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諾貝爾和平獎頒給3名女性:亂世女傑的和平革命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7日 19: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和平獎

  亂世女傑的和平革命

  她們生逢亂世,不甘泯于眾人;憑一己之力,振臂高呼,為女性爭權力,為國家謀和平,並贏得世界尊敬

  本刊特約撰稿/陳君

  “世界果能實現持久的真正和平,則女性必與男性一樣,在社會所有層面獲得影響發展的同等機會。”諾貝爾委員會主席、挪威前首相托爾比約恩亞格蘭説。

  10月7日,諾貝爾委員會宣佈本年度和平獎獲得者為三名女性:利比裏亞總統埃倫約翰遜瑟利夫、利比裏亞“和平運動”領導人萊伊曼古博韋,以及也門婦女權益活動家塔瓦庫勒卡曼。

  這是時隔7年後,諾貝爾和平獎再次頒發給女性,由一位女總統和兩位民間女領袖分享。

  有人説,她們生逢亂世,不甘泯于眾人;憑一己之力,振臂高呼,為女性爭權力,為國家謀和平,贏得世界尊敬。

  卡曼:吶喊改變暴政

  “通過非暴力形式,奮力爭取女性安全和女性全面參與和平建設工作的權利”,是諾貝爾委員會對這三名女性的共同評語。

  當地時間10月8日,也門總統薩利赫發表電視講話,承諾將在數日內放棄權力。從今年1月下旬開始,該國多個地區陸續發生反政府示威要求總統下臺,終結專制,實現民主。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今年4月提出旨在化解也門國內危機的調解協議,薩利赫曾先後3次同意簽署協議,但均未兌現。

  也門反對派對薩利赫“即將下臺”的暗示表示懷疑,嘲諷他的講話像是“為休假找理由”。其中,最激烈的聲音正是來自新晉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塔瓦庫勒卡曼。

  “薩利赫的表態不值得相信,”她對支持者説,“我們不相信這個人,在他真正交權之前,我們會繼續在街頭開展和平革命。”

  “和平革命”讓這位32歲的女記者成為風雲人物。也門政局在年初出現動蕩之時,卡曼即投入反對派陣營,參加示威,一度被捕。這起事件進一步點燃民眾的情緒,致使抗議活動蔓延至全國。

  卡曼是3個孩子的母親,也是最年輕的和平獎得主。她的家鄉是也門南部城市塔伊茲,這裡也是反對派的大本營。卡曼的父親曾在薩利赫政府中擔任司法部長。

  2005年她創辦了促進言論自由和民主權利的組織“不係鎖鏈女記者”聯盟。此後,卡曼經常領導遊行和靜坐活動。在接受美國《時代》週刊記者採訪時,她説,“我們正在向突尼斯革命學習,目標就是通過吶喊來改變政權。”

  卡曼的舉動無疑會得到西方世界的關注與好感,她被冠以“革命之母”的稱號。

  《中國新聞週刊》記者通過也門薩那大學的一些學生了解到,一般也門民眾其實不很熟悉卡曼和她領導的組織,“她的國際聲望可能更高一些”。

  諾貝爾委員會給卡曼的評語是,“在爭取女性權利、民主與和平方面起到領導作用”。德新社10月9日援引也門反對派網站的報道説,卡曼許諾要把獲得的諾貝爾獎金捐獻給人民,用於尋找“被薩利赫政府掠奪的”公共資金。但這一舉動,要等到薩利赫下臺後再兌現。

  瑟利夫:非洲首位民選女總統

  現年72歲的利比裏亞總統約翰遜瑟利夫,是本屆和平獎得主中知名度最高的。這位利比裏亞“鐵娘子”,人生起伏和祖國的苦難緊密聯絡在一起。

  1938年10月29日,瑟利夫出生於利比裏亞的一個小康之家。父親是部落酋長的兒子,也是國家立法機構的第一位本土律師。母親在殖民者家庭中長大,是一位大學畢業生。在文盲約佔總人口75%的國度裏,這樣的精英家庭實為難得,瑟利夫因此有條件接受良好的教育。

  和大部分利比裏亞女孩子一樣,瑟利夫17歲就結婚了。但她很快就離婚,獨自撫養和前夫所生的4個孩子。

  上世紀70年代,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後,瑟利夫回國從政,33歲時就擔任了內閣財政部長。80年代初,軍人多伊發動政變上臺,對原政府官員進行血腥清洗,瑟利夫開始了長期的流亡生涯。期間,她幾次回國參加競選,又幾度入獄,成為了著名的反對派。她還一度在世界銀行等機構任職,贏得國際知名度。

  從1989年到1996年,在查爾斯泰勒與多伊之間進行的第一次內戰中,瑟利夫站在了泰勒一邊,曾向其武裝提供了最多一萬美金的支援。以致多年以後,她不得不就此向民眾道歉,同時和泰勒撇清關係——在多災多難的利比裏亞,“獨裁”“吃人”“血鑽”“娃娃兵”“塞拉利昂內戰”……種種反人類的罪行都和“泰勒”這個名字聯絡在一起。

  “當時我在國外,這筆錢原本是用於推翻多伊的獨裁統治和人道目的。我被泰勒騙了……當我意識到泰勒也要搞獨裁的時候,立即站在了他的對立面。”

  1997年,在國際社會干預下,利比裏亞舉行大選,兵權在握的泰勒勝出,瑟利夫作為競選對手宣告失敗。多年後,她仍對那次落敗耿耿於懷,“離異獨身成了對手抨擊我的政治武器。在我們這個社會,一個女人如果身邊沒有丈夫,沒人會看得起她。”

