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視頻 >

[世界週刊]視線:美伊鬥法(20120108)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8日 23: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53c189832245421f9b5fe4d2003da3dd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康輝:歡迎收看2012年第一期節目。

    過去一年,世界經歷了太多的震蕩,尤其是在中東地區。進入2012,震蕩仍在延續,焦點仍在中東。

    新年伊始,一場劍拔弩張的跨年軍演就給迷霧中的海灣局勢增添了濃濃的火藥味。

    美伊鬥法,仍在繼續。

    12月24日到1月2日,伊朗舉行了為期十天、代號為“守衛90”的跨年軍事演習。

    這次演習從阿曼灣到亞丁灣再到印度洋北部公海,演習區域跨越2000多公里,軌跡就像一柄凜冽出鞘的波斯彎刀。

    演習過程中,伊朗海軍成功試射了多種型號的國産新型裝備。

    “卡德爾”遠程地對艦導彈

    射程為200公里,被視為中程或短程巡航導彈,但伊朗稱之為“遠程”導彈,可對海灣地區的大型水面艦艇和航空母艦等目標進行打擊。

    “納斯爾”短程導彈

    “納斯爾”短程導彈,射程35公里

    “努爾”艦對艦導彈

    “努爾”導彈,波斯語:“閃電”。

    射程超過120公里,末端飛行高度僅為5-7米,擁有複合導航系統。

    專家 華黎明:伊朗這次軍演實際上是被動的,從去年10月份開始,美國就開始對伊朗施壓,再加上以色列揚言要對伊朗發動攻勢,在這種情況下伊朗伊斯蘭政府為了表示不示弱,另外也是警告美國和以色列。

    1月6號,伊朗海軍少將法達維表示,將在下個月提前舉行代號為“偉大先知-7”的軍演。演習的核心在進出海灣的咽喉--霍爾木茲海峽上。

    伊朗海軍司令 哈比布拉薩亞裏:當你問,我們對霍爾木茲海峽的控制持續了多久,這是個錯誤的問題,我們一直控制著霍爾木茲海峽,海峽一直處於我們的監控之下。

    霍爾穆茲海峽,最窄處僅33公里,國際航道最窄處僅10公里,適合佈雷和展開潛艇戰。伊方表示,一旦開戰,伊朗將與美國第五艦隊展開“非對稱”的作戰形式。

    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專家黑格舍納斯統計,伊朗革命衛隊可能擁有200艘攻擊快艇,伊朗快艇的自殺式“蜂群戰術”,可能給美國航母帶來大麻煩。

    這種自殺式襲擊所倡導的“吉哈德意志”,源於兩伊戰爭期間。

    1982年3月23號,1萬名連槍都不會開的伊朗少年冒著毒氣,衝進寬度10公里的高密度雷場,為後面500輛坦克蹚地雷開路。

    這場戰役,伊朗以4萬人死亡的恐怖代價徹底摧垮了伊拉克人的心理防線,收復了伊朗西南部的産油區。

    然而,決定成敗不僅僅要靠意志,更要靠實力。

    儘管伊朗海軍司令薩亞裏宣稱,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就像“喝水一樣簡單”。

    但此前,美國斯坦尼斯號航母,仍然從巴林出發,大搖大擺地通過了海峽。

    2012年1月5號,一艘美國驅逐艦在阿拉伯海解救了被海盜劫持的伊朗漁船“莫萊”號。

    這艘“基德”號驅逐艦恰恰隸屬於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

    國務院發言人 紐蘭:正是遭到伊朗政府指責的,穿越霍爾木茲海峽的,約翰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的船員,從海盜手中救下了一艘伊朗帆船,船上有13名伊朗船員,據他們説他們已被海盜劫持了40到45天。

    劍拔弩張之際,這一小插曲與其説是向伊朗示好,不如説是向伊朗施壓。

    康輝:伊朗亮劍,美國箭在弦上。雙方似乎一觸即發,新的戰爭真的會成為2012年的開年大戲麼?

