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奧巴馬就遇襲事件致電巴總統 是外交妥協象徵?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6日 22: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2月4日晚些時候,奧巴馬總統終於頂不住壓力,親自打電話給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裏,一方面強調11月26日美軍炸死巴邊防軍24名士兵一事並非故意,並對死難者表示哀悼,另一方面又強烈要求巴與美國和北約配合對此事件進行徹底調查。

  美國對“11 26”事件的表態,反映出一種矛盾的外交心理。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國防部長帕內塔、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將軍,先後發表談話,對此表示“遺憾”,但同時又催促巴方與美方聯合調查,除了美國駐巴基斯坦大使亨特外,美方始終沒有正式道歉,而奧巴馬總統在4日前始終沒有對此事發表公開看法,用巴基斯坦媒體的話説,美方拒絕道歉表明了“習慣性的霸道立場”,既不願意低頭認錯,又要巴方繼續與美合作。

  事件發生後,巴基斯坦在第一時間對美國採取了“適度反制措施”,巴關閉了其境內通向阿富汗的北約運輸線,要美方在15天內從巴境內的沙姆西空軍基地撤出人員,拒絕派團參加於12月5日在波恩舉行的有關阿富汗問題的國際會議。而美方的應對是,立即加速“備用”補給線;迅速加大從高加索經裏海和從波羅的海經俄羅斯再經中亞進入阿富汗的兩大戰略補給線的運力;于12月4日派飛機應巴方要求接回在沙姆西空軍基地的美方人員。看來,巴方的前兩招對駐阿美軍和北約盟軍並未産生致命的壓力,美方既未暴跳如雷,也未要巴“重開糧道”,似乎多少有點理虧。使美國真正感到壓力的是巴退出波恩會議,因為一旦巴基斯坦退出阿富汗和平進程,美國打了十年的反恐戰爭成果很可能付諸東流。近兩日,克林頓國務卿親自打電話給巴外長卡爾,要求“收回成命”,雖然美方仍未正式道歉,但總統和國務卿的輪番上陣已表明,美方無意聽任美巴關係惡化下去,試圖對巴表現一種外交克制。反觀巴基斯坦,並未有意讓國內的反美情緒升溫,而是採取巴方不與美國決裂,但要通過簽約來修訂現有的巴美戰略關係,以明確雙方的責任與義務。

  “11 26”事件的餘音依舊,但兩國希望繼續維繫戰略關係的願望是肯定的,兩國總統在電話中又重申雙方將繼續致力於推動雙邊關係。分析人士認為,奧巴馬總統為了明年大選獲勝和美國從阿富汗順利脫身以及阿富汗和平進程的最終實現,必須保持與巴的戰略關係,儘管美國政府很不情願這種很彆扭、經常發生利益衝突、多次擦槍走火的盟國關係,但事態的發展並非以美方意志為轉移。而巴為了其自身的經濟、軍事和安全需要,也無意與美國徹底決裂,巴基斯坦國內民眾雖然對美國和北約的轟炸行為義憤填膺,但抗議活動仍在可控範圍之內,巴國內輿論普遍認為,巴不能也無意與美國發生真正的戰略對抗。

  鋻於一系列已經發生的惡性事件,包括本 拉登遇刺、“備忘錄門”事件以及“11 26”事件等,都會在美巴兩國輿論界留下相互仇視的陰霾,今後雙方之間的互信度將進一步下降,但表面的戰略關係仍能勉強維持。(記者 周戎)

熱詞:

  • 總統
  • 美方
  • 奧巴馬
  •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