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伊朗危機的可能結局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6日 11: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最近以來,美國宣佈對伊朗實施新一輪制裁,作為回應,伊朗也採取軍事演習、宣佈核研發成果等一系列措施針鋒相對。伊朗危機再一次爆發並不斷升溫,成為國際熱點。伊朗危機的可能結局是什麼,是否會引發或演化為全面的軍事衝突?

  美國不太可能先動手

  近期,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德國六國與伊朗都表達了認真對話的意願,伊核問題對話進程呈現積極勢頭。

  在現在的形勢下,美國單方面不太可能將本次制裁升級為對伊朗的戰爭,而伊朗也不會主動挑釁招致戰亂。

  對美國而言,首先伊朗研究核武器的進展還未越過美國的紅線。奧巴馬曾在多個場合表示,美國不會容許伊朗擁有核武器。如果伊朗一意孤行地要求獲得核武器,並且在事實上也證明其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話,西方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然而,在現在的形勢下,並沒有證據顯示伊朗已經接近能製造核武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針對IAEA對伊朗核問題最新發佈的報告評論認為,不確定性仍然是本次報告的最大問題。

  其次,伊朗的自然條件和軍事實力使得美國作戰的難度增大。伊朗有16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7000萬人口。伊朗的國土面積在該地區僅次於沙特阿拉伯,而人口是沙特的4倍左右,是該地區人口最多的國家。

  更值得注意的是,伊朗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境內以山地為主。因此美軍不可能像在科威特和伊拉克平原地區一樣長驅直入,而伊朗也更容易利用自然地形隱藏其重要設施。與美國曾經作戰的阿富汗和伊拉克相比,伊朗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都遠遠超過前者;加上其多山的地形和重要的戰略位置,伊朗可以被稱為一個要塞。

  同樣,伊朗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不同於伊拉克曾經遭遇海灣戰爭的重創,自兩伊戰爭以來,伊朗已經20餘年沒有經歷戰事。其與俄羅斯一直以來的良好關係,也為其軍事裝備添加了砝碼。雖然近一段時間來伊朗經濟受到損害,軍費收縮,不及沙特、阿聯酋等國,但龐大的人口、什葉派特有的宗教精神以及常年積攢的軍事力量,不得不讓美國考慮其軍事能力。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阿比扎德將伊朗稱之為該地區除以色列外最大的軍事力量,也表明了美國對伊朗的顧慮。

  而且,戰爭並不一定符合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利益。美國現在的戰略利益是維持一個穩定的中東地區,且不需要美軍長時間佔領和維持秩序。一旦全面進攻伊朗,中東地區將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東到阿富汗,西至伊拉克,甚至到敘利亞一整片地區均將處於動蕩局面。對於這樣的情況,美國在從伊拉克匆匆撤軍後,就又不得不派出更多的部隊進駐伊朗來維持區域秩序。在奧巴馬謀求連任的2012年,龐大的軍費開銷和可能出現的士兵傷亡,對其競選也許是致命的。

  此外,戰爭對美國和世界經濟造成的衝擊將使美國慎之又慎。對伊進行全面的軍事衝突會使得伊朗基本停止原油供應。即使伊朗在軍事衝突後意欲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行為失敗,但海峽的石油運輸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得不考慮其國內尚不穩定的就業情況所可能遭遇的衝擊。

  歐盟對伊制裁:更像是歐盟內部的協調

  而從伊朗的角度來説,以身犯險的概率仍然較小。

  從現在的形勢和前面的分析來看,伊朗並不會僅僅因為美國和歐盟採取禁運而完全喪失市場,犯不著為了報復禁運而付出更大的損失,特別是在雙方軍力相差懸殊的基礎上。

  在美國和伊朗之外,國際上其他國家的態度同樣會對局勢造成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力量是歐盟、以色列和其他中東國家。

  歐盟也是此次制裁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但其並不願意捲入軍事衝突中。雖然歐盟頒布的制裁對伊朗影響較大,然而就如歐盟負責外交事務和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凱瑟琳.阿什頓所言,頒布禁運是為了施壓伊朗,迫使其回到談判桌上討論其核問題。因此,歐盟應該是不願意捲入這樣一場戰爭之中。

  歐盟內部更大的矛盾是歐債危機,而捲入這樣一個軍事衝突反而會加劇歐盟本已沉重的財政負擔。

  也有觀點認為,此次歐盟對伊制裁只是法國和德國分配其在歐盟的支配權的表現,更像是歐盟內部的協調。作為美國以往發動戰爭的主要盟友,歐盟的立場是有影響的,這更加降低了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以色列:想打但面臨一些限制

  以色列希望美國能採取或者與其協作進行軍事行動,甚至可能單方面展開軍事攻擊。主要是因為以色列不允許對其有敵意的伊斯蘭國家擁有核武器,因而其摧毀伊朗核設施的意圖強烈,且比美國更加緊迫。

  回顧歷史也可發現,以色列曾多次主動打擊其他中東國家的核設施:1981年其發動“巴比倫行動”,摧毀了伊拉克巴格達西南部由法國援建而即將竣工的核反應堆;2007年又發動類型類似的空襲,摧毀了敘利亞東部代爾祖爾地區的核反應堆。而最近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也表示,以色列採取軍事行動的時刻“即將來臨”,最早在4月份就將對伊朗核設施展開攻擊。

  然而,以色列仍然面臨著一些限制。第一,美國並不願意採取軍事行動,以色列不是沒有失去最大的支持的可能。第二,貿然攻擊伊朗可能導致以色列在國際上被孤立。以色列因為巴勒斯坦問題致使其國際地位受到蠶食,在此基礎上,對伊朗發動軍事行動會讓其在國際上更加孤立。第三,不同於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朗的核設施更為分散,而且全力戒備。同時,與伊拉克和敘利亞引進核反應堆不同,即使空襲成功,伊朗自主掌握的核技術也不會灰飛煙滅。第四,如果空襲成功,伊朗可能會採取極端的報復行動。

  遜尼派當政的國家:擔心美國與伊朗重新交好

  其他中東力量主要是以沙特為代表的遜尼派當政的國家,它們並不反對西方進攻伊朗。伊朗作為什葉派掌權的國家,長期以來與多數遜尼派阿拉伯國家不那麼和。因此,出於對自身安全和勢力範圍的考慮,這些國家非常擔心美國與伊朗能夠重新交好,而威脅到其在中東地區的勢力範圍。

  從伊拉克撤軍的行為已經使得沙特等國開始擔憂美國維護該地區穩定的能力,而伊朗和美國如果真能成功談判,將把這些國家置於一個有點糟糕的境地。而反過來如果西方進攻伊朗,伊朗的勢力將大大縮小。如果伊朗繼伊拉克之後走向衰落的話,中東地區將完全是他們的勢力範圍。

  因此,只要伊朗不越過美國和歐盟的“紅線”—— 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或在核武器研發上取得關鍵進展,美國和歐盟不太可能將本輪制裁升級成其在該地區的第三場戰爭(如果利比亞內戰不算美國參與的話)。伊朗本身則不大會首先挑釁,招致戰亂之禍。然而中東外部勢力,特別是以色列和其他中東國家的鼓動或者是率先行動也可能使得美國不得不捲入其中,因而為局勢增加了不少不確定性。(何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黃懿傑: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紀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熱詞:

  • 伊朗
  • 危機
  • 可能
  • 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