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法國概況(圖)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9日 11: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政治】

    根據法國現行的第五共和國憲法,法國總統由普選産生,採用“多數兩輪投票制”。即在第一輪投票中如無人獲得超過半數的選票,則要進行第二輪投票,由選民在首輪選舉中得票率第一和第二的兩位候選人中選出一位擔任總統。如進入第二輪的兩名候選人中有人退出競選,則由其他候選人按第一輪得票多少的順序遞補(但其得票率應達到5%)。第二輪投票在第一輪投票後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

    憲法規定,總統候選人必須是年滿23歲的法國公民,同時還需獲得來自法國至少30%以上省份的500名民選代表的連署支持。憲法委員會負責審核候選人資格並正式公佈候選人名單。候選人還必須向憲法委員會提交密封的本人財産狀況報告,以備當選總統後開啟公佈。

    憲法還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任期五年。總統的權力包括:任免總理並批准總理提名的部長;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會議;有權解散議會,但一年內不得解散兩次;可不經議會將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決;在非常時期,總統擁有“根據形勢需要採取必要措施”的全權等。

    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擁有制定法律,監督政府,通過預算,批准宣戰等權力。國民議會共有577個議席,任期5年,採用兩輪多數直接投票制、由選民直接選舉産生。根據2003年7月法國民議會通過的參議院改革法案,自2004年起參議員任期由9年縮短至6年,2010年總席位由321人增至340人,每三年改選一半。由國民議會和地方各級議會議員組成選舉團間接選舉産生。1995年7月31日,法國議會通過了一項憲法修正案。這項法案使總統有權更多地使用公民投票來解決經濟和社會問題。法國總統在政府或參議院、國民議會的建議下,可將所有事關公共權力組織、法國經濟或社會政策的改革方案交由公民投票表決。

    總統府——愛麗舍宮,總理府——馬提翁宮,國民議會——波旁宮。

  【政黨】 

    法國實行多黨制,目前共有30多個政黨。

    (1)人民運動聯盟(Union pour un Mouvement Populaire):主要執政黨和議會第一大黨。前身係2002年總統大選中為支持希拉克而組成的競選聯盟——總統多數派聯盟。2002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成立,取用現名。核心為希拉克原來所屬的保衛共和聯盟(戴黨),並吸收了自由民主黨和法蘭西民主聯盟的主要力量。現有黨員21萬人,多為職員、官員、自由職業者、商人、農民和工人等。黨綱是“自由、責任、互助、國家、歐洲”,強調奉行務實、開放的經濟政策,重塑社會市場經濟的理念,推動歐盟建設和東擴,屬中右政黨。主席尼古拉-薩科齊。

    (2)社會黨(Parti Socialiste):議會第二大黨和主要反對黨。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工人國際法國支部”,1920年發生分裂,多數派另組共産黨,少數派則保留原名。1969年改組成立社會黨,1971年與“共和體制協議會”及其他左翼組織合併。現有黨員約13萬人,多為公職人員和知識分子。對內注意體現左翼政黨色彩,主張維護勞工利益,同時採取務實的經濟政策;對外主張維護法獨立核力量,推動歐洲一體化建設,並加強南北對話。2002年在總統和立法選舉中接連敗北後,黨內派系鬥爭日趨激烈,實力受到較大削弱。近年來,利用法國民眾對中右翼政府推行改革的不滿,在地方選舉和歐洲議會選舉中連續擊敗右翼,成功阻止《歐洲憲法條約》通過公投,並煽動社會風潮,政治影響力有所回升。現任第一書記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ois HOLLANDE)。

