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蒙古國與北約建立準同盟關係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7日 05: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為蒙古國首個維和營——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第一百五十摩步營訓練現場。

  北約峰會5月20日將在美國芝加哥召開,屆時蒙古國將派高級代表團首次以北約“全球夥伴關係”框架內的“和平夥伴關係國地位”參加會議。今年3月,北約與蒙古國正式簽署了合作夥伴協議,標誌著蒙與北約關係取得重大突破,為進一步拓展雙方合作關係奠定了法律基礎。

  雙方頻繁互動已近10年

  蒙古國與北約的合作關係早已開始。在美國的主導下,蒙古國自2003年開始至今共派出13批265名軍人參與阿富汗國民軍培訓計劃,負責為阿軍培訓高炮和直升機人才;2003年至2009年共派出10批1200多名軍人參加伊拉克“自由行動”;2005年和2006年派出2批72名軍人參加北約框架內的科索沃行動。

  從2009年開始,蒙軍150人前往阿富汗參與美國和北約主導的反恐行動,成為第四十五個正式向阿富汗派兵的國家。至今蒙軍已向阿富汗派出1400多名軍人,與美、德等國軍人配合共同在阿富汗反恐行動中執行任務。2011年5月,正式訪問蒙古國的北約負責安全政策和夥伴關係的副秘書長在會見蒙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時對蒙古國給予高度評價,並感謝蒙支持北約在科索沃和阿富汗的軍事行動。

  蒙古國2008年至2012年的施政綱領將獲得北約“全球夥伴關係”框架內的“和平夥伴關係國地位”作為政府的重要任務之一。尤其是2009年額勒貝格道爾吉當選總統後,蒙加強了與北約的關係。2010年,額勒貝格道爾吉首次參加了在裏斯本舉行的北約峰會,並公開向北約示好,表示願意增加赴阿軍人數量。

  額勒貝格道爾吉在會見北約高級官員時表示,希望與北約加強軍事合作,建立正式關係,即加入北約“全球夥伴關係”框架內的“和平夥伴關係國地位”。德國等北約國家對此也表示支持。2010年,時任蒙國防部長的包勒德正式訪問北約總部,並參加討論阿富汗問題的北約高級會議。蒙古國與北約高層互訪進入頻繁期。

  2011年4月,在德國柏林舉行的北約高級會議通過了建立夥伴關係的新政策及合作機制,目的是為與非北約成員國建立正式關係,共同應對國際維和與安全等方面的威脅。這為蒙古國獲得北約“和平夥伴關係國地位”奠定了法律基礎。

  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

  據蒙古國學者分析,蒙在遵循“開放”、“多支點”平衡外交的原則下,在利用政治、外交手段保障國家安全的新國家安全思想指導下,除平衡發展與兩大鄰國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外,還將發展與美國、日本、德國以及歐盟、北約等“第三鄰國”的外交關係作為保障其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之一,蒙古國視包括北約在內的“第三鄰國”為其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柱。同時,希望在蒙軍軍事改革過程中獲得美國和北約的援助。此外,在美國和北約支持下參與更多的國際維和行動,以擴大其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

  作為美國主導下的北約,一方面尋求蒙古國對其反恐戰爭的積極支持,另一方面更看重其位於中、俄兩大國家間的戰略地位。因此,美國不惜重金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建立了國際維和訓練中心,並從2003年開始舉行代號為“可汗—探索”的聯合軍演。目前蒙古國總兵力為1萬多人的軍隊已建成兩個維和營,參與全球維和。而據統計,近10年來有5600多名蒙古國軍人參加了各種維和行動。

  分析人士認為,蒙古國經過幾年努力成為北約和平夥伴關係國,其宗旨是利用政治、外交途徑保障國家安全,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而北約拉攏蒙古國則是其東擴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大背景下,蒙古國對北約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

  (本報烏蘭巴托5月16日電)

熱詞:

  • 蒙古國
  • 同盟關係
  • 北約成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