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加拿大華人撿傢具不感覺丟人 醫保完善政府買單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8日 05: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羽白和丈夫張謙的女兒。

加拿大魁北克的景色。

  人物檔案

  姓名:羽白(化名) 移民時間:2005年 移民地點:魁北克 移民方式:技術移民

  找不到工作,撿過傢具,也打過零工……一對移民小夫婦在加拿大苦樂參半的生活,移民的生活看起來很美,但個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蔚藍如洗的天空,純凈得容不下絲毫雜質,宛若霜雪的雲團,“仿佛《大話西遊》裏豬八戒驚嘆的棉花糖”。

  街道上綠蔭如蓋,兩旁是聯排的別墅洋房, 夢想的一切近在眼前,唾手可得。

  2005年6月,新婚燕爾的羽白和丈夫張謙移民到了加拿大的魁北克,目之所及,一切美好得難以言表。

  移民加拿大6年後,羽白感受到的,不僅是美好,也有生活的殘酷。她和丈夫自嘲為當地的“窮人”,找不到工作,撿過傢具,也打過零工。現在,他們的生活終於步入正軌,羽白也當起了幸福的全職主婦。

  為了留學而移民

  30歲的羽白原籍武漢,6年前她還是一名大四的學生。她一直希望前往巴黎學習時裝設計,並成為一名設計師。

  “移民加拿大純屬偶然。”羽白曾經對移民並無興趣,所有的移民宣傳單都是棄之了事。在她眼裏,國內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移民後一切從零開始,“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滋味肯定不好受。

  她原計劃和男友去巴黎進修完後,回國開創自己的事業,但一位朋友建議他們先移民加拿大再去法國唸書。“政府會給你們報銷一部分學費,如果留在加拿大求學,政府還提供生活費。”朋友説。

  朋友為他們算了一筆賬,移民所需的仲介費、語言培訓費、登陸費用等加起來僅僅6-7萬人民幣,而留學僅保證金就需要60萬。移民的學費是留學生的四分之一,還能向政府貸款。

  這番介紹讓他們心動不已,“很多人留學是為了移民,而我們反其道而行之,移民是為了讀書,因為這能節省不少錢。”羽白笑著説。

  她開始改變對移民的抵觸情緒,關注各種移民信息。“那些移民的負面宣傳,我都不以為然,推崇移民的,我看著心裏就樂滋滋的,感覺那就是我的未來。”她回憶道。

  張謙的專業是土木工程,在加拿大屬於需求專業。經過兩年的準備,羽白和張謙很順利就通過了材料申請和面試,以技術移民的方式,拿到了加拿大的綠卡。

  撿傢具不丟人

  剛剛“登陸”加拿大的時候,這對年輕夫妻除了兩個行李箱,幾乎是一無所有。雖然他們在當地一位朋友的幫助下解決了住宿問題,但置辦傢具成了棘手的頭等大事,“至少我們得要張床吧。”

  加拿大的傢具價格昂貴,一個普通床墊價格就高達600-1000加幣,價格比他們一個月的房租還高。即使最便宜的宜家傢具,價格動輒上百。

  羽白逐漸發現了一條“節省之道”上街去撿。當地人常常將不用的傢具擱置在人行道邊上或自家院子外,以便有需要的人自行取走。如果傢具或家電已經損壞無法使用,有的人還會貼上字條説明。

  為此,羽白常常和丈夫上街“溜達”。“當時臉皮薄,白天不好意思撿,一般都等到黃昏後,今天撿個椅子,明天撿個櫃子。”每天傍晚的散步,成了他們必不可少的活動。

  “家裏的床就是我們從街邊撿回來的。”羽白回憶説。所謂的床,其實只是一個大木頭盒,上面鋪上薄薄的海綿,自己在下面動手安裝一個簡易床架。他們就在這張撿來的床上睡了5年,直到2010年搬家時才購買了新床。

  “撿東西在這邊很常見,本地人也常撿,有些人是因為節儉,而有些人則為了環保。”在她看來,撿傢具並非丟人的事情,但很多中國移民因為面子和觀念問題,不願“撿破爛”。

  時間久了,她還總結了一套撿傢具的秘訣:“要常去中産區或富人區"碰運氣",在那裏常常可以撿到質量上乘,甚至九成新的傢具。”撿傢具還得學會挑時間,7月1日是加拿大的搬家日,那天前後一般都會“收穫頗豐”。