    (3)法蘭西民主聯盟(Union pour la D岢mocratie Fran-ais):議會第三大黨。前身係由共和黨、民主力量、爭取法蘭西民主人民黨、激進黨等右翼溫和派和中間力量于1978年結成的多黨聯盟。1998年合併成立統一政黨。1993年、1995年和2002年三度和保衛共和聯盟組成右翼聯合政府。2001年,以副主席杜斯特-布拉齊為首的部分黨員加入總統多數派聯盟,即後來的人民運動聯盟。現有黨員約4萬人。對內主張進行一定程度的社會改革,提倡在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實行自由化政策,對外積極主張加強歐盟建設。現任主席弗朗索瓦貝魯(Fran-ois BAYROU)。

    (4)法國共産黨(Parti Communiste Fran-ais):1920年12月成立。現有黨員13.4萬,多為工人、僱員、教員、手工業者等。2000年三十大上提出在“新共産主義“理論、建設“新型共産黨”、“左翼進步力量聯盟”等方面實行“共産主義的變革”,力求探索一條符合法國國情的發展道路。2002年立法選舉中慘敗,瑪麗-喬治-比費(Marie-George BUFFET,女)出任全國書記。

    (5)國民陣線(Front National):成立於1972年10月,前身是被取締的極右組織“新秩序黨”。黨員約10萬人,多為中小工商業者。1986年議會選舉中首次進入國民議會。代表極端民族主義思潮,煽動排外情緒,強調“要把法國從歐洲控制和世界主義中拯救出來”,呼籲“進行一次反對新共産主義和世界主義的十字軍討伐”。黨主席讓-瑪麗勒龐(Jean-Marie LE PEN)在2002年首輪總統選舉中勝出,對法朝野上下和歐洲政壇震動極大,在第二輪中被法左右翼聯手擊敗。近來,由於法經濟社會矛盾突出,該黨影響再度上升。

    其餘政黨主要有:

    右翼:新法蘭西民主聯盟(Nouvelle Union pour la D岢mocratie France)、保衛法蘭西運動(Mouvement pour la France)、社會共和論壇(Forum des R岢publicains Sociaux)、保 衛法蘭西聯盟(Rassemblement pour la France)。

    左翼:綠黨(Les Verts)、左翼共和聯盟(Association pour une Gauche R岢publicaine)、共和與公民運動(Mouvement R岢publicain et Citoyen)、左翼激進黨(Parti Radical de Gauche)。

    中間派:公民運動-共和派(Mouvement des Citoyens-P-le R岢publicain)。

    極右:全國共和運動(Mouvement National R岢publicain)。

    極左:工人鬥爭黨(Lutte Ouvri岢re)、革命共産主義同盟(Ligue Communiste R岢volutionnaire)、勞動黨(Parti des Travailleurs)。 

  【法國退休制度改革】

    2010年11月9日,法國總統薩科齊簽署退休制度改革法案,這一備受爭議的法案從10日起生效,成為正式法律。該法案主要內容包括將法定退休年齡由60歲推遲至62歲,將全額領取退休金年齡由65歲推遲至67歲等。

    【軍事】

    法國目前的國防體制是在戴高樂政府1959年《國防組織法》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總統是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在其領導下的國防決策機構包括內閣會議、國防委員會、小範圍國防委員會和高級國防委員會,其中內閣會議是最高決策機構,負責制定國防政策、任免將級軍官,有權宣佈總動員、發佈戒嚴令和緊急狀態令等。 

    法奉行獨立自主的防務政策,逐步推進軍隊職業化改革,以職業兵役制替代義務兵役制;由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構成海空二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國防工業進一步實施以合併、推動高科技及真正走上市場為內容的改組。

    武裝力量由陸、海、空三軍和憲兵組成。

    達喀爾軍事基地是法國軍隊在非洲設立的的第三個軍事基地,其餘兩個分別設在加蓬的利伯維爾和吉布提共和國的吉布提市。2011年7月31日,法軍撤離設立在塞內加爾的軍事基地,標誌著塞內加爾正式收回法國設立在其境內的軍事基地。塞內加爾在收回塞境內的法國軍事基地後將繼續與法國進行軍事合作,法國還會向塞派駐部隊,但將以設立地區性軍事合作機制的方式出現。法軍將與西非經濟共同體15個成員國的軍隊建立雙邊及地區性軍事行動合作關係。

