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中資企業海外投資環境逐步改善 美國仍保守苛刻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3日 05: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經合組織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企業海外並購總額有望突破1萬億美元,而中國成為去年全球並購資本第四大來源地,約佔全球並購總額的7%。在全球經濟緩慢復蘇的進程中,一些國家和企業已經將海外並購視為發展機遇的“放大器”。

  亞洲企業都想出去“抄底”

  中資企業海外收購事業年初不斷傳出令人振奮的案例:三一重工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廣西柳工收購波蘭HSW的工程機械事業部、山東重工獲意大利法拉帝集團75%控股權、國家電網收購葡萄牙國家能源網公司25%股份……而普華永道今年初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海外收購207宗,同比增長10%,規模約為429億美元,同比增長12%。

  中國清科研究中心的徐衛卿認為,國際金融危機為亞洲企業提供了絕好的海外並購機遇。在歐債危機影響下,“抄底”歐洲企業成為亞洲大企業的並購目標,在經濟情況良好或具有鉅額外匯儲備的亞洲國家,企業海外並購將快速增長。

  據湯姆森路透集團統計,2011年日企海外並購案例數量609件,投入資金超過684億美元,規模遠超歐美。而韓企2011年前10個月的跨國並購規模達112億美元,韓國成為世界第十大跨國並購強國。

  中資企業為當地就業輸血

  中資企業海外並購不僅幫助當地瀕臨破産的企業“起死回生”,同時為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輸入了新鮮血液。2010年吉利收購沃爾沃以來,在歐洲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位於比利時根特的工廠不但沒有裁減一名員工,還為當地提供不少就業機會,産銷較去年同期提升25%,達到27萬輛,創下這家工廠45年曆史的最高紀錄。比利時安特衛普管理學院歐洲中國中心主任張海晏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在工廠舉步維艱,幾千工人面臨下崗的節點上,吉利出手拯救了沃爾沃。當地輿論反應十分積極。這足以讓一些歐洲人改變對中國企業的看法。

  同樣的例子也出現在澳大利亞。近年來,澳大利亞一些酒莊陷入市場過剩、出口滯緩的窘境,經營難以為繼。新南威爾士州獵人谷産區最大的葡萄酒地産經紀公司總裁凱恩貝克特認為,中國投資者的介入將有望提升該産區120多家葡萄莊園的身價。“中國投資者為澳大利亞的葡萄酒業提供了新的生路。”

  歐洲對中資企業態度開放

  有統計顯示,自2008年起,歐洲成為吸收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最快的地區。2010年,中國對歐洲直接投資較前一年增長了1倍多,佔當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近10%。

  張海晏説,歐盟國家對中國企業的進入,都持有比較積極、開放的態度。歐盟貿易專員德古赫特去年曾表示要成立類似于美國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的機構,主要應對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企業並購。但這個主意在歐盟成員國裏並不受歡迎。

  “歐洲之友”亞洲部主任莎達10日發表的歐中關係的評論文章稱,歐洲對中國企業的擔心正在逐漸減少,理性的歐洲人發現,中國企業並不想要“買下歐洲”,同其他外國並購公司一樣,中國企業追求的也是有商業價值,可操作性強的投資。

  早在10多年前,丹麥等北歐國家就在中國設立了招商引資的辦事機構。而比利時三大區目前都在中國派駐有貿易代表,各大區的中國商會都有中文網站,並印有中文宣傳冊,介紹各區的政策法規。為吸引中國投資,各大區之間已悄然形成競爭態勢。

  美國立場仍然保守和苛刻

  與歐洲的態度相比,一些國家對中國企業的接納還是顯得非常保守,甚至有些苛刻。

  波士頓瑞格律師事務所王鋼橋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中資企業在美國直接投資的數量近幾年大幅增加,一些美國智庫和政治家也不斷提出歡迎中國投資的政策建議。但總體而言,美國在政府政策和輿論層面對中資企業來美並購的態度並沒有太大改變。

  美國古德溫布羅特律師事務所律師潘惜唇也稱,“美國疲弱的經濟和就業環境是需要來自中國的投資的,但前提是不希望影響美國重要基建設施和科學技術的安全。這裡的‘重要’和‘安全’是較為主觀和模糊的概念。”

  新西蘭政府1月底批准了中資企業收購該國乳業農場。上海鵬欣集團旗下公司計劃出資1.64億美元收購新西蘭克拉法農場屬下的16個乳業農場。鵬欣集團成功中標後,競標失利的新西蘭企業集團代表麥克爾菲公開稱,農場並購是新西蘭政府將國家寶貴的自然資源拱手讓給中國政府。實際上,到新西蘭購買農場的中資企業,不是捷足先登也不是唯一的買主。新西蘭農業記者理查德倫尼向本報記者介紹説,過去兩年中,政府一共出售了36萬公頃土地,“意大利人、德國人、英國人,還有美國人買走了那麼多土地,我們卻從來沒聽到新西蘭人表示過任何不滿。”

  新西蘭土地信息部部長莫裏斯威廉森表示,鵬欣集團的競標符合政府海外投資辦公室制訂的所有標準,符合新西蘭的國家利益。新西蘭總理約翰基説:“海外投資辦公室正確理解了立法精神。如果僅以他們是中國人為由拒絕其收購,那是令人無法接受,而且是違法的。”

  (本報紐約、堪培拉、布魯塞爾、東京、首爾、曼谷2月12日電記者丁小希、李景衛、孫天仁、劉軍國、馬菲、王慧)

  點評

  張建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與歐美國家相比,目前中國海外投資與並購正面臨著新的重大機遇。發達國家的投資並購一般集中在産業的中高端運作,人力資源成本較高,資本運作規模和難度較大。歐債危機使發達國家的資本充裕程度、資本的流動性都受到了很大牽制和影響。而中國目前不僅資本充裕,同時在人力資本、製造成本等方面具有顯著的産業規模優勢和産業集聚優勢,資本運作空間和自由度較大。

  從歐債危機以來的發展態勢看,中國的海外並購並沒有滯後,而是汲取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一直在積極行動。

  中國有製造優勢,而歐洲有技術、品牌、營銷網絡的優勢,這是中國自主品牌企業全球化運營、成長為世界級跨國公司的一條捷徑。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民營企業在海外投資並購中逐漸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中國未來的海外投資過程中,重視發揮民營企業的作用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向。

熱詞:

  •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
  • HSW
  • 中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