  漫漫求職路

  魁北克80%的人口為法國後裔,是北美地區的法國文化中心,官方語言是法語。儘管移民時通過了語言關,但到蒙特利爾後,他們發現,語言成為他們很大的障礙。

  移民後他們基本沒有再學過法語,生活用語仍然是英語。為了適應當地的生活,到加拿大的第二年,羽白的丈夫張謙申請碩士課程時,能選擇的學校非常少,因為當地只有兩所大學以英語授課,最後他只被其中一所錄取。

  2008年5月,即將畢業的張謙四處投簡歷,很快他就接到第一個電話面試。“我只能愣在那裏,結結巴巴地説幾個法語單詞,最後只能用英文説句抱歉。”張謙回憶到。對方告訴他,招聘的唯一要求是掌握法語。

  錯過第一次機會後,張謙很久都沒有面試通知。在蒙特利爾僅僅掌握英語,很難找到工作,不少公司在篩選簡歷時,英語簡歷會被直接扔進垃圾桶,張謙的很多同學畢業後就直接去了多倫多。

  2009年10月,張謙獲得了一次前往渥太華的面試。但面試後,對方告訴他,他們選擇了一個有工作經驗的當地人。“不得不承認,在加拿大找工作,本地的工作經驗永遠是第一位的。”張謙説。

  找工作的兩年是他們最苦的日子,不僅因為經濟,更因為巨大的心理壓力。羽白説:“那個時候,我們正過著沒房子有破車,沒存款有借款,沒工作有書念的日子。”

  羽白曾羨慕地向丈夫描述一間她見過的大房子,希望女兒能在那樣的大客廳玩耍。張謙一句“那你直接去住那個房子”的玩笑話激怒了她,“你自己沒本事讓妻子和孩子過好日子,還嘲笑我!”隨後便是長時間的沉默。“那句話真的很打擊我。”一番冷戰後,張謙只是紅著眼眶,抱著哭泣的妻子,互相安慰。

  2009年7月,羽白的母親不幸被查出癌症,老人家最大的心願便是女婿能儘快找到工作。2010年2月,張謙終於被魁北克第二大建築公司錄取,成為一名助理工程師,年薪5.3萬加幣。

  現在,他們海外漂泊的生活終於安定了下來,這對年輕的夫妻已經計劃明年3、4月份在蒙特利爾市購買一棟別墅,真正開始“落地生根”。

  “牛奶會有的,麵包也會有的,只是不要心急。”羽白髮出燦爛的笑聲,轉頭向窗外的遠方望去。

  加國生活

  “孩子是政府的,不是個人的”

  “加拿大的福利非常好,尤其是醫療保障非常完善。”體弱多病的羽白移民後對此深有體會。2007年,她在醫院做身體檢查時,意外查出癌前細胞病變,需要進行手術。因為手術預約已滿,她被安排在6個月之後進行手術。

  張先生説:“我當時急壞了,就跟護士求情,能不能將手術時間提前。”醫院經過協商,將羽白的手術提前了四個月,而且他們無需承擔任何手術費,僅憑一張醫療卡。

  “除了自己要承擔25%的藥費外,所有的治療都免費,包括在醫院吃飯。”羽白説,只要是列入政府醫療保障範圍的疾病,患者都無需支付治療費用。

  2011年7月,他們第二個女兒出生時,在醫院所有的開銷,只是每天12加幣的停車費。

  “加拿大有一種説法,孩子是政府的,不是個人的。”羽白介紹説,所有的孩子18歲以前看病、買藥都由政府買單,但孩子12歲以後看牙醫就得自己掏錢了。

  雖然醫療保障完善,但看病並不如想象中簡單。有天夜裏他們被野貓咬傷,手腳都腫了。張先生説:“早知道醫院看病要等很久,我就叫了救護車,以為不用等。”豈知他們仍然從晚上10點等到第二天中午12點,結果醫生稱這裡的野貓沒有病毒,不用打狂犬疫苗,只需包紮下傷口,買點消炎藥。

  在加拿大看病有三種選擇,病人可以選擇家庭醫生,但這种醫生少,尋找困難,耗時長;還可以前往社區診所,但只能治療簡單病症;或者去醫院,但如果不是急診,候診時間長得離譜,羽白説。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馮中豪

  作者:馮中豪

責任編輯:陳琰

熱詞:

  • 醫保
  • 傢具價格
  • 登陸
  • 窮人
  • 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