    【外交】

    法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歐盟創始國及北約成員國。法國基本外交政策是:倡導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致力於歐盟一體化建設,繼續發揮法在其中的核心作用;重視大國關係,注意加強同新興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絡;努力保持併發展與非洲國家的傳統關係,推動發達國家增加對非援助;廣泛參與國際事務和熱點問題的解決等。

    【法國與北約】

    1966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宣佈,法國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法國軍隊不再受北約的指揮和調遣,但法國仍是北約的政治成員,只參加北約的一部分活動。隨後北約總部遷至布魯塞爾。

    1995年12月5日,法國在北約秋季理事長會議上宣佈它將重新參加北約軍事委員會,並參加北約國防部長會議。

    1996年6月13日,法國在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30年後,第一次派國防部長出席了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國防部長春季會議。

    2008年6月17日,法國總統薩科齊宣佈了新制訂的《國家防務與安全白皮書》的主要內容。他特別強調,法國有意重返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稱法國“全面”回歸北約,將意味著北約給予歐洲“更多的地位”。

    2009年3月17日,法國國民議會通過法重返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決定。

    【法國與德國】

    法德內閣聯席會議始於2003年,每年召開兩次,是兩國重要的協商機制,由法國總統和德國總理共同主持,兩國各部部長出席,會議一般會出臺一些具體的合作措施和中期合作規劃。

    2010年2月,法國總統薩科齊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愛麗舍宮共同主持召開第12屆法德兩國內閣聯席會議,確立了兩國在未來10年的合作方向。

    【法國與英國】

    2010年11月,英國與法國兩國政府簽署軍事合作協議,同意創建聯合部隊,共用航空母艦以及共同開發新的核試驗設施。

    【法國與波蘭】

    2008年5月,法國總統薩科齊訪問波蘭時與波總統卡欽斯基簽署了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宣言,雙方表示將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密切合作。

    2009年11月5日,法國與波蘭就能源合作、國防建設和文化交流等簽署了合作協議,其中法國承諾幫助波蘭發展核能項目成為關注焦點。

    【法國與俄羅斯】

    2011年6月17日,俄羅斯與法國簽署訂購“西北風”級戰艦合同,金額達12億歐元。這是北約成員國首次向俄羅斯出售如此級別的尖端武器。

    【與中國關係】 

    法國是在西方大國中第一個與新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國家,1964年1月27日,法國同中國建交。

    1973年9月,法國總統蓬皮杜訪華,成為第一個正式訪問中國的西方發達國家元首。

    1975年5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應邀對法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中國領導人第一次正式訪問西方大國。

    1997年5月,法國總統希拉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元首簽署《中法聯合聲明》,決定中法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全面夥伴關係。

    2004年,兩國元首首次實現年度互訪。2004年1月,胡錦濤主席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元首簽署《中法聯合聲明》,確立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法兩國在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合作不斷取得進展。2004年10月,希拉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發表聯合新聞公報。

    2005年4月中國司法部長張福森與法國司法部長佩爾在巴黎簽署《中法刑事司法協助協定》,這是中國與歐盟成員國簽署的第一個刑事司法協助協定。2005年4月法國總理拉法蘭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05年12月,溫家寶總理對法國進行正式訪問。2006年10月,希拉克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中法簽署聯合聲明和14項合作協議。2007年11月,薩科齊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中法兩國發表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2009年4月1日,中法兩國共同發佈《中法新聞公報》。2009年4月,吳邦國委員長與法國國民議會議長阿克耶共同簽署了兩國議會建立定期交流機制的諒解備忘錄。2010年4月,薩科齊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10年7月,吳邦國委員長對法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兩國正式啟動雙方議會定期交流機制。同年11月,胡錦濤主席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發表關於加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兩國經貿合作在互利的基礎上持續快速發展,近10年年均增長18%,2010年上半年增長速度更是高達34.7%。2009年,法國是中國在歐盟的第四大貿易夥伴,中國是法國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中法兩國貿易額達344.8億美元。