    但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卻説:不必緊張,這樣的劇情我們看過好多遍了。

    的確,翻開歷史,美伊之間的明爭暗鬥已持續了30年,往往在最關鍵的時刻,局勢就會發生戲劇性的逆轉。

    2012年1月5號,美國總統奧巴馬罕見地在五角大樓現身,率國防部長和美軍參聯會主席發表名為《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21世紀國防的優先任務》的新軍事戰略報告。

    美國總統 奧巴馬:我們將繼續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削減預算將不會影響這一關鍵地區的防衛。。在中東地區我們將尤其保持警戒。

    “1”戰略,是在打贏一場戰爭的同時,完成對另一地區的軍事部署。

    這是對美國冷戰後“同時打贏兩場戰爭”戰略的重大調整。

    那麼這場“一定要贏”的戰爭是否就是伊朗?

    當天,站在奧巴馬身邊的美軍參聯會主席鄧普西,的確點了伊朗的名。

    美軍參聯會主席 馬丁鄧普西:我們一直對伊朗傳達如下信息,希望他們成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成員,不要阻斷航運與通行自由,而且我們堅持,伊朗不能擁有核武器。

    有分析認為,雖然美國的戰略調整強調“西收東進”,但並不排除“聲東擊西”,也就是對伊朗發動“外科手術”式或者“利比亞式”的軍事打擊。

    專家:其實美國可能恰恰思考的是,如何能夠在盡可能不對伊朗,採取戰爭手段的情況下,遏制美國所説的伊朗發展核武器的企圖,從而讓以色列不要做出過度反應,對伊朗採取軍事打擊。

    2011年12月31號,正在度假的奧巴馬在夏威夷簽署了對伊朗的新經濟制裁措施。

    據《亞洲時報》報道,這一制裁法案的積極推動者是美國的“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AIPAC],他們得到了來自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直接命令。

    美國就像西部片中的牛仔,手扶槍套,尋找一擊必中的時機。

    然而現實中的對手卻沒那麼簡單。

    1月5號,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引述情報人員的話説,伊朗革命衛隊精銳部隊“聖城旅”已秘密潛入拉美和歐洲。一旦美國和以色列攻擊伊朗,他們可能從美國後院對美國目標發動襲擊。

    這讓人想起30年前,徹底改變美伊關係的一次襲擊。

    1979年,霍梅尼在伊朗發動伊斯蘭革命。

    霍梅尼:我決定建立一個政府,一個人民的政府。

    德黑蘭大學生在5名組織者的帶領下要求美國遣返逃亡的伊朗國王巴列維。

    學生領袖 阿斯格哈扎德:我提議我們應該佔領美國使館,兩到三天,並且把美國人作為人質,但有兩名(學生領袖)反對這一建議。

    其中一位反對者名叫艾哈邁迪內賈德,日後將成為伊朗總統。

    學生領袖 阿斯格哈扎德:內賈德説,如果佔領使館會增強,蘇聯(對伊朗)的影響。

    儘管如此,1979年11月4號,幾百名學生衝進美國大使館,在裏面發現了美國支持巴列維、企圖策劃政變和暗殺霍梅尼的“秘密文件”。

    伊朗的反美情緒達到最高點,52名美國人成為人質。

    1980年4月24號,美國三角洲突擊隊搭乘8架改裝後的RH-53D海種馬直升機,展開“鷹爪行動”,試圖解救人質,但由於機械故障和沙塵天氣,行動受挫,8人死亡。

    5個月後,獲得西方支持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發動兩伊戰爭。

    戰爭持續8年,伊朗死亡70萬人,欠外債450億美元,還飽受西方的制裁和羞辱。

    2009年3月,剛剛入主白宮的奧巴馬,曾通過錄像向伊朗祝賀“傳統新年”,試圖緩和美伊關係。

    2010年1月,伊朗在奧巴馬入主白宮一週年之際,正式拒絕低濃縮鈾換核燃料棒協議,伊朗核問題再次陷入新一輪“緊張週期”。

    隨著2012年美國大選的臨近,美國對伊朗的軍事打擊已經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樂於炒作的話題。

