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日本南三陸町制定10年復興計劃 災後重建困難多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0日 18: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是關於日本大地震後一座城的故事。過去一年,那裏的人或走或留,他們嚮往生活在高處,卻只能從低處的廢墟重新開始

  本刊記者孫冉(發自日本南三陸町)

  “像海一樣寬廣的心,像魚一樣活潑地遊著,像山一樣豐富地愛著,像蠶一樣呵護著別人,像天空一樣澄凈的眼睛,像河流一樣把生命連在一起,被大自然所懷抱的村莊南三陸町。”

  這是南三陸町成立之初制定的町民憲章。町,基本相當於中國行政區劃裏的鎮。臨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孕育的南三陸町,是一個美麗恬靜的度假勝地。

  2005年,宮城縣的歌津町和志津川町兩町合併成了南三陸町。南三陸町一躍進入了大發展的好時候,第一任町長佐藤仁決定大力發展南三陸町的旅遊業,他夢想著打造一個世界知名的旅遊地。

  南三陸町有著獨特的谷灣地勢,且地處南三陸金華山國家公園畔,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而在另一面,南三陸海岸歷史有過多次大海嘯,而谷灣由於地勢低,則更增加了海嘯的威力。

  1960年,佐藤仁小學3年級時,因為智利大地震引發的海嘯,家裏被沖毀。那時的海嘯高度達6米,這成為近幾十年以來,南三陸町人印象裏最深的一次海嘯。在那一次海嘯中,南三陸町有41人遇難。此後,町政府按照這個海嘯的高度架設了8米的防潮堤,町內多處都標有海嘯到達處的牌子提醒人們如何逃生,同時每年舉行針對海嘯的防災演習。

  其實,早在100多年前的明治三陸大地震,曾引發了高達30余米的大海嘯,1240人遇難。然而那場百年大海嘯已經逐漸被人們遺忘。

  2011年3月11日,當地震發生後,許多居住在海邊的人還認為只要躲到家裏二樓就會沒事,忽視了逃生,卻沒想到,大海嘯幾乎將整個南三陸町都夷平了。

  在地震之後,17000余人的南三陸町有三分之二的人失蹤,後經確認,800多人葬身大海,至今仍有近300人失蹤。因為損失過於慘烈,在地震初始,媒體沉痛地形容這裡為“消失的城市”。

  在災難中倖存的佐藤仁,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將強制帶領災民搬遷到高地勢地區生活。

  改不完的文書

  “高臺轉移”在日本歷史上曾有過先例,但均不如這次所涉及的範圍大。據悉,在本次海嘯重災區的東北三縣,有半數市町村決定要進行高臺轉移。

  “過去100年中建立起來的城市,一眨眼就沒了,如果我們還不好好吸取教訓,等下一個百年海嘯到來,我們如何向後人交待?”佐藤仁對《中國新聞週刊》説。

  第一次見到佐藤仁,是在地震百日之後,南三陸町政府在山頂一所中學舉行祭奠儀式。交換名片時,佐藤仁遞過來的竟是一張手寫的名片。上面除了名字和職務,還用紅筆重重寫了一句“從心底裏感謝!”

  那時,整個南三陸町連自來水都沒有恢復,町民只能使用凈化後的海水洗澡,很多人因此皮膚過敏,佐藤仁正為解決町內的基礎生活設施而忙得不可開交。他並沒有想到,作為南三陸町復興標誌工程的“高臺轉移”將舉步維艱。

  南三陸町是東北災區裏最早向國家提出高臺轉移的地區。按照計劃,將有3300戶居民被轉移,需花費1400億日元(約合107億人民幣)。地震不到1個月,佐藤仁就向國家提出正式申請,並希望中央政府可以全額負擔。

  按照計劃表,去年3月將方案報告中央政府,9月確定搬遷地,12月與搬遷的災民達成意向,2012年上半年完成土地購買,最快2013年就可以實現高臺轉移。

  等待了4個月後,中央政府有了反饋,高臺轉移的費用裏中央只能負擔四分之三,其餘的350億日元需南三陸町自行負擔。

  這對於佐藤仁來説猶如晴天霹靂。這個數字是南三陸町5年的財政收入。東北災區的多名町長集體上東京“上訪”,就災後重建預算向中央請願。一天之內,佐藤仁跑了財務省等多個部委,還求見了10多名國會議員。

  但最終,沒人能給出他一個明確的答覆。

  伴隨著高臺轉移方案推進不暢,來自町民的抱怨也愈來愈多。為了向中央爭取預算,南三陸町專門成立了復興事業推進局,大部分精力用在了文書處理工作上為了讓中央政府明白地方政府的苦處,只能一遍遍地完善文書工作。