    在文化領域,中法交流與合作也極為活躍。2003年1月,中國在西歐的第一個文化中心在巴黎正式成立。同年10月,在法國舉辦的“中國文化年”在巴黎拉開帷幕,幾個月間足跡遍及法國各地,370多個文化項目展示了中國古老文化、民間和民族藝術、當代藝術,讓法國公眾領略了多彩中國的神韻。2004年10月,豐富多彩的“法國文化年”在中國各地展開,300多個項目體現了法國的“以人為本和革新”,以及法蘭西民族的“浪漫與創新”。

    【經濟】

    法國是最發達的工業國家之一,在核電、航空、航天和鐵路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鋼鐵、汽車、建築為其工業的三大支柱。法國的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航天等部門近年來也發展較快。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位居世界第二,而航空和航天工業位居世界第三。

    法國外匯儲備主要由黃金、外匯存款及外國有價證券、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特別提款權組成。自2000年5月以來,法國根據歐洲中央銀行系統實行的標準結算外匯儲備,以月底匯率為基準進行換算,並用歐元計價。截至2012年2月底,法國外匯儲備為1822.53億歐元(約2450.03億美元)。

    法國鐵礦蘊藏量約10億噸,但品位低、開採成本高,煤儲量幾近枯竭,所需礦石完全依賴進口。能源主要依靠核能,水力和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比較充分。

    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産國,也是世界主要農産品和農業食品出口國。法國中北部盛産各類穀物、蔬菜和油料,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是包括葡萄在內的水果主産區。法國已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農業生産率很高。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國對外貿易的支柱産業之一。

    服務業在法國的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服務業産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75%以上。

    此外,法國還是世界第一旅遊大國,每年接待外國遊客多達8200萬人次,超過了法國的人口總數。目前,旅遊業已成為法國營業額最高、收益最好、創造就業機會最多的行業之一。

    法國也是世界貿易大國,其對外貿易有兩個特點:一是進口大於出口,造成貿易逆差,進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業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機械、汽車、化工産品、鋼鐵、農産品、食品、服裝、化粧品和軍火等,法國葡萄酒享譽全球,酒類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一半。法國時裝、法國大餐、法國香水都在世界上聞名遐邇;另一是非産品化的技術出口增長較快,純技術出口在整個出口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顯要。

    法國是全球最大葡萄酒生産國,也是全球最大葡萄酒消費市場。人均年消費量在53至55升左右。按2007年的葡萄酒産量計算,法國以約47億升位居世界第一,意大利和西班牙緊隨其後。

    法國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稅收高於美、日等國,其中主要來自增值稅,其它還有所得稅、公司稅、社會福利稅等。2011年經濟增長為1.7%。

    【文化】

    【文學】 17世紀開始,法國的古典文學迎來了自己的輝煌時期,相繼出現了莫裏哀、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雨果、福樓拜、小仲馬、左拉、莫泊桑、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他們的許多作品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其中的《巴黎聖母院》、《紅與黑》、《高老頭》、《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和《約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譯成世界文學作品,在世界廣為流傳。

    【藝術】近現代,法國的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頗有創新,不但出現了羅丹這樣的雕塑藝術大師,也出現了像莫奈和馬蒂斯等印象派、野獸派的代表人物。從17世紀開始,法國在工業設計、藝術設計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關實用美術、建築、時裝設計、工業設計專業的學校也早已憑藉其“法國製造”的商業碩果而聞名海外。

