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1972年,日本赤軍喋血以色列機場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9日 10: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文摘自:環球網,作者:雷嚴,原題:《1972年,日本赤軍喋血以色列機場》

    美國一聯邦法院日前宣判對朝鮮處以3億美元罰款,該法院稱朝鮮情報部門1972年曾幫助日本赤軍組織襲擊在以色列的美國人。當年5月30日,3名日本赤軍成員在以色列盧德機場(現本-古裏安機場)發動襲擊,造成上百人傷亡。這一襲擊行動震驚了全世界,赤軍也由此成為與意大利紅色旅、愛爾蘭共和軍齊名的國際恐怖組織。

日本赤軍的誕生

    日本赤軍是在20世紀60年代全球左翼學生運動的大潮中形成的。當時,一些激進的日本學生團體站在民主運動的前列,要求社會和政治革命。同時,社會主義陣營的中蘇關係惡化,日本國內左翼勢力內部不斷分裂,以大學生為主的一些勢力發起“新左派運動”。1969年5月,“新左派”中極左的一支———“共産主義者同盟赤軍派”成立。

    該組織的負責人是京都大學的鹽見孝也,由他任議長。另外還選出“政治局成員”7人,“中央委員”24人。“赤軍派”的主要目標是:通過革命在日本成立作為世界革命最高司令部的黨和軍隊,在革命後的日本和作為革命最主要敵人的美帝國主義之間進行“環太平洋革命戰爭”。他們認為,“不能只在日本國內進行革命,應該把革命戰爭的火焰燒到海外,到反美鬥爭的最前沿去改造自己,改造世界。”而被他們視為“反美鬥爭最前沿”的莫過於朝鮮半島、印度支那和中東。

    1970年3月31日,9名“赤軍派”成員劫持了從東京羽田機場飛往板付機場的日航航班,降落在朝鮮美林軍用機場。4月4日,朝鮮發表聲明:“從人道主義的觀點出發返還機體及乘務人員。”至於“赤軍”人員,朝鮮以“繼續進行必要調查”為由,允許他們滯留朝鮮。

    劫機事件後,“赤軍派”遭到日本警方嚴打,主要幹部大都被捕或被通緝。1971年2月,以奧平剛士和重信房子夫婦為首的幾名“赤軍派”成員來到黎巴嫩,並得到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簡稱“人陣”)的保護。他們在受敘利亞控制的黎巴嫩貝卡谷地設立基地。最初,該組織被稱為“阿拉伯赤軍”、“赤軍派阿拉伯委員會”,不過很快該組織就從“赤軍派”獨立出來,成為人們熟知的日本赤軍。

在特拉維夫機場持槍掃射

    資料顯示,1971年底,在貝卡谷地接受各類遊擊戰及“特種攻擊”訓練的日本赤軍成員有40多人。在此期間,重信房子和“人陣”政治委員卡納法尼還進行了全面的政治教育工作,強調“不流血的鬥爭是不可能成功的”,教育大家“跳出民族主義的圈子,成為國際主義者”。

    為了“崇高的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鬥爭”,1972年4月,奧平剛士主動向“人陣”總書記哈巴什請纓,為兩年前喪生的“烈士”阿圭略報仇。後者在1970年9月6日試圖劫持從比利時起飛的一架以色列航空公司班機時被擊殺。考慮到過去沒有任何黃種人捲入阿以衝突,哈巴什感到讓“赤軍”出馬可能有突襲之效,因此表示大力協助。經過十幾天的籌劃,“人陣”負責海外行動的瓦迪哈達德制定出代號為“迪爾亞辛”的自殺式襲擊行動計劃,參與者是奧平剛士和另兩名赤軍成員安田安之、岡本公三。