  這差不多是所有災區地方政府在震後這一年裏的主要工作:寫申請,遞交,打回來,再修改,再遞交,再打回來,之後就是漫長的等待。地方空有熱情和幹勁,但預算一刻不到位,重建就只能等下去。

  2011年11月17日,國會終於通過了第三次補正預算,首相野田佳彥在國會向議員們深深鞠了一躬,這意味著災區的高臺轉移政策,終於可以由中央政府全額買單了。

  正當眾人為了好消息而慶祝時,又一打擊接踵而至。町政府購買土地時,又遇上了遺跡禁區。高地勢的地區以山區為主,多處為戰國時期的遺跡,如果開發土地就勢必要破壞遺跡,此舉遭到了諸多町民的反對。

  經調查後才知,如果請專門機構來勘察,至少需要4個月才能完成鑒定報告。而一旦遺跡鑒定成立,就連砍棵樹都要獲得至少三個部委的審批。這意味著南三陸町又將面臨大量的文書工作。

  震後一年,地震後許多來南三陸町政府短期支援的外地公務員都紛紛離開了,人手緊缺。南三陸町的高臺轉移依然遙遙無期,

  流失的心

  在佐藤仁經歷漫長等待的同時,南三陸町的町民正在快速地流失。

  去年8月,1400個町民率先遞交外遷申請。大部分人的理由是:生活需要繼續,而目前,在南三陸町看不到未來。

  地震後,南三陸町有350戶災民因為本地無力安置,而前往臨近的登米市避難。登米市是與南三陸町接壤的一個內陸地區,在大地震中幾乎毫發未損。完好的基礎設施,與成熟公共設施,都吸引了無家可歸的南三陸町人。

  地震半年後,已經有不少南三陸町人在登米市購房。同時,瞅準這股移民趨勢的諸多機構也開始行動起來。新建的大型醫療機構,水産加工公司,都選擇前往登米市。在他們看來,被海嘯沖毀的原地,已經很難回去,與其等待政府復建,不如自行復興。政府動作遲緩,産業復興卻等不及。

  而更加等不及的是學生,雖然南三陸町的學校大部分位於高處而未被沖毀,但因為很多家庭避難到外市,學生紛紛轉學。

  據一份民意調查顯示,南三陸町人對於未來的打算,有近20%希望離開。

  這讓佐藤仁産生了極大的危機感,在這一年中,他每隔一段時間,就到登米市的避難所與町民溝通,及時將高臺轉移的最新進展彙報給町民,向他們傳達希望,佐藤希望借此爭取不斷流失的心。

  有一次,在登米市的避難所演講後,佐藤被一個老婦人拉住哭訴。對方告訴佐藤,自己真的很希望回到南三陸町,但是因有重病,必須居住在醫療設施完備的地區,而南三陸町的醫院在海嘯中全毀,看病需要到20公里的縣外去,她不得不選擇放棄。

  南三陸町位於海邊的町立醫院被海嘯沖毀,造成醫患人員共78名遇難。震後1個月,該醫院的醫師就在避難所裏開設了臨時門診,為町民看病,但由於缺乏大型醫療器材,依然無法滿足更多町民的需要。

  重建工作剛啟動時,南三陸町曾有過一陣短暫的全民興奮期,大家沉浸在美好期待裏,人人希望在重建工程中做筆生意。在避難所開闢出一個個小小辦公室,等待商機。然而,在漫長的等待中,一切消耗殆盡。

  在東北災區受損最嚴重的宮城縣南三陸町,岩手縣陸前高田市和大追町,都有10%的町民流失。而災區共有22個市町村提出高臺轉移,涉及1萬5000戶居民,如今沒有一個地區真正進入實際操作層面。

  “地球聯合”

  在南三陸町最無助的時候,伸出援手的卻是一些民間NGO機構。“地球聯合”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催生的災區救援組織。該組織40名志願者去年5月進駐南三陸町,計劃幫助南三陸町實行復興。

  組織的負責人節田直紀是個30多歲的年輕人,以前他一直在居酒屋打工,沒有固定工作,大地震發生後,他就辭了工作和同伴一起來到這裡。他們的目標是通過推動再就業來幫助當地復興。

  2011年5月2日,“地球聯合”舉辦了首屆“復興集市”,匯聚了全日本的商家到這裡進行義賣,並自此保持每月舉行兩次的紀錄。同時,他們與町政府協商,考慮在簡易板房中開設商店街。

