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伊朗力挺敘利亞 敘伊會結成軍事同盟?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8日 05: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京時間2月17日,聯合國大會投票通過有關敘利亞問題決議。在敘利亞局勢形勢嚴峻之際,伊朗高調宣佈核計劃取得“重大進展”。伊敘問題是否會成為引爆中東戰爭的導火索?“什葉派新月帶”在多方攻擊下是否會瓦解?中東地區會産生什麼樣的變局?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邀請中東問題專家為我們詳細解讀。

  嘉賓:(排名不分先後)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董漫遠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李偉建

  博聯社總裁、中東問題專家 馬曉霖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 殷 罡

  伊朗為何力挺敘利亞

  問:在西方的政治強壓之下,伊朗仍然宣佈從“政治”和“道義”上支持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度過危機。伊朗軍方和政界高官也相繼訪問大馬士革。伊朗為什麼在自己處於困境之際還不忘力挺敘利亞?這種姿態是出於一種什麼樣的考慮?

  殷罡:儘管敘利亞是一個阿拉伯國家,但同阿拉伯世界的宿敵伊朗保持著準同盟關係。敘利亞人口絕大多數是遜尼派,但領導權卻長期控制在什葉派分支阿拉維派手中。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後,敘利亞對伊朗的立場一直有別於其他阿拉伯國家,敘伊之間在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的合作十分緊密,兩國都堅決扶持什葉派的黎巴嫩真主黨,支持巴勒斯坦哈馬斯對以色列的強硬立場。如果敘利亞的什葉派領導層垮臺,伊朗便會失去最重要的盟友,黎巴嫩真主黨也會淪為一支孤立的敵後武裝,伊朗的力量就會大打折扣。

  李偉建:首先是教派之爭。在敘利亞問題上,遜尼派國家希望由遜尼派力量取代什葉派掌控的現政權,以此來制衡和孤立什葉派的伊朗,伊朗當然不會坐視不管。其次是地區影響力之爭。伊朗是本地區大國,有著輝煌的歷史。儘管美伊交惡後,尤其是伊核危機爆發以來,伊朗一直受到西方的制裁和圍堵,但它從來沒有放棄成為地區強國的夢想。支持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等國的什葉派也一直是伊朗擴大其地區影響力的重要手段。最後,伊朗深知,敘利亞一旦失陷,自己將承受來自美國和西方以及一些阿拉伯國家的更大壓力。需要指出的是,確保自身安全才是伊朗最大的利益,伊朗對敘政策也是以此為底線的。因此,這一政策隨形勢變化而調整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馬曉霖:伊敘問題是“一個棋盤上的兩步棋”。現在推動敘利亞危機背後的力量──阿盟和西方國家,其共識是變更大馬士革政權,進而拆散在西亞地區存在幾十年的以伊朗為核心的什葉派聯盟,最終把伊朗的影響力壓縮到波斯灣一帶甚至封殺在伊朗本土。以敘利亞做切入點有利於西方國家、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相對容易地解決伊朗核危機。在什葉派聯盟保持完整板塊的情況下,對伊動武潛在風險較大:敘利亞、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等什葉派及其政治同盟控制的地區,可能會與未來的伊朗戰場形成一片,局面失控。伊朗恰恰看到自己和敘利亞唇齒相依,唇亡齒寒,所以才在道義上支持敘利亞。為了避免這種孤立、壓縮和遏制自己的被動局面的出現,伊朗會用各種能量幫助巴沙爾保住政權、確保其戰略攻防縱深。

  什葉派聯盟會不會垮

  問:綜合各方消息,卡塔爾和英國的特種兵已經滲透至敘利亞,阿盟也公開支持敘反對派武裝。伊敘邊境武器貿易十分火爆。黎巴嫩支持敘利亞和反對敘利亞的教派發生衝突。以色列也聲稱要對伊朗進行打擊。伊朗─敘利亞─黎巴嫩這個“什葉派新月帶”在多方力量的攻擊下是否會瓦解?

  李偉建:地區舊秩序和一些國家的舊體制已被打破,但新的地區秩序和國家體制並沒有建立起來。當前看來,遜尼派的力量似乎正在上升,阿盟的主導力也正在向海灣國家轉移,但不能説這就是一個恒定趨勢。動蕩以來,阿拉伯世界更加分化,國家間關係更加複雜。雖然有種種跡象表明,“什葉派新月帶”正在遭受到巨大的衝擊,並有可能被打垮,但地區力量之間以及教派之間的博弈方興未艾,美國和西方也未必希望看到遜尼派在中東一統天下的局面。中東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才能構建出一個平衡和穩定的地區秩序。期間,中東政治依然充滿變數。

  董漫遠:目前不會。伊敘關係牢不可破,黎巴嫩政局的主導力量是真主黨。長期以來,真主黨每當在伊敘兩國遭遇困境時,總能出手相救,主要措施包括主動挑起與以色列的武裝衝突,轉移地區矛盾焦點;策動黎巴嫩政局動蕩和教派矛盾,甚至國內暴力衝突,迫使美歐為穩定黎巴嫩局勢而投入資源;與巴勒斯坦哈馬斯聯手行動,惡化以色列國內安全環境,迫使以色列採取鎮壓措施並“過度使用武力”,迫使阿拉伯國家和阿盟就事態表明立場,迫使美國不得不關注巴以和談。每當真主黨這些措施奏效時,伊敘兩國的困境都會明顯緩解。

  馬曉霖:從大趨勢上看,大馬士革政權變更是一個很難擺脫的結果,懸念只是方式和時間問題:和平方式還是戰爭方式?“也門模式”還是“利比亞模式”?是三兩個月水落石出,還是需要更多時間?變更敘政權不僅是敘利亞什葉派的災難,也會將黎巴嫩什葉派劃地為牢,圈進“孤島”,進而迫使真主黨改弦更張,而且也將衝擊伊拉克什葉派獲得的戰爭紅利,並使其他阿拉伯國家的什葉派少數處境更加艱難。或許這個戰略棋局太過明了,我們看到,巴沙爾政府硬頂各方壓力;伊朗頻繁軍演並高調“求核”;巴林什葉派反政府示威再次興起;沙特阿拉伯東部什葉派抗議死灰復燃;伊拉克什葉派、遜尼派衝突更是罕見地公開化、表面化。不同國家的什葉派力量紛紛“抱團取暖”,意在確保什葉派陣營不被衝散並被各個擊破。

熱詞:

  • 伊朗 敘利亞
  • 敘伊 軍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