    阿維尼翁戲劇節

    阿維尼翁戲劇節由法國戲劇導演讓維拉爾于1947年創立。當時剛從二戰陰影中走出的法國正在努力重建,戲劇節的宗旨就是為了推動法國文化藝術的復蘇與發展,讓高雅的戲劇藝術走出殿堂、走入民間。阿維尼翁戲劇節每年夏天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的法國南部小城阿維尼翁舉行,已成為歐洲現代戲劇集中展示的大舞臺。

    【體育】法國人喜愛體育運動,比較流行的體育運動項目有足球、網球、橄欖球、地滾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車環形賽等。 

    【教育】比較有名的大學有巴黎大學、里昂大學等。

    【電影】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5月在法國東南部海濱小城戛納舉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為期兩周左右。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

    【名勝古跡】

    【巴黎凱旋門】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廣場(現稱戴高樂將軍廣場)的中央,是法國為紀念拿破侖1806年2月在奧斯特爾裏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而建的,12條大街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週輻射,氣勢磅薄,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築師夏爾格蘭設計,1806年8月奠基,歷時30個寒暑,于1836年7月落成。凱旋門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門,中心拱門寬14.6米,門樓以兩座高墩為支柱,中間有電梯上下。在拱形圓頂之上有三層圍廊,最高一層是陳列室,這裡展示著有關凱旋門的各種歷史文物以及拿破侖生平事跡的圖片;第二層收藏著各種法國勳章、獎章;最低一層則是凱旋門的警衛處和會計室。 

    【埃菲爾鐵塔】 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鋼鐵結構的高塔,被視為巴黎的象徵。因法國著名建築師斯塔夫埃菲爾設計建造而得名。建於1887—1889年。塔高300余米,塔身重達9,000噸,分三層。第一層平臺距地面57米,設商店和餐廳;第二層平臺高115米,設有咖啡館;第三層平臺高達276米,供遊人遠眺,底部面積1萬平方米,在第三層處建築結構猛然收縮,直指蒼穹。從一側望去,象倒寫的字母“Y”。該塔由1.8萬餘個組成部件和250多萬個鉚釘構成。有電梯或徒步登塔頂。入夜,塔頂發出轉動著彩色探照燈光,防飛機碰撞。塔旁豎立長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頂安放斯塔夫埃菲爾鍍金頭像。

    【盧浮宮】 (Palais du Louvre)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 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畔、巴黎歌劇院廣場南側。原是一座中世紀城堡,16世紀後經多次改建、擴建,至18世紀為現存規模。佔地約45公頃。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在原城堡的基礎上建造新的王宮,此後經過9位君主不斷擴建,歷時300餘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偉輝煌的宮殿建築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週年紀念日時,法國“國民公會”決定把昔日的皇宮辟為國立美術博物館;同年11月18日,盧浮宮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其全部工程于1857年完成。在盧浮宮口字形正殿的西側,伸展出兩個側廳,中間的空地形成卡魯賽廣場。宮的東側有長列柱廊,建築巍峨壯麗。其畫廊長達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紀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期間許多藝術家的作品。館藏品達40萬件。盧浮宮美術博物館分為6大部分:希臘和羅馬藝術館;東方藝術館;埃及 藝術館;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雕像館;歷代繪畫館。展覽按不同流派、學派和時代劃分。一層展出雕刻。二層油畫,三層是素描和彩粉畫。八十年代初,法國政府實施擴建和修復盧浮宮的“大盧浮宮計劃”。

    【巴黎聖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是最著名的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規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築上的價值而著稱。巴黎主教莫裏斯德緒利曾設想將兩座較早的巴西 利卡式(長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奠基,高聖壇于1189年舉行奉獻儀式,1240年唱詩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門廊、祈禱室和其他裝修在其後的一百年中陸續建成。內部平面13048米,屋頂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頂始終未建。教堂經過歷代的損壞不得不 于19世紀重修,只有三個巨大的圓花窗仍保持著13世紀的彩色玻璃。後堂的飛扶垛特別雄健優美。