    康輝:要解開美國與伊朗之間30年的死結,本不容易。

    隨著2011年北非中東出現的變局與震蕩,海灣局勢的複雜性又超出以往。

    而且,在2012年,美國和伊朗將分別迎來總統大選和議會選舉,這又使得美伊鬥法的走向變得愈加撲朔迷離。

    1月4號,法國外長朱佩表示,歐盟各國原則上已達成共識,禁運伊朗石油到歐洲,並將在1月30號的歐盟外長會議上做出決定。

    國務院發言人 紐蘭:我們不僅希望看到歐洲這樣的盟友(決定制裁伊朗),也希望看到其他國家這樣做,因為我們相信這會勒緊伊朗的經濟枷鎖。

    然而,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本週,2月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經上漲到每桶112.97美元,創下去年11月14日以來的最高點。

    對於經濟狀況不佳,即將面臨大選的歐洲各國政府來説,制裁伊朗可謂兩難之舉。

    華黎明:其實歐盟這次要參加對,伊朗的制裁也是出於迫不得已,歐盟在伊朗有很大的經濟和能源利益,歐盟的很大一部分原油是要靠伊朗供應的,到2007年以前德國還是伊朗的第一大貿易夥伴。

    根據德國法蘭克福商業銀行的數據,2011年,歐盟每天從伊朗進口原油45萬桶。

    但在伊朗問題上,歐盟算的不止是經濟賬。

    吳冰冰:整個中東變局,歐盟都是有自己聲音的,如果説這個中東變局,一定要往前推動的話,那與其讓美國推動,不如歐盟至少要參與,甚至可能在某些地方還要起主導。

    2012年1月4號,土耳其外長達武特奧盧訪問伊朗。

    法國《費加羅報》在解讀這張握手照時説,內賈德熱情的肢體語言流露出,“對斡旋者的渴望與期待。”

    會晤中,土耳其承諾,絕不允許任何人利用本國領土發動對鄰國的戰爭。

    伊朗方面則表示,願意在土耳其與美、英、法、俄、中、德六國展開談判。

    而此前,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提議的談判地點也正是土耳其。

    其實,對於伊朗來説,談判永遠是第一選項。

    尤其是在今年,2012年3月,伊朗將迎來議會選舉。

    1月2號,據伊朗馬什雷新聞網(mashreghnews。ir)報道(http://www。mashreghnews。ir/),伊朗前總統、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主席拉伕桑賈尼的女兒法伊澤,上個月因參與反政府宣傳而被判刑6個月。

    華黎明:這個是2009年伊朗大選,發生的一場政治動亂留下的後遺症。

    2009年,伊朗總統大選期間,曾發生被西方稱為“綠色革命”的騷亂。

    當時,拉伕桑賈尼公開支持內賈德主要的競選對手,改革派領導人穆薩維。

    華黎明:拉伕桑賈尼實際上是,要求改革民生的這一派勢力的代表人物,但是較量的結果呢,拉伕桑賈尼又敗下陣來,現在拉伕桑尼亞尼的處境也很不好,哈梅內伊還是要對他施加強壓。

    相比之下,內賈德政府的壓力也不小。

    自從2009年內賈德連任成功後,伊朗經濟一直不景氣。

    從2010年12月起,伊朗貨幣裏亞爾的黑市價格已經貶值了50%,通脹率從去年三月的13.2%上升到19%。

    在美國簽署制裁法案後,伊朗民眾擔憂加劇。據《亞洲時報》援引一位伊朗經濟問題專家的話説,本週一,在伊朗的貨幣交易市場,甚至一度出現美元斷貨的現象。

    專家 吳冰冰:在西方的壓力越大的情況下,外部壓力越大的情況下,可能越是要促使國內的,不同的政治團體,進一步思考,你採取一種政治立場的時候,它的代價是什麼。

    康輝:伊朗和西方以及以色列一直勢同水火,但在歷史上,波斯商人和猶太商人卻是全世界公認最精明的商人。

    以色列的猶太人善於理財,伊朗的波斯人則善於識寶,知道什麼是最有價值的東西,以及如何在最適當的時候得到它。

    因此在伊朗和美國乃至西方鬥法的同時,我們又能感受到到雙方暗地裏的討價還價。

    至於結果,短時間內也許還難以看到。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