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新興經濟體引領全球增長 中國表現最值得期待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6日 10: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月以來,新興經濟體的貨幣、股市和債市均表現出強勁之勢。15種主要新興經濟市場貨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均超過本世紀以來同期平均水平,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新興市場指數上漲超過20%,新興市場債券的固定收入投資上漲約6%。雖然一系列經濟數據展現出了較為樂觀的前景,但面對發達經濟體“金融寒潮”給世界經濟帶來的更多下行風險,新興經濟體能否保持住平穩發展仍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經濟增速整體性趨緩

  亞洲不少國家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數據都被下調。印度知名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資深經濟研究員森古普塔對本報記者表示,“印度本財年國內生産總值(GDP)增幅不可能達到財年初設定的目標,2012至2013財年的GDP增長肯定還將低於本財年。銀行利率居高不下使得企業借貸負擔太重;國際經濟環境沒有好轉,印度的主要出口市場都經濟疲軟;印度是能源進口大國,受國際能源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大。”

  非洲、拉美等倚重資源出口的新興經濟體也放慢了增長的腳步。受全球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南非經濟增速去年前三個季度逐步放緩,雖然第四季度有所好轉,但還是調低了今年的經濟預期。南非儲備銀行日前將本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3.2%下調至2.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南非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降至2.5%,下調了1.1個百分點。

  新加坡大華銀行經濟分析師全德健説,世界銀行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歐洲貨物交易量佔全球交易量的近一半,對全球影響很大。隨著外需的減少,亞洲製造業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謝棟銘認為,除歐洲和美國經濟對出口的影響外,目前歐洲銀行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也將對亞洲融資産生一定壓力。去年第三季度以來,一些歐洲銀行因為壞賬等問題不得不收縮資産負債表,撤出在亞洲地區的部分業務,還有投資銀行和信貸銀行的一部分資金流回到本國,救援本國經濟和銀行體系。從目前來看,亞洲本地的銀行不太可能彌補全部資金缺口,這會導致亞洲經濟的放緩。

  主動採取措施保增勢

  經濟危機使世界形勢發生變化,“新興經濟體不再等待發達經濟體採取一致行動,它們將主動採取措施”——世行行長佐利克在不久前達沃斯年會的表態頗顯深意。中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堪稱新興經濟體“主動採取措施”的最大亮點。IMF副總裁朱民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環境下,中國致力於保增長、調結構,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其實是個好事,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繼續調結構”。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對本報記者表示,在中國“十二五”規劃中,擴大內需成為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在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保持可持續增長,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下是非常重要的舉措。

  為了抑制持續的高通脹,印度從去年年初以來進行了13次加息,推高銀行利率至8.5%的高點。印度政府的努力收到了一定效果,1月16日發佈的通脹率數據顯示,印度2011年的通脹率降低至7.47%,是近年來的最低值。根據南非的新經濟路線,旅遊業是其重點發展的産業之一。南非旅遊部副部長卡薩1月30日表示,新的國家旅遊業戰略計劃是到2020年將其産值提高到4990億蘭特(1美元約合7.9蘭特),新增就業崗位22.5萬個。此外,南非還將重點發展新能源和農業、加大吸引外國投資、開發發展中國家市場等。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南非一直在加大力度開發非洲市場,並且已經取得成效。以汽車出口為例,南非全國汽車製造者協會預計,受益於對非洲市場出口額的增加,今年汽車出口有望增長18.5%。

  中國表現最值得期待

  “新興經濟體維持強勁增長,這對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而中國的表現最值得期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邁克爾斯賓塞對本報記者説,“中國面臨複雜的國內經濟結構轉型的挑戰,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依然存在通脹壓力,但中國經濟會走向軟著陸,這不是一次性發生的,是一個逐步調整的過程,中國經濟的整體形勢和前景都很好”。

  IMF在春節期間發佈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和《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亞洲新興經濟體今明兩年經濟增長率分別為7.3%和7.8%,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率將分別為8.2%和8.8%。2月1日,中國公佈的1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由2011年12月的50.3上升至50.5,高於經濟學家的普遍預期。澳新銀行經濟學家劉利剛對記者表示,這些數據足以支撐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新興經濟體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希望所在,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增速將繼續領先,而中國經濟能夠進一步拉動亞洲經濟增長。”國際經濟諮詢和分析機構IHS首席經濟學家納瑞蒙貝爾拉伕什認為,儘管亞洲無法絕緣于歐元區的衰退,但是這一地區具有很強的韌性,增長率有望達到5.5%;而隨著通脹壓力的下降,亞洲各經濟體在必要的情況下還有更多空間刺激增長。(本報駐外記者 吳樂珺 裴廣江 王 磊 吳成良 王 慧)

  >>點評

  高程(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儘管2011年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但是擁有工業生産能力、大量流動資金和資源的新興經濟體仍然保持著相對快速的增長勢頭。以中國、印度為首的新興經濟體在2012年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的增長引擎。新興經濟體市場維持穩健增長的動力在於財富積累拉動的本土消費能力、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以及相對較穩定的財務狀況。不過,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表現將不盡相同。在歐債危機的影響下,那些以出口為主要導向的經濟體受全球經濟負面影響會比較明顯,而內需市場擁有較為廣闊開拓空間的國家,比如中國、印度和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遭受負面衝擊的力度較小。此外,如果能源、資源市場能夠繼續保持高位,俄羅斯也將能夠保持較為樂觀的經濟增長率。

  新興經濟體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源自歐美市場萎縮帶來的不穩定性。一方面,歐債危機的惡化拖累了歐美發達經濟體的復蘇,世界主要消費市場的萎縮將導致新興經濟體出口的總體下降。另一方面,為應對主權債務危機,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刺激了資金回流,較大規模的國際資本在2012年可能撤離新興經濟體市場。事實上,自2011年下半年開始,國際資本已開始從新興經濟體向發達國家回流。發達國家大量銀行資金回流本土“救市”,使新興經濟體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面臨考驗。為應對挑戰,新興經濟體國家要繼續推進經濟結構轉型,逐漸由短期依賴財政刺激經濟的局面轉化為更多依靠本國內需市場消化生産能力的增長模式。

熱詞:

  • 經濟體
  • 杠桿化
  • IHS
  • 全球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