    【巴士底獄遺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於巴黎市區東部、塞納河右岸,這裡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軍事堡壘。“巴士底”一詞的法文原意是“城堡”。這座古城堡擁有8座巍峨堅固的炮臺,興建之初是用來抵抗英國入侵的。1380-1422年,這座城堡被改為王家監獄。整座城堡佔地2670平方米,四週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墻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樓,四週掘有寬24米的深溝,設吊橋進出。早在16世紀,這裡就開始關押囚禁政治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兩次關押在這裡。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獄已成為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奮然起義,14日,攻佔了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毀了巴士底獄,在其舊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廣場,並把拆下來的石頭鋪到塞納河的協和橋上,供路人踐踏。1830年,法國人民又在廣場中心建立起一座紀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銅鑄成的圓柱體,人稱“7月圓柱”,在柱頂端是一尊右手高舉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著被砸斷的鎖鏈象徵著獲得了自由。在監獄遺址前方立著一塊牌子,上寫:“大家在這裡跳舞吧!”1880年6月,法國將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這一天定為法國國慶日。

    【先賢祠】 (le Pantheon)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聖熱內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後,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間,它又歸還教會。先賢祠中的藝術裝飾非常美觀,其穹頂上的大型壁畫是名畫家安托萬格羅特創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後,繪畫的主題改變,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先賢祠內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和大仲馬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

    【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區北側,塞納河右岸的博堡大街,當地人常也簡稱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鋼架林立、管道縱橫,並且根據不同功能分別漆上紅、黃、藍、綠、白等顏色。因這座現代化的建築外觀極像一座工廠,故又有“煉油廠”和“文化工廠”之稱。這座設計新穎、造型特異的現代化建築是已故總統蓬皮杜于1969年決定興建的,1972年正式動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開館。整座建築佔地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10萬平方米,地上6層。整座建築共分為工業創造中心、大眾知識圖書館、現代藝術館以及音樂音響諧調與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2010年5月,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將正式開放其位於法國北部的梅斯分部,這是法國重要文化機構首次在巴黎以外地區開設分支機構。

    【巴黎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是法國最著名廣場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廣場始建於1757年,是根據著名建築師卡布裏埃爾的設計而建造的。因廣場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騎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又被改名為“革命廣場”。1795年又將其改稱為“協和廣場”,後經名建築師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終於1840年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曆史的埃及方尖碑,這是路易-菲利普于1831年從埃及盧克索 移來的著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跡。石碑兩側各有一座噴水池。池中精緻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廣場四週放置了8座雕像,分別象徵著8座在法國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馬賽、波爾多、南特、魯昂、布勒斯特、裏爾和斯特拉斯堡。1793年大革命時期,巴黎人民奮起搗毀了路易十五的銅像,並將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臺。

    【香榭麗舍大街】 (Ave des Champs-Elysees)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星形廣場,全長約1800米,街道最寬處約120米,是橫貫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麗舍”是“田園樂土”的意思。過去,這裡曾是一片低窪潮濕的空地。17世紀路易十四在位時,曾在這裡植樹造林,使之成為專供宮廷貴族遊樂的禁區。後來,圖勒裏公園的東西軸線向西延伸,在這裡建成了近1公里長的林蔭道。以後又加擴展。1709年才將其命名為香榭麗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萬街為界,分成風格迥異的東西兩段。幽靜的東段體現了田園風光,長約700米,一排排梧桐蒼翠欲滴,街心花園夾在萬木叢中時隱時現。東端的星形廣場中央有巍峨雄偉、遐邇聞名的凱旋門。大街附近有波旁宮、瑪德琳娜大教堂。這裡還有圖勒裏公園、盧浮宮、市府大廈和愛麗舍宮 等名勝古跡。西段長1100多米,西端的協和廣場是巴黎的另一個交通要衝。法國的一些重大節日──7月14日國慶閱兵式、新年聯歡都在這條著名的街道上舉行。

