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俄迎十年來最大規模反政府示威 民眾不願被革命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3日 04: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數萬名市民和數千名警察在莫斯科的博洛特納亞廣場上證明:俄羅斯有公民社會,但我們不需要革命。”12日的《共青團真理報》在頭版頭條位置以紅色標題這樣描述10日發生在莫斯科市中心的示威活動。報道稱:“許多人參加了此次示威活動,但全過程沒有任何過火和挑釁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官方和反對派組織者對10日參加示威活動的人數統計數據分歧很大,但雙方都認為活動是在平靜的氣氛中進行的。

  十多年來最大規模反政府示威

  莫斯科市中心10日出現了俄羅斯近十多年來規模最大的示威活動,其核心口號是“誠實的選舉”。俄境內其他多個城市也同時舉行了類似示威。

  這輪由體制外反對派組織的示威活動,得到了莫斯科市政府的正式批准,是完全合法的。但其他城市出現的示威活動並非全都得到了當地政府批准。

  反對派在示威集會結束時提出了5項要求:釋放政治犯;取消國家杜馬選舉結果;解除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席丘羅夫的職務並對其進行調查;為所有政黨登記並實現選舉民主化;舉行新的議會選舉。

  俄羅斯聯邦級電視臺對相關示威都進行了報道。美、歐電視臺則進行了更為全面深入的報道。

  “可以表達不滿,不應號召革命”

  對這場示威活動,俄《生意人報》稱:“莫斯科人參與示威就如同過節一樣”。

  俄政治分析家巴拉諾夫評論稱:“任何人都不想讓事態尖銳化。近幾年最大規模的示威活動都進行得極為平靜。這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那就是社會主張公正,但反對動蕩。”

  但他也指出:“我還是擔心局勢有惡化的可能。數萬人上街!他們是形形色色的,既有民主主義者,也有自由派人士,既有狂熱的足球迷,也有同性戀代表。可以允許他們表達心中的不滿,但不應該是號召革命。”

  引發這一系列示威活動的導火索,是12月4日結束的俄羅斯第六屆國家杜馬選舉。部分民眾認為這次選舉中有舞弊情況。

  但示威活動組織者的目標卻不是僅限於此。記者發現,在示威活動中,有人打出了反普京的口號,試圖把民眾對現狀的不滿情緒引向普京個人和執政當局。

  對此,俄總統梅德韋傑夫11日首次在臉譜網站的個人網頁上作出回應:“憲法規定公民有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人們有權表達自己的立場。他們昨天正是這麼做的。一切都依法進行。這很好。但我不同意集會的口號和聲明。”

  另一方面,現政權的支持者計劃12日在莫斯科舉行支持普京和統俄黨的集會,其規模更大,預計有17萬人參加。

  美歐為之興奮 大談“俄羅斯之冬”

  早在杜馬選舉剛剛結束之際,歐安組織派駐俄羅斯的選舉觀察團還沒有來得及做出最終評價報告,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就已心急火燎地對杜馬選舉“蓋棺論定”,稱其為“既不公正也不自由”,呼籲“俄羅斯選民對選舉舞弊和操縱選舉的可信報道進行全面調查,也希望俄羅斯當局能夠採取行動。”

  英國外交大臣也説:“這個不公平的選舉問題是比較嚴重,希望俄當局認真對待。”

  大批美歐媒體也自覺跟進,充分報道並密切跟蹤此次選舉的舞弊話題。

  莫斯科幾天來接連發生的示威活動,當然也立即引起了美歐媒體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透過發達的美歐媒體,這一示威活動的“外溢效應”就此大增。

  美歐媒體在報道中總是有意無意地把莫斯科示威活動與“阿拉伯之春”式的街頭革命相提並論,甚至大有引導、引誘之嫌。更有美歐分析家作出大膽設計,希望這次“示威潮”能把還未消退的“阿拉伯之春革命熱潮”在俄羅斯成功地演成“莫斯科之冬”。

