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歐美接連加碼制裁伊朗 專家提醒恐傷及全球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3日 14: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12月3日電 綜合消息,伊朗示威者11月29日衝擊英使館事件的影響持續發酵,目前,伊朗外交人員已全部離開英國。同時,歐美接連加碼出臺嚴厲制裁措施,雙方關係不斷惡化。伊朗是否會成為西方軍事打擊的下一個目標?這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此外,亦有專家指出,西方對伊朗的制裁可能傷及全球。

  伊朗外交人員全部離開英國

  11月29日,伊朗數百名學生在位於德黑蘭市中心的英國駐伊大使館附近示威,其中幾十人闖進大使館內部。示威者投擲石頭及汽油彈、拿下並焚燒英國國旗及館內文件,又揮舞拿走的英女王畫像。6名大使館職員一度被挾持,但在伊朗警方協助下獲釋。

  衝擊事件爆發後,英國外交部迅速做出反應,對此表示強烈譴責。作為回應措施,11月30日英國宣佈關閉伊朗駐倫敦使館,並限期48小時要求所有伊朗外交官離境;同時,西方各國紛紛響應,召回本國駐伊大使。

  據悉,此次抗議行動主要針對英國新近因伊朗核計劃而強化對該國的制裁。伊朗外交部在29日的聲明中對此表示“遺憾”,並正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此事。但此後有報道稱,當局11月30日釋放了11名幾天前衝進英國駐伊朗大使館的鬧事學生。

  英國外交部一名發言人2日證實,伊朗外交人員已全部離開英國。“我可以確認,今日下午早些時候,伊朗在倫敦的所有外交人員都已從希思羅機場離開。這與外交大臣黑格週三對議會的聲明一致。”這名發言人説。

  對於英國的一系列反制措施,伊朗政府亦作出強硬姿態,認為英國關閉伊朗駐英使館、驅逐伊朗外交官的決定“草率”,勢必將導致伊朗採取進一步報復行動。

  西方國家接連加碼嚴厲制裁伊朗

  在衝擊使館事件的刺激下,歐美近日接連加碼嚴厲制裁伊朗。西方大國發起對伊朗的制裁理由是懷疑其試圖發展核武器,但伊朗則堅稱其是和平利用核能。

  美國參議院1日晚以全票通過一項針對伊朗的嚴厲經濟制裁措施,其目的是切斷伊朗中央銀行與全球金融體系的聯絡。當天參議院以100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這項經濟制裁措施。此舉將制裁那些與伊朗中央銀行做生意的外國金融機構。

  據了解,這項制裁措施十分嚴厲,它將迫使外國金融機構掐斷與伊朗央行的交易,否則將在本質上被趕出美國金融體系。白宮批評説,此舉可能會使美國的盟友受懲罰,使其疏遠美國,而且還可能令石油價格暴漲,危及全球經濟復蘇。

  當天早些時候,歐盟國家外長在布魯塞爾也同意擴大對伊朗的制裁,決定對143個伊朗公司及37名個人實施制裁。不過歐盟各成員國外長們沒有就向伊朗實施石油禁運達成一致意見,原因是歐盟部分成員國進口大量伊朗石油,石油進口往往也攸關這些國家的重要利益。

  此外,美國和歐盟也譴責了11月29日發生的伊朗學生衝擊英國駐伊朗使館事件。美國總統奧巴馬指責伊朗政府沒有認真對待其國際義務,並揚言將會在短期內對伊朗採取決定性的行動。

  對於歐美的制裁措施,俄羅斯則表達出不同意見。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譴責西方國家對伊朗的“威脅”,認為聯合國不再可能制裁伊朗核項目,稱“非常強烈的相信與伊朗的協商應該繼續下去”。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出臺伊朗核報告後,歐盟和美國均已實施新制裁措施。

  伊朗局勢劍拔弩張 是戰是和牽動人心

  伊朗學生衝擊英國使館的“一時之快”,正使伊朗陷入“空前”孤立的狀態。伊朗和歐美國家的矛盾不斷加深,是否會成為軍事打擊的下一個目標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對此,有西方媒體分析稱,面對伊朗,西方從未有戰爭與和平的選擇,向來只有早開戰或晚開戰的選擇,前者意味著伊朗還很弱,西方的機會還很多;後者意味著伊朗強大了,甚至可能擁核,結果會可怕得多。未來幾個月,伊朗戰爭的戰鼓必然擂得很響。

  但也有分析認為,作為一個重要的産油國,伊朗擁有足夠的戰略儲備,來應付美國及其盟友的戰爭。現在擺在美國面前的選擇方案並不多,如果允許以色列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轟炸伊朗重要戰略設施,很可能會引發全面戰爭;如果採取空中打擊的方式,那麼美在中東地區乃至世界各地的戰略目標都將遭到襲擊。因此,美國除了在聯合國安理會推動有關制裁伊朗的決議之外,暫時不會有其它的行動。

  對於西方國家不斷加碼的制裁決定,有媒體直言最終將是一個“雙輸”的結果。分析指出,伊朗有近1/3的原油流入歐洲,美國的制裁對許多國際石油巨頭來説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如果一旦凍結伊朗央行資産,將導致國際油價迅速升高,國際油價有可能在短期內上衝到140美元以上,這將損害西方國家的利益。

  此外,亦有專家指出,美國和歐盟加大對伊朗的制裁肯定會讓目前的局勢火上澆油,甚至會推高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從而“傷及全球”。分析稱,美歐加大對伊朗的制裁,顯然是對伊朗學生幾天前闖進英國駐伊朗使館的行為作出的激烈反應。但可能受新的制裁影響的不只是伊朗人,未來一段時間,全球民眾或許都會為伊朗危機的升級“買單”。

熱詞:

  • 轟炸伊朗
  • 伊朗石油
  • 伊朗危機
  • 伊朗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