    【盧瓦爾河谷城堡群】 2000年,盧瓦爾河谷敘利城至沙洛訥城一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盧瓦爾河流域是法國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其中敘利城至沙洛訥城一段的眾多城堡尤為典型。

    【巴黎塞納河西勒橋至耶納橋兩岸市區】 法國巴黎塞納河西勒橋至耶納橋兩岸市區位於巴黎市中心,最著名的建築有巴黎聖母院、盧浮宮博物館、星形廣場、凱旋門、亞歷山大三世橋、埃菲爾鐵塔等,這裡展現了巴黎幾百年來的發展,體現了城市的發展與保護傳統的極佳結合,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歷史名人

    【劇作家莫裏哀】1622年1月15日生。本名為讓-巴蒂斯特。波克蘭。莫裏哀是他參加劇團以後用的藝名。莫裏哀10歲喪母,外祖父經常帶他去看鬧劇、喜劇和悲喜劇。50年代,莫裏哀開始編演一些鬧劇及喜劇《冒失鬼》(1653)。1658年回巴黎主要從事古典主義喜劇創作,一系列作品問世,如《可愛的女才子》(1659)、《斯卡納萊爾》(1660)、《丈夫學堂》(1661)、《太太學堂》(1662)。1664-1668年,是莫裏哀的創作高峰階段,主要劇作有《偽君子》(1664)、《唐璜》(1665)、《吝嗇鬼》(1668)等。1668年以後,莫裏哀還寫了一些諷刺作品。莫裏哀一生寫了30多部喜劇。他塑造人物性格適當引入了鬧劇因素,充分運用日常語言等方面對喜劇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莫裏哀于1673年病逝。

    【伏爾泰】(1694-1778年):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原名弗朗索瓦瑪利阿魯埃,伏爾泰是筆名。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的中産階級家庭,自小受過良好的教育。伏爾泰經歷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個封建王朝的統治,目睹了封建專制主義由盛轉衰,一親身感安到了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腐朽和反動。青年時代因發表反對封建貴族統治的作品,兩次被關進巴士底獄。1725年出獄後,旅居英國三年。他主張“開明君主”統治,實行君主立憲。伏爾泰創作了許多著作,他反對封建專制、反對宗教迷信,宣揚自由和平等的原則,主張人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主要著作有:《哲學辭典》、《論各民族的風俗與精神》、《路易十四時代》等。還寫過有關中國的歷史劇《中國的孤兒》。 

    【盧梭】(1712-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生於日內瓦鐘錶匠家庭。當過仆從、秘書、家庭教師、樂譜抄寫員。主張建立資産階級民主共和國,認為私有制是人民群眾遭受社會壓迫的根源,但不主張徹底消滅私有制。主要著作有《社會契約論》(舊譯《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懺悔錄》等。

    【拿破侖波拿巴】(1769-1821年):法國政治家和軍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8-1814年)。生於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畢業于巴黎軍事學院,曾任炮兵少尉、少校。1793年土倫戰役中立下戰功,破格提為准將。督政府時期率軍進攻意大利(1796年)和埃及(1798)。1799年11月發動政變,成立執政府。1804年稱帝。1812年對俄戰爭潰敗,帝國瓦解。1815年在滑鐵盧戰敗。被流放到大西洋中聖赫勒拿島。 

