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南非標準銀行網站刊文反駁西方對中非關係的批評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6日 05: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按:南非標準銀行網站刊發一篇題為《對當前中非關係一些主要批評的反駁》的文章,對國際上批評和指責中非關係的一些不實論調予以反駁,並對中非關係有關問題進行了澄清。文章認為,中國融入非洲並不像外界臆測的那樣排他,中國提供了一種新的與非洲打交道的方式。中國對非貿易與投資應當被視為非洲國家發展自身經濟、培育自身發展理念的重要助力。

  新世紀以來,中非關係全面、快速、深入發展。在中非關係發展進程中,中國堅持尊重非洲國家的主權和發展道路,同非洲國家平等相待,向非洲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努力把自身發展寓于與非洲共同發展之中,以自身發展促進非洲的發展,並始終認為中非之間的援助和支持是相互的。西方對中非關係發展的無端指責,歸根結底,是維護傳統勢力範圍的慣性霸權思維作祟,是對國際經濟政治格局調整的不適應與不甘心。有目共睹的是,平等友好的中非合作,為非洲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南非標準銀行網站的這篇文章,對西方的“酸葡萄”心理進行了有理有據的批駁,代表了非洲人民的心聲。正所謂,公道自在人心。

  現將《對當前中非關係一些主要批評的反駁》一文摘編如下:

  新世紀以來,中非關係迅猛發展,舉世矚目。中國對非援助和貿易投資規模巨大,有效加速了非洲經濟增長。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的成功轉型,也為希望融入世界的非洲國家上了令人信服的一課。但中國在非存在也引起一些批評聲,這些批評很大程度上與數據、事實以及非洲民眾的感觀不符,造成了很多誤解。

  論調之一,認為中國對非政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非推行經濟結構調整失敗、“華盛頓共識”聲譽受損的情況下,向非洲提供了一個更容易接受的經濟意識形態。有學者甚至認為,中國經濟的成功顛覆了經濟自由度與繁榮度正相關的傳統理論。

  事實上,過去30多年中國一直在推行市場自由化改革,中國經濟自由度保持了每年1.5%的提升速度,經濟自由度提高也帶來了中國經濟自1980年以來幾乎每年10%的增長。有關中國經濟成功和“華盛頓共識”相矛盾的説法很大程度上把問題簡單化了,而且人為地把兩者引向衝突,讓人誤以為兩者在非洲打一場後冷戰時代的代理人戰爭。這種非“東”即“西”的思維過度強調了意識形態在非洲國家政策取向中的地位。

  論調之二,認為在中非貿易中,非洲只向中國出口礦産資源,中國則向非洲出口大量工業製成品,造成非洲製造業“空心化”。

  事實上,中國經濟發展尚處於資源能源密集型階段,而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中國從非洲大量進口能源資源不足為奇。這一狀況也並不僅限于中非貿易,非洲與主要貿易夥伴都存在類似情況。2009年化石燃料佔非洲對美國出口的85%,佔對德國出口的56%。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的2009年,非洲對華出口同比下降22%,而對日本、美國和法國的出口同比則分別下降了56%、45%和30%。中非貿易發展為非洲經濟發展和全球崛起增加了多樣性和抵抗力。中國政府已經主動採取了建設性舉措,努力實現從非洲進口商品的多元化。中國龐大且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是非洲的機遇。非洲完全有機會從中國巨大的消費潛力中分一杯羹,使自己更有效地融入全球供應鏈。

  論調之三,認為中國作為大國在與非洲打交道時佔據不公平優勢,批評中國搞“新重商主義”,認為非洲當地沒有享受到中非合作的好處。

  事實上,當地需求已成為中國企業拓展非洲市場的優先考慮因素之一。2008年的統計數字表明,除安哥拉和塞拉利昂外,在非中國公司85%的員工來自當地。中國企業也更加重視在當地履行社會責任。

  中非關係發展帶給非洲很多益處:一是中國對非貿易投資推動了非洲經濟增長,使許多非洲國家實現了經濟強勁增長和減貧事業進步。二是中非關係發展改變了世界對非洲前景的看法。非洲國家正擁有比以往更多的機會選擇合作夥伴。非洲只要準確自我定位,就可以顯著提升自身地位。三是中非關係的全方位發展重新激活了非洲對自身的期望,使非洲更有信心戰勝困難和挑戰。

  論調之四,認為中國本著不干涉內政原則同非洲國家開展經貿合作,提供援助,反而幫助非洲“流氓”國家化解了政治經濟改革壓力。

  事實上,許多非洲國家政策制定者認為,給援助附加條件才侵犯了非洲國家根據自身情況制定財政政策、實現發展的空間。一些學者對非洲國家政府效能的研究表明,2000年至2008年期間,安哥拉、尼日利亞和蘇丹等國政府效能並未因與中國發展關係而下降。總體看來,與中國貿易規模較大的非洲國家,也就是通常被認為中國可以施加更大影響的國家,政治自由要麼維持穩定,要麼有所提高。

  論調之五,認為中國正把其他夥伴擠出非洲,非洲是“零和”機會。

  事實上,美國和歐盟在非洲的勢力仍然十分強大,巴西、印度、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國家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2009年中國對非直接投資10多億美元,僅約佔當年對非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2%。歐美則佔到了對非外國直接投資存量的36.6%和37%。即使在能源領域,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化三家公司在非洲的原油日産量加在一起,也只有阿爾及利亞一家國有石油公司的1/10。

  論調之六,認為中國利用西方對非減債成果謀取利益,有損非洲債務可持續性,是在搞機會主義。

  經濟學家將債務/出口收入比、債務/國民總收入比、債務利息/出口收入比作為判斷一國債務風險的指標,比值越高,債務風險越大。以中國提供貸款較多的安哥拉為例,2000年至2007年,上述三個指標分別由114%下降到48%,126%下降到41%,21%下降到9%。另外一個接受中國貸款較多的國家蘇丹情況也大致如此。兩國均未享受任何減債,但債務形勢都得到了顯著好轉。更重要的是,通過刺激兩國出口和經濟增長,中國幫助它們提高了債務容忍度。

  總之,中國提供了一種新的與非洲打交道的方式。中國融入非洲並不像外界臆測的那樣排他。中國對非貿易投資應當被視為非洲國家進一步發展自身經濟、培育自身發展理念的助力。中國一直以來都在努力尋求南方國家領袖地位,一定程度上幫助非洲提升了在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的地位。中國反對干涉非洲國家內部事務,與西方國家提供發展援助的動機大相徑庭。中非關係快速發展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不平衡和挑戰,這都是正常的,非洲的政策考量應避免意識形態方面的因素。

熱詞:

  • 中非關係
  • 非洲國家
  • 非洲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