  在談到與町政府在復興工作上的分工,節田直紀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很多復興的主意政府不一定想得到,而民間NGO組織此時就會扮演先行者。比如在建立商店街的問題上,就是由“地球聯合”提出並起草方案,町政府協調國家預算,最終也是由“地球聯合”來具體操作實施。

  從挨家挨戶和災民談開業意向,到選址購買土地,再到動工建立簡易板房,經歷了近8個月。今年2月25日,南三陸町復興商業街盛大開業,有35家本地商鋪參與。這差不多是南三陸町震後第一個好消息。

  開業當天,一家服裝店的店主夫婦對《中國新聞週刊》説,原先的舊店舖被衝了,之後他們就一直在避難所裏無事可做,如今,工作恢復讓他們重燃了希望。

  復興商業街的啟動資金在2億日元左右,由國家撥款和民間捐款組成。開業的店家只需每個月繳納少量房租即可,對於許多災民來説,是門檻很低的再就業機會。

  對於“地球聯合”來説,這已經到了他們力所能及的極限。在南三陸町,伴隨著整個城市的毀滅,所有的産業都遭到毀滅性打擊,約有1萬人失業。而商店街無法解決所有災民的就業,産業復興仍舊是空白。

  地震一年後,災區的志願者也在逐漸減少。節田直紀來南三陸町已近一年,他個人也面臨生活的壓力,作為在災區待得最久的志願者,他也即將踏上歸途。

  未來可以自己設計

  2月27日,整個東北災區都下起了漫天大雪,曾經的廢墟區被積雪覆蓋,除了只剩骨架的防災對策廳舍,整個廢墟區的建築殘骸基本都清理完畢。

  防災大樓遺址前擺滿了鮮花,這裡已經成為當地一個祭奠處。至今,仍有12名町職員的遺體沒有找到。

  在市中心的廢墟中開起了幾家小店舖。第一家在廢墟中開店的是大甾水果店,原先的店被海嘯沖走了,但無論如何,店主夫婦也想在原地開店。政府幫不了他們,他們就自費購買了一個二手簡易板房,去年夏天,率先在廢墟裏開業。

  女店主鈴木惠美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她的店開起來後,廢墟區中的理髮店、菜店、加油站也零星地開了起來。後來町政府又在被沖毀的車站附近,開通了臨時車站,町營巴士接送放學的學生返回偏遠的簡易板房。

  在那天的風雪中,幾個女學生穿著單薄的校服,站在寒風中等車。

  鈴木説,店舖雖然開在低處,但她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一旦再來海嘯隨時逃生。但是在海嘯沒來之前,她必須要為活著而奮鬥。

  2月27日,《中國新聞週刊》記者參加了佐藤仁在簡易板房內舉行的町政府新聞發佈會。一改半年前的工作服和滿臉的疲憊,那日的佐藤仁西服革履,表情嚴肅。遞上的名片上已經不再是手寫格式,但依然用手寫著“從心底裏感謝”。在他背後的黑板上,用粉筆記錄著海嘯過後的日子。

  中央針對災區高臺轉移的經費即將於3月確定,而何時下撥,至今未知。記者會上,佐藤多次強調了預算的緊張。

  在談到災後重建的速度,佐藤仁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國家預算一日不下撥,我們一日無法將復興提速。而復興將為期10年,過去的第一年,是對我們的警示。”

  南三陸町已經將高臺轉移明確寫入該町的復興計劃。復興計劃制定人、町政府官員菅原義名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南三陸町以後將只可在低處地區建立工廠和店舖,嚴禁建設住宅及公共設施。復興計劃歷時10年,分為復舊期、復興期和發展期。在2021年,南三陸町將發展成為一個漁業、農業、旅遊業複合型産業,同時大力發展環境産業,推動可再生資源的使用,促進環境産業的紮根。

  在談到南三陸町的未來時,菅原義名充滿期待,他説,“南三陸町整個城市被毀,雖然是我們的哀,但也是我們的幸。因為我們可以把一切推倒重來。”菅原説,南三陸町計劃向綠色都市轉型,在接下來修建的給災民永久居住的公營住宅,要引進太陽能發電等設施。屆時,會吸引更多的人來到南三陸町定居。

  歷史上數次大海嘯之後的重建,由於當時的政治體制所決定,都是由中央政府所主導的。而這一次,則是由地方政府主導,中央政府買單。南三陸町可以自己設計自己的未來。

熱詞:

  • 日本
  • 南三陸町
  • 制定
  • 復興計劃
  • 災後
  • 重建
  • 困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