    【雨果】(1802-1885年):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國貝桑松的一個軍官家庭,他才華橫溢,創作力經久不衰,文學生涯達半個世紀之久。人道主義是貫穿于他作品的主線。雨果出身於軍官家庭。童年時隨父到過意大利、西班牙,1814年定居巴黎。青年時代他走上了為社會進步而鬥爭的道路。1831年發表的小説《巴黎聖母院》,表現出作家強烈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1848年“二月革命”開始時,雨果已成為堅定的共和黨人,並當選為制憲會議的成員,成為法國國民議會中社會民主左派的領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雨果立即發表宣言進行反抗,不幸遭到失敗。同年12月,雨果被迫逃亡到布魯塞爾。在長達19年的流亡生活期間,雨果始終堅持對拿破侖三世獨裁政權的鬥爭,並堅持寫作。1862年完成了長篇小説《悲慘世界》。1870年法蘭西第二帝國垮臺,雨果返抵故土。1872年完成了他最後一部小説《九三年》。1885年5月22日病逝于巴黎。雨果一生追隨時代步伐前進,是法國文學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861年,當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縱火焚燒了圓明園後發出了滿腔義憤。他義正辭嚴地寫道:“法蘭西帝國從這次勝利中獲得了一半贓物,現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將圓明園輝煌的掠奪物拿出來展覽。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國能擺脫重負,清洗罪責,把這些財富還給被劫掠的中國。”

    【路易十四】路易十四被稱為“太陽王”,統治法蘭西長達72年,是世界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路易十四生活極盡奢華,他將父親路易十三的凡爾賽行宮改建成豪華宮殿,並於1682年遷居至此,因而被視為凡爾賽宮真正的“建造者”。

    【畢加索

    【新聞出版】

    主要報紙有《費加羅報》、《世界報》、《法蘭西晚報》、《解放報》、《人道報》、《巴黎日報》。地方報紙主要有《西部法蘭西報》,它是法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北方之聲》。主要週刊有《快報》、《觀點》、《新觀察家》、《巴黎競賽畫報》、《費加羅雜誌》等。法約有6000家出版社,其中較大的有331家。

    通訊社有世界五大通訊社之一的法新社。1835年創立。

    法國國家廣播公司成立於1975年,下設6個廣播電臺。此外,還有國家廣播公司和地方共同投資的17個獨立的地方檯。為加強對外宣傳,國家廣播公司專設獨立的法國國際臺,對外廣播幾乎遍及全世界。1982年政府通過法令,取消國家對電臺的壟斷,允許私人和團體設立電臺。目前,全國私營電臺近1300家,主要有盧森堡電臺、蒙特卡洛電臺、歐洲一台等。現有4家全國性國家電視臺。20多家中央或地方的有線電視臺,另有許多可通過衛星接收的電視頻道。 

    法新社

    法新社(Agence France Presse -- AFP)全稱法國新聞社,成立於1944年,是與路透社、美聯社和合眾社齊名的西方四大世界性通訊社之一。前身是由夏爾哈瓦斯 (Charles Havas)于1835年創建的“哈瓦斯通訊社”。法新社是西方四大通訊社中資格最老的一個。 

    英國路透社創辦人朱利葉斯路透 (Julius Reuter), 德國沃爾夫通訊社創辦人伯恩哈德沃爾夫 (Bernhard Wolff)都曾在該通訊社工作並仿傚創辦了自己的通訊社。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哈瓦斯社的業務迅速發展,僅在巴黎就有工作人員300多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黎淪陷,但哈瓦斯社並未停止工作。1944年8月,巴黎解放,為戰爭所迫而離開新聞社的工作人員紛紛返回。後哈瓦斯社與在抵抗運動中成立的幾個通訊社合併在哈瓦斯社原址上成立了法新社。同年9月,法新社以法令的形式獲得臨時公共機構地位。法新社名義上是獨立的報業聯營企業,實際上是法國官方通訊社。

    西霸圖片社

    西霸圖片社是法國最大的圖片社,以提供新聞圖片為主要業務,在世界各地擁有600余名攝影記者。它還與不同國家簽署了圖片産品代銷協議,在業內有很高的影響力。西霸圖片社與中國也頗有淵源,早在20多年前,就開始在法國代理新華社的圖片。

熱詞:

  • 法國
  • 概況
  • 法蘭克王國
  • 法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