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外媒:美減赤談判失敗凸顯其政治痼疾 傷害經濟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5日 15: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11月25日電  美國國會削減赤字特別委員會(“超級委員會”)領導人日前宣佈,民主與共和兩黨代表未能在規定期限內就削減赤字問題達成協定,該委員會成立以來的減赤努力以失敗告終。

  從近日相關輿論來看,海外媒體普遍認為圍繞“超級委員會”的激戰凸顯了美國兩黨政治的痼疾。兩黨互相攻訐、互不信任、互不妥協,最終令談判陷入僵局。這會打壓市場信心,傷害美國經濟,進而影響世界經濟復蘇。

  《紐約時報》22日發表社論稱,談判失敗的惡果就是觸發自動減赤機制,這種“休克療法”會令本已陷入低迷的美國經濟難以承受。同時,決策者在赤字問題上“耗神”太多,無法集中精力應對美國面臨的嚴重失業問題。

  《華爾街日報》23日報道指出,如果美國議員和五角大樓設法規避削減預算從而引發政治鬥爭,執政不力的局面會令美國公信力下降,進而面臨信用降級風險。

  《華盛頓郵報》23日刊登了分析人士對美國政治體制的批評。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國現行體制下,預算案總是在各個利益集團遊説數月之後出臺,是各個議員之間利益交換和妥協的結果,而不是政府協調安排的産物。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誌網站23日刊登民主黨人士彼得芬恩撰寫的文章,稱美國民主已過渡到一種糟糕的議會制。正常的議會制下,國會如果難以跨越黨派分歧達成妥協令政策無法推行,至少還可以解散內閣提前大選,選民還有機會通過投票來擺脫僵局。而美國的政治制度允許少數派在參議院輕易阻撓多數派推行議案,但又允許多數派在眾議院決定引入議案。這樣一來,一旦兩黨都缺乏妥協精神,國會就會輕易陷入僵局。

  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社論稱,“超級委員會”的談判失敗並不令人驚訝。華盛頓與理智一點都不沾邊,更與“超級”兩字相去甚遠。該報認為減赤失敗具有現實影響:正當美國經濟初露復蘇苗頭之際,華盛頓可能給本已十分低迷的經濟增長前景再澆上一盆冷水。

  此外,美國斯坦福大學弗裏曼斯波利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弗朗西斯福山也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超級委員會”未能就預算達成協定,悲哀地反映出當今美國國內的對立局面,造成失敗的正是美國政治制度的特性。他認為,現在的美國奉行的是“否決政治”。當這種體制遇上被意識形態化了的兩個政黨時,就會導致政治癱瘓。

  日本《每日新聞》評論則認為,減赤努力失敗是美國政治機能存在問題的又一例證。美國政治家應正視這一現象,加快協調步伐。否則,美國可能面臨評級遭降、美元暴跌的前景,這將令世界經濟更趨混亂。

  《朝日新聞》指出,“超級委員會”談判關係到美國能否贏得市場信任,而談判失敗凸顯美國朝野政黨的巨大分歧。隨著明年總統選舉臨近,政黨對立只會加重,美國的信譽可能每況愈下。

  《讀賣新聞》認為,奧巴馬對減赤努力採取靜觀其變的立場,是想把決裂的責任推給共和黨,以有利於自己明年的總統選舉。不過,該報稱這是一場危險的賭博,因為經濟政策失敗可能使選民把不滿發泄到奧巴馬政府身上。

  《日本經濟新聞》評論認為,減赤談判破裂再次突顯出美國“扭曲國會”陷入機能不全的困境。民意兩極化使得兩黨難以作出妥協,美國民眾對於只考慮黨派利益的政治現狀非常不滿。在貧富鴻溝日益加劇的今天如何統一民意?美國政治的混亂也給民主提出了一個新課題。

  俄羅斯媒體普遍認為,減赤失敗與今夏提高債務上限談判一樣,根源都在於美國國會兩黨的政治博弈,這再次暴露了美國兩黨政治決策低效的痼疾。美國減赤問題久拖未決,將為未來兩黨之爭埋下更多衝突的種子,也將為本就問題叢生的美國經濟埋下禍根。談判失敗還將打擊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加劇市場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擔憂。

  墨西哥媒體認為,減赤談判陷入僵局表明美國政府在採取艱難決定時缺乏決心。目前的局勢會導致美國經濟雪上加霜,但兩黨目前還沒有能力克服在稅收和政府開支方面長期存在的深層矛盾。新加坡《聯合早報》也認為,民主與共和兩黨再次僵持不下,勢必加劇原已動蕩的國際金融市場。(綜合本社駐華盛頓記者劉麗娜、駐紐約記者戴曉崢、駐東京記者馮武勇、駐倫敦記者王亞宏、駐莫斯科記者劉愷、駐墨西哥城記者伍海燕、駐新加坡記者陳濟朋報道)

熱詞:

  • 外媒
  • 政治博弈
  • 超級委員會
  • 談判
  • 金融時報
  • 美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