  泰勒並沒有給利比裏亞帶來和平,恰恰相反,他的黑暗統治把國家推向深淵,內戰再起,直到2003年泰勒被迫下臺。幾年後,在荷蘭海牙,泰勒被推上了聯合國塞拉利昂國際特別法庭,成為接受該法庭審訊的第一位前非洲國家領導人。

  2005年,利比裏亞舉行了真正意義上的民主選舉。當年年底,“老祖母”瑟利夫率領團結黨贏得勝利,成為非洲大陸首位、也是當前唯一民選産生的女性總統。

  有報道稱,瑟利夫曾問加納總統約翰庫福爾,“你能接受一位女總統嗎?”庫福爾回答道:“我從來都沒把你當成女人。”

  上任後,通過多方談判,瑟利夫為利比裏亞免除了大量債務,將國家預算提高三倍以上;她還大規模調查腐敗行為,並創建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徹查內戰期間的種種罪行。

  “她以非暴力的方式努力爭取婦女兒童權益,並全面參與到和平建設工作中。”諾貝爾和平獎頒獎詞中如此寫道。在一些人看來,瑟利夫屬於改革派,倡導和竭力維護和平,同時著力經濟和社會發展,鞏固女性地位。

  利比裏亞目前即將舉行大選,瑟利夫希望能爭取連任。而反對派人士則指稱,瑟利夫把政府資金用於賄選。

  從政府到社會,利比裏亞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當前依然矛盾重重,和平依然脆弱。

  在獲悉得獎消息後,瑟利夫表示,這意味著利比裏亞為正義、和平和促進發展所作的努力獲得國際社會認可,“9年來在社會各階層的努力下,我們終於享有和平。特別是婦女,在長期受到輕視的情況下,還依然爭取自身權益。利比裏亞將繼續挑戰獨裁,捍衛和平。”

  古博韋:抗議表示不再退縮和委曲求全

  和平獎的另一得主、39歲的萊伊曼古博韋是瑟利夫堅定的支持者。

  1989年利比裏亞內戰爆發時,古博韋17歲,高中剛畢業。她原本打算在醫學領域深造,但戰火燒燬了一個醫生的夢想,卻給利比裏亞塑造了一位女權領袖。

  有西方媒體報道説,為反對泰勒挑起的內戰,古博韋曾組織一批信仰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女性,冒著隆隆炮轟一起祈禱,要求交戰雙方停火對話,以非暴力方式爭取和平。2002年她甚至發起“不與丈夫行房”運動,呼籲女性聯手發揮作用,敦促男性放棄暴力和戰爭。次年,利比裏亞內戰結束,13年間大約25萬人付出生命。

  也有報道説,2003年,古博韋和泰勒會面,迫使對方答應參與在加納舉行的和談,但和談遲遲沒有成果。於是,她採取了激進的行動,與200名女性前往和談地點示威,甚至威脅當眾裸露身體。此舉在西非被視為極惡毒的詛咒。

  利比裏亞大選期間,古博韋動員婦女走出家門投票,幫助瑟利夫獲勝。在獲悉同獲和平獎後,瑟利夫第一時間向古博韋表示了祝賀。

  據説,古博韋是通過手機短信得知獲獎消息。當時,她剛飛抵紐約,“我腦子裏迴響著對上帝的讚歌。我的工作就是為了自己和其他女性的生存。得不得諾貝爾獎,我都會做我該做的,因為我是這片土地上一個群體希望的象徵,而這片土地上能指望的已經不多了。”

  古博韋赴美是為了宣傳她的自傳《強勢,是我們的力量:姐妹情誼、祈禱和性如何在戰爭中改變一個國家》。這本書講述了她和姐妹們幫助國家“恢復理智”的故事。

  “調動和組織對立的種族和宗教的女性,終結了利比裏亞長期的內戰,並保障了女性參與選舉的權利”,這是諾貝爾委員會對她的肯定。

  “非洲婦女的苦難終於得到重視,婦女在結束衝突方面可以發揮特別的作用。”古博韋表示。

  10月10日,在利比裏亞首都蒙羅維亞的一個足球場,古博韋與瑟利夫熱烈擁抱,接受人們的致敬,“我們會繼續為提高非洲婦女的生活水平做出貢獻,”瑟利夫説。

  據法新社報道,古博韋在美期間曾聲援參加“佔領華爾街”運動的美國民眾。她鼓勵人們要堅持目標,“抗議是一種好的現象,表明人們不再退縮和委曲求全”。

  7年前,第一位非洲女性贏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她就是肯尼亞前環境和自然資源部副部長旺加裏馬塔伊。就在2011年度和平獎宣佈之際,馬塔伊的葬禮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行。此前幾天,她因癌症去世,享年71歲。

  馬塔伊是東、西非的第一個女博士。1977年,她發起了以保護婦女和環境為目的的“綠帶”運動。上世紀90年代,她因為反對開發商強佔共有土地,被肯尼亞當局監禁和鞭打。

  從《放下武器》一書的作者、國際和平署名譽主席貝莎蘇特納在1905年獲獎開始,迄今世界上已有15位女性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她們當中包括特蕾薩修女(1979年)、緬甸反對黨領袖昂山素季(1991年),以及伊朗律師希林艾巴迪(2003年)等傑出女性。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2011年度和平獎得主表示了祝賀。他説,曾親自接見過遭受性暴力侵害的婦女,目睹過婦女在建設、維護和平方面的重要作用,也聽到過中東北非等地區婦女要求公正和民主的呼聲,“諾貝爾委員會將和平獎授予這三位婦女的決定表明,婦女在促進和平事業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她們正在經濟、政治、決策方面發揮領導力。”

責任編輯:朱心蕊

熱詞:

  • 瑟利夫
  • 利比裏亞
  • 和平獎得主
  • 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