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歐洲經濟危機近1700萬人失業 多國民眾北上打工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6日 01: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金融危機令歐洲近1700萬人失業,許多人把目光投向經濟保持良好的瑞士和德國,希望在那裏開啟一片新天地。然而,“北上”發展並非“在《雪絨花》的旋律中跳華爾茲”,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葡萄牙人在瑞士

  第一眼望去,瑞士特舍是一個典型的阿爾卑斯山村:古老的木屋、一座教堂,一間商店,一家麵包房。但近來,這裡最常聽見的語言已經不是當地母語德語,而是葡萄牙語。商店裏滿是葡萄牙特産:腌制鱈魚和紅葡萄酒。

  多年前,瑞士人投票決定不加入歐盟,但簽署了若干歐盟協議,允許人員和勞工自由流動。金融危機以來,歐洲一片愁雲慘霧,瑞士經濟卻基本健康,失業率僅為2.8%,收入保持相對高位。

  去年,超過14萬人前往瑞士就業,比2010年增加6%。他們大多來自歐盟成員國,尤其是歐元重災區國家,包括葡萄牙。

  約朗德卡瓦略15年前第一次來到特舍,那時村裏只有幾名外國人。如今,情況大變。“我們葡萄牙人佔了一半人口,”她説,“走在大街上、商店裏,任何地方你都可以説葡萄牙語。”

  去年,她明顯感覺到越來越多同胞在“北上”。“對年輕人來説,他們別無選擇,”她説,“如果在葡萄牙每個月掙700歐元還不能解決溫飽和房租,那還不如來瑞士。”

  特舍現有人口1270人,其中外國人超過700,絕大多數是葡萄牙人。他們之所以選擇這樣一個偏僻山村落腳,是因為位於幾公里外的度假勝地採爾馬特的興起。

  那裏有很多工作本地人無法勝任,比如建造酒店、服務餐飲等;還有一些工作當地人不願意做,比如打掃客房、清理吧臺等。縱觀瑞士旅遊業,基本仰仗外國勞工支撐。

  21歲的馬塞爾今年畢業,隨即加入“北上”大軍。“我在葡萄牙找了一圈工作,一無所獲。在這裡,我得到這個工作機會。”他的工作是在採爾馬特飯店洗盤子,另外兩個搭檔也是葡萄牙人。

  “我非常想念家人、朋友、家鄉,想念一切,”馬塞爾説,“這對我來説很難,但我能行,我很堅強。”

  西班牙人在德國

  慕尼黑機場大巴每天將來自世界各地的乘客送往市中心,何塞桑迪諾和胡安阿爾貝托富恩特便是其中兩位。

  他倆均30歲出頭,是來自西班牙南部馬拉加省的工程師,在各自領域已經打拼10來年。金融危機讓他們失業,不得不北上尋找工作機會。

  他們在慕尼黑地鐵站問詢處用蹩腳的德語詢問路線,然後坐了很長時間地鐵,中途又迷路了幾回,總算找到了暫時居住地———青年旅舍。那裏大多是年輕揹包客,房間狹小,設施簡陋,只有兩張木床,一張寫字檯和一個衣櫃。

  桑迪諾説,很難想像,不久前,他還在西班牙一家諮詢公司工作,收入頗豐。後來,西班牙房地産業崩潰,波及他所在公司。

  他坐在床頭,回憶當天早晨與女友和家人告別的情景。“決定北上十分艱難。我的女友已經懷孕,現在只能獨自在家。我們的孩子將於7月降臨人世,他們會過來與我同住。可在這裡,我們什麼都不知道,誰也不認識。”

  在德國,桑迪諾唯一認識的人就是他的旅伴富恩特。他倆在馬拉加的德語強化班上認識,相約一同前往德國。

  富恩特説,他完全可以和父母住在一起,並得到很好照顧,但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如果你發出去無數求職簡歷,卻通通石沉大海,沒人打電話約你面試,你不得不走出去找工作,不能坐等。”

  西班牙的失業問題,讓成千上萬擁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人走出國門,去國外尋找發展機會,而德國是主要目的地。

  長期居住在慕尼黑的西班牙人克裏斯蒂娜裏克説,過去一年裏,她收到許多失業的西班牙朋友發來的電子郵件,向她諮詢德國就業問題。於是,她在“臉譜”網站開設“西班牙人在慕尼黑”頁面,每天有無數人詢問求職、租房、醫保、德語課程和職業培訓等相關問題。

  初來德國的幾週裏,不少德國公司對桑迪諾和富恩特的履歷感興趣,但同時表示,待他們能用德語交流時再來應聘。所以,對他倆來説,當務之急是學好德語。

  無準備者多挫折

  走出國門,北上發展,並非想像中那麼容易。正如裏克所言,“這不是在《雪絨花》的旋律中跳華爾茲”。

  裏克説,那些無準備的人往往會遭遇挫折。很多西班牙人是聽了去年德國總理默克爾發出的呼籲“到德國來”而北上的,他們大都未對現實困難多加思量。“我看到很多人來之後,兜一圈就走了,有的直接打道回府。他們有文憑,但既不會説英語,也不會説德語。”

