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視頻 >

[世界週刊]人物:卡梅隆的探險人生(20120408)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8日 22: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1612203c273c4e5a9c7e6dbc565f6abb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康輝:剛才我們看到的是1997年紅遍全球的大片《泰坦尼克號》的經典片段。

    當年,這部影片以2億美元的預算和18億美元的票房成為全球最昂貴也是最賣座電影,贏得包括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在內的11項奧斯卡大獎,成就了電影史上的一則傳奇。

    而就在本週,轉製成3D版本的《泰坦尼克號》開始全球正式公映。這是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為紀念4月10日泰坦尼克號沉沒一百週年,送上的一份大禮。

    世界週刊本期人物,我們就來關注這位對電影和海洋都有著特殊情結的好萊塢奇才:詹姆斯卡梅隆。

    今年是泰坦尼克號沉沒一百週年。

    對於泰坦尼克,卡梅隆有著深厚的情感。

    但當他真正潛入海底,來到泰坦尼克號甲板上方的一剎那,他被震撼了。

    強烈的情感衝擊讓卡梅隆流下淚水。

    此後他曾33次深潛重返泰坦尼克的遺跡,甚至在潛水的時候構思出許多電影對白。

    而在3D版泰坦尼克首映禮的前一天,卡梅隆再度深潛海底。但這次不是去探訪泰坦尼克遺跡,而是潛入號稱地球最深處的馬裏亞納海溝。

    馬裏亞納海溝,位於菲律賓東北、馬裏亞納群島附近的太平洋底,最大水深11034米,即使把珠穆朗瑪峰放在溝底,峰頂也不會露出水面。

    而對卡梅隆來説,這裡卻最適合安放他的深海夢想。

    在卡梅隆拍過的電影裏,海洋是最常見的故事背景。

    生活中,他更是一個迷戀深海的人。

    卡梅隆:這是一個單人的旅程,如果在下潛過程中,有任何問題發生,我必須獨自解決,和水面的通信會非常困難,甚至可能無法有聲音的對話。

    乘坐著特製的深海挑戰者號,穿過了陽光在水下所能達到的極限1000米,穿過了泰坦尼克號長眠的水下3800米,卡梅隆到達了水下10898米馬裏亞納海溝底部。

    在相當於標準大氣壓1000倍的水壓下,卡梅隆見到了地球最深處的景象。

    在海底探索了3個多小時後,卡梅隆帶著收集到的資料、樣本啟程返回,他成為了獨自探索地球最深處的第一人,而他在這段旅程中拍攝的珍貴資料,也將被製作成3D紀錄片。

    康輝: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單獨探索地球最深處的冒險家,這是詹姆斯o卡梅隆上個禮拜深潛馬裏亞納海溝後贏得的最新頭銜。

    回到美國好萊塢,他還有另一個同樣醒目的頭銜,全球票房最高的兩部電影《泰坦尼克》和《阿凡達》的導演。

    寂靜的海洋深處與繁華的好萊塢,迥然不同相隔遙遠的兩端,卻都是卡梅隆的最愛,也都是他願意不斷探險的領域。

    14歲時,看完庫布裏克的《2001太空漫遊》,卡梅隆坐在路邊開始嘔吐。他被片子裏的特效弄得暈頭轉向,卻從那時起,迷戀上了電影特效。

    有人説,在好萊塢,最大的資本不是金錢,而是夢想。

    而卡梅隆的夢想一直與探險挂鉤。

    在一次因為食物中毒引發的高燒中,卡梅隆做了個噩夢,夢中他被未來世界派來的機器人追殺。這成為電影《終結者》的靈感源泉。

    為了能親自執導影片,他把《終結者》劇本以1美元的價格賣給好萊塢製片人赫特,換來了一次冒險的機會。

    為了拍出滿意的特效鏡頭,卡梅隆經常親自上陣,著急時還會對施瓦辛格大喊大叫。

    1984年,《終結者》公映。

    這部卡梅隆自編自導的首部電影,成本650萬美元,卻在全球虜獲了7800萬美元的票房。

    卡梅隆一戰成名。

    憑藉著創意和電影特效,卡梅隆開始在好萊塢嶄露頭角。

    在1989年的電影《深淵》裏,卡梅隆用計算機創造出了影史上第一個電腦三維角色--虛擬外星透明生物,成功地通過高科技手段將電腦動畫與實拍畫面嚴絲合縫地組合在一起。

    這個能像水銀一樣流動、任意變化的三維角色標誌著電影史上數碼成形技術的里程碑,而卡梅隆在電影特效上的大膽嘗試也終於得到承認,《終結者2》拿走了當年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1997年的《泰坦尼克號》是卡梅隆的另一次銀幕探險。

    這句入選好萊塢百年百句最經典的臺詞只是《泰坦尼克號》留下的眾多經典之一。

    但在公映之前,由於破紀錄的投資,上映日期又一再延後,《泰坦尼克號》一度被懷疑將是卡梅隆的滑鐵盧。

    面對質疑,卡梅隆不得不放棄了全部導演費用和利潤分成。他甚至在計算機邊綁了一把剃刀,上面貼著一張便簽,寫著"電影砸鍋時使用"。

    1997年12月19日,《泰坦尼克號》全球公映。

    第一週票房為2860萬美元,第二周竟上升23.8%,達到3540萬美元。此後雄踞票房冠軍長達幾個月,最終以18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為史上最賣座影片。

    卡梅隆本人也憑藉此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直到12年之後,泰坦尼克的票房神話才被卡梅隆自己親手打破。

    《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曾説:"憑空創造出一個世界不是件容易的事,世界上只有一小部分瘋子才能夠完成。"

    卡梅隆就是這樣一個瘋子。

    早在1995年,卡梅隆就完成了《阿凡達》的劇本創作,之後他一直在等待技術手段追上他的想象力。

    2000年,卡梅隆依然沒有等到他想要的技術,於是決定自己發明一台3D攝像機。

    他和《深淵》的攝像師文森特佩斯一起,成功研發出一套新的3D攝像系統,新技術在2003的IMAX紀錄片《深淵幽靈》中首次試水,表現不俗。

    2005年,卡梅隆開拍《阿凡達》。

    對於從不缺少世外桃源的電影界,卡梅隆鏡頭下的這個仙境註定是個奇跡。

    潘多拉星球有自己的生態、自己的語言、自己的社會形態與信仰,借助3D攝像系統,卡梅隆終於將自己心中的潘多拉星球呈現在世界眼前。

    最終,《阿凡達》以超過20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取代《泰坦尼克號》成為史上最賣座影片。

    與此同時,卡梅隆向世界宣佈,他的下一次電影探險,將是拍攝一部關於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的影片。

    康輝:如今的卡梅隆,有著成功的人生。

    但回顧他的青少年時代,其實不算順利。他曾就讀加州州立大學,卻沒有畢業,也曾酗酒、抽大麻,一度靠做卡車司機賺錢。

    2010年,在一次演講中,卡梅隆曾説:"任何重要的創意突破都是冒著風險完成的,你要願意承擔風險"。

    這或許正是卡梅隆成功的秘訣:敢於探險、挑戰未知、不斷拓展人生的邊界。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