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只有對群眾動真情,解決民憂下真功,言必信、行必果,做到民生實事件件都有落實,群眾呼聲件件都有回音,社會才會充滿和諧,政府才有公信力,才能真正贏得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

       問需於民、實事惠民,就是要始終堅持積極而為量力而行。民生改善是一個伴時代同步、與發展相隨的漸進過程。在體制轉軌、經濟轉型、社會轉變的時代背景下,面對多樣多元多層的民生訴求,社會建設該如何找到著力點?應該説,現階段,我們的公共服務領域還不同程度存在欠賬較多、財力有限、人手不足等繁雜問題,正因為複雜,所以更需要哲學謀略。保基本、促均等應該是對大多數老百姓權益的維護,也是社會總效益最大化的選擇。如果把有限的財力用在了宏大花哨、不切實際的表面工程上,這樣的“民生”離真正的民生越來越遠。積極而為、量力而行,是負責態度與科學精神的統一。少了積極而為,就可能漠視群眾冷暖,疏離黨群關係;沒有量力而行,就可能不分輕重緩急,好心辦成壞事。因此,我們既要積極回應群眾期盼,調動一切資源,切實擔當責任政府之責,也要因地、因時制宜,尊重規律、尊重實際,不好高騖遠、急功近利,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從急難險重的問題做起,才能真正把民生經濟學這篇大文章做好做實。

熱詞:

  • 經濟社會
  • 轉型升級
  • 科學發展觀
  • 常州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