  德國的職業培訓教育非常發達,甚至一些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工作也需要培訓證書。比如,如想在寵物店工作,你必須證明曾受過相關職業培訓。

  此外,文化差異有時也會帶來一些麻煩。22歲的西班牙姑娘帕特裏夏奇加拉3個月前來到德國,在一家餐飲公司上班。她説,適應德國人的交往習慣是一個挑戰。在西班牙,朋友和鄰里之間相互拜訪無需事先告知,他們不但會表示歡迎,而且會以咖啡、啤酒熱情款待。“但在德國,你必須事先預約,有時得等幾天,有時是幾個星期。”

  20歲來自馬德里的安娜阿巴德一年前就來到慕尼黑做保姆。她説,一年來,她結交了不少德國朋友。“德國人一開始顯得非常封閉,但最終你會發現,他們其實一點都不冷漠。我在這裡找到了真正的好朋友。”

  類似的矛盾也發生在瑞士。特捨得卡瓦略説,一些看起來很小的文化差異有時會破壞村裏的和諧。“這裡到處是規矩,而你知道,葡萄牙人很喧囂,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她笑著説,“當地人晚上9點就睡覺,有的甚至8點半就上床,他們實在不喜歡我們一直鬧到晚上10點。所以我們必須適應。”

  同樣,當地人也要學著適應外來文化。特舍村官員克勞迪烏斯英博登認為,寬容和融合是唯一現實的選擇。“這裡曾是一個農莊,但現在我們主要靠旅遊業和建築業為生,是移民在幫助我們實現這一轉變,我們需要他們。”

  他承認,當地一些居民對這裡發生的變化心存不滿,但時光不能倒流,而且他相信,就是當地人也不願意回到從前。“如果沒有移民,我們可能連學校都沒有,因為我們沒有足夠多的孩子。”

  他指出,21世紀面向特捨得移民潮理應讓當地人學會適應。“100年前,這個村莊很窮,人們不得不外出謀生,去往世界各地,甚至南非。如今,同樣的事情正在發生,只不過是反方向而已。”

  ■相關鏈結

  瑞士感受歐洲之痛

  瑞士既不是歐盟成員國,也未加入歐元區,但與布魯塞爾保持著密切聯絡。金融危機以來,歐元區國家經濟紛紛倒下,瑞士卻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失業率處於低位,瑞士人依然享有較高收入和高質量生活水平,尤其是福利待遇和社會服務政策未見嚴苛,著實令人羨慕。許多歐洲人認為,瑞士既保護了國民經濟,又享受了歐洲貿易市場的好處,是一個典範。但瑞士經濟學家認為,這種論斷過於簡單,瑞士的實情並非想象中美妙。

  瑞士經濟聯盟首席經濟學家魯道夫明施説:“瑞士經濟與歐洲市場高度融合,我們的企業十分依賴歐洲市場,約有一半出口面向歐元區,近60%面向歐盟,所以一旦歐洲出現衰退,勢必影響瑞士經濟,使之也陷入衰退。”

  瑞士仍保留自己的貨幣———瑞士法郎。隨著人們對歐洲和美國經濟擔憂的加劇,瑞士法郎成為投資者最安全的賭博,過去18個月來已升值20%,給出口帶來巨大壓力。出口至歐盟的所有貨物,從奶酪到手錶、機械工具,都變得非常昂貴,許多訂單不得不取消。

  去年8月,瑞士法郎與歐元的兌換率達到1:1,後在瑞士國民銀行的干預下回落至1.2:1,但出口商認為這個比率仍不具競爭力,應降到1.4:1才比較現實。

  瑞士製造業採取各種措施降低成本,包括延長工時、降低工資,甚至裁員等。去年11月,瑞士失業率從2.8%上升到3.1%,雖然較之許多歐盟國家仍處低位,但瑞士工會稱,這只是一個開始。

  瑞士工會聯合會成員漢斯哈特曼説:“數以百計的人在失業,尤其是機械製造業和化學工業。如果情況得不到改善,我們擔心,2012年僅製造業就將有兩萬人失業。”

  瑞士信貸銀行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失業是目前瑞士人最大的擔憂,超過對移民、犯罪和環境的擔憂。

  如今,越來越多瑞士人意識到,1992年他們決定不加入歐盟不會讓他們擺脫歐洲經濟命運。“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明施説,“我們身處歐元區外,但同樣直接感受到金融危機的傷害,因為歐洲市場需求萎縮,瑞士法郎不僅強勁,而且被高估。整個出口行業不得不為了保住歐洲市場份額而降低成本。”

  瑞士明年的經濟增長率預計僅為0.5%,對於一個傳統經濟強國來説,前景十分不妙。如果歐洲經濟繼續低迷,瑞士勢必感受到歐洲之痛。

熱詞:

  • 歐洲經濟危機
  • 失業
  • 民眾
  • 北上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