  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等地發生示威集會之時,美國之音毫不隱晦地使用了《抗議示威持續 “俄羅斯之冬”革命爆發?》這樣聳人聽聞的標題。

  華盛頓“已經花費了900多萬美元”

  更有“革命心切”的美國電視臺直接在對莫斯科示威活動的現場直播中大玩“移花接木”。據俄媒體披露,美國福克斯新聞甚至把雅典騷亂的場景植入“莫斯科騷亂現場”,把希臘無政府主義者向警察扔石頭和“凝固汽油彈”的鏡頭直接説成莫斯科街頭的實況。於是,其畫面上的莫斯科街頭就出現了棕櫚樹,莫斯科警察身上出現了“POLICE”的英文標誌,而莫斯科街頭的火藥味也隨之濃烈起來。

  有俄羅斯媒體報道稱,美國官方自己已承認,華盛頓為俄羅斯此次選舉“已經花費了900多萬美元”。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國總統大選的背景下,已玩不下去美俄關係“重啟”遊戲的奧巴馬很可能重拾“民主”牌對付俄羅斯,以在內外交困的氛圍中提升自己的國內支持率。

  不願“被革命”“外人別插手”

  對於美歐官方與媒體的興奮與抓狂,對於俄羅斯“被革命”的國際輿論造勢,多數俄羅斯媒體和政治分析家表現出相當的理性和冷靜。

  自由民主黨主席領導人直截了當地説:“雖然我們對選舉結果有不滿,但是還輪不到希拉裏來指手畫腳。”

  俄《觀點報》網站近日做了一個小調查,題為“你如何看待外國政治家評論俄國內發生事件的做法”。結果顯示,54.6%參與者認為這“非常讓人氣憤”,16.7%的人稱對此舉“不理解”,16.6%的人稱這種情況“有趣”,10.1%的人“贊同此做法”。

  蘇聯解體後這20年來的經歷,已足夠讓許多俄羅斯民眾明白:希拉裏和美國政府從來也沒有替別人著想過任何事情,希拉裏説那些“義憤填膺”的話從根本上就是為美國謀利,而非為俄羅斯爭民主,是想借題發揮而把俄政局“攪渾”,給普京的回歸之路“攪局”,最終把俄羅斯的崛起計劃“攪黃”,讓俄羅斯越來越虛弱。不少人公開表示,這才是美歐關注俄羅斯“民主問題”的真實目的。民主只是美國人給俄羅斯發展“使絆子”的一個比較順手的工具罷了。

  大國心理根深蒂固的俄羅斯人現在看得很清楚,回應得也很明白,那就是:“我們的事我們自己辦,外人別插手。”

  分析人士同時指出,對於選舉後暴露出的民眾不滿心態,官方應有所反思。

  統一俄羅斯黨總委員會主席團第一副書記伊薩耶夫已表示:“莫斯科市博洛特納亞廣場集會者抗議選舉結果或反對選舉本身,是自己的權利。表達這種觀點極其重要。他們的立場將會得到媒體、社會和國家的重視。但集會者應冷靜守法,不要受人挑唆。”

  知名記者科諾年科也指出:“網絡在某種程度上對民眾的不滿情緒當然有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此。問題的關鍵是,人們厭倦了他們天天所見到的一些現象。現在球在克裏姆林宮一方。他們看到了人民的不滿情緒,要與民眾交流,不要讓示威活動走入美歐希望的習慣模式。人們希望的是變化向好的方向變化。”

  顯然,杜馬選舉結果不可能在俄羅斯引發美歐希望看到的那種“革命”,也不會擋住普京重回克裏姆林宮的行程。但它無疑正在給俄羅斯的政治生態帶來新變化。

  本報莫斯科12月12日電

熱詞:

  • 革命
  • 反政府
  • 俄媒體
  • 民主
  • 大國心理
  • 美歐
  • 俄羅斯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