    在哈達德安排下,三人化裝成遊客,搭乘從羅馬起飛的法航132航班前往特拉維夫。5月30日,飛機抵達盧德機場。由於這裡曾多次遭受過襲擊,因此以色列設置的安檢力量相當強大,但他們沒有注意這三名長著亞洲面孔、穿著保守、拿著細長小提琴盒的旅客。晚上10時30分,當從航班上下來的乘客進入海關檢查通道時,三名“日本遊客”突然打開小提琴盒,組裝好鋸掉槍托的捷克造Vz-58突擊步槍,向在場的旅客和機場工作人員掃射,整個機場頓時陷入混亂之中。

    掃射持續了兩分鐘,當以色列警察衝進大廳時,三人的子彈已經所剩無幾。奧平剛士在子彈打光後,用手榴彈將自己炸死,安田安之則手拿手榴彈,迎向以色列警察,結果在亂槍中被引爆。最後只剩下岡本公三,當他企圖拉響手榴彈自爆時,被從斜向衝來的以色列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制服。在被按倒的一剎那,岡本公三高喊:“我們是日本赤軍!”事後查明,這次襲擊共造成26人死亡,80多人受傷,死難者中包括16名來自波多黎各的基督教朝聖者。

以色列的囚犯,阿拉伯的英雄

    就在日本赤軍襲擊盧德機場僅幾小時後,“人陣”就通過黎巴嫩報紙發佈了對此負責的聲明,並對“日本戰友”的獻身精神表示無比欽佩,聲稱此舉是為了報復1948年猶太軍事組織“伊爾貢”製造的迪爾亞辛村大屠殺。緊接著,重信房子也在接受黎巴嫩報紙採訪時説:“是時候向帝國主義者表明,鬥爭是解放受壓迫人民唯一人道的方式了。”日本公眾最初對此報道持懷疑態度,直到一位日本大使到特拉維夫醫院確認岡本公三係日本公民時才肯相信。

    在以色列軍事法庭上,岡本公三如此陳述自己的動機:“作為日本人,當然應該回日本鬧革命,但我認為世界革命應該在全世界發起,不應該有地域特點。”最終,岡本公三被以色列法庭宣判為終生監禁。不過,岡本公三三人在阿拉伯世界成了英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在此後與以色列進行的每一次換俘交易中,總會將岡本公三列為第一人。而在1972年出生的阿拉伯男孩中,據説有相當多人叫“奧平”,以紀念奧平剛士。

    1985年,巴解運動、黎巴嫩真主黨和以色列政府三方終於以《日內瓦公約》為原則,完成一攬子交換戰俘活動,岡本公三和1000多名遭關押的巴勒斯坦、黎巴嫩抵抗組織成員一起被釋放。岡本公三回到赤軍陣營沒幾年,國際局勢發生變化,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中東和平進程啟動,赤軍的支持者越來越少,該組織也走上末路。1997年,日本通過國際刑警組織向黎巴嫩提出引渡仍滯留當地的赤軍分子,為達到目的,日本政府甚至把引渡與經濟援助挂鉤。結果黎巴嫩當局逮捕岡本公三等5名赤軍成員時,僅有400萬人口的小國黎巴嫩,居然有250名律師自願免費為他們辯護。黎巴嫩政府最後將其餘4名赤軍成員驅逐出境,而同意岡本公三的政治避難。

    反觀在盧德機場襲擊事件中死傷最重的美屬波多黎各,至今難忘那場悲劇。2006年6月,波多黎各議會全票通過一項立法,把每年5月30日確立為“盧德慘案紀念日”,用以紀念那些遇難者。由於朝鮮方面同日本赤軍的來往,據説對日本赤軍成員進行了資金和武器援助,並被認為捲入了1972年的機場掃射事件,所以,2008年,在當年事件中遇難和受傷的兩個波多黎各公民的家庭,向聯邦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指責朝鮮支持巴解“人陣”和日本赤軍,為它們的襲擊行動提供物質支持。今年7月16日,美法院正式宣判,朝鮮應支付受害者家庭3.78億美元以作補償。

熱詞:

  • 日本
  • 赤軍
  • 以色列
  • 特拉維夫國際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