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英國騷亂再思考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5日 02: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參與掠搶的不光是被所謂的社會底層,也包括中産階級。紳士之國怎麼了?

  中新網8月14日電 英國多個城市連日來發生騷亂,因打砸搶燒被捕者達上千人,新加坡《聯合早報》14日撰文稱,騷亂暴露出英國這個多元移民社會在長期面對經濟不振、前景不明時所積壓的種種深層裂痕。讓人關注的是,參與掠搶的不光是所謂被邊緣化的社會底層,也包括白人和中産階級。報道指,這不是一場為奪取麵包而發生的“革命”。英國這個“紳士之都”,生病了麼?

  “紳士之都”爆發騷亂

  報道稱,英國這段時間內憂外患不斷,加上削減公共服務和教育經費等一系列不受歡迎的措施,導致士氣低落,不斷有學生和工作人士上街示威,這一個星期來的騷亂、掠奪和燒戮更如水破沸點,將政府與人民之間的矛盾推向高潮。雖然騷亂只局限在英格蘭的幾個城市如倫敦、伯明翰和曼徹斯特,但其涉及的人數之多、性質之惡劣、暴徒態度之囂張,讓人不敢相信這竟發生在“有紳士風度、文明有禮”的國際都會。

  據報道,倫敦一些拘留所人滿為患,處理小型案件的各社區推事庭不勝負荷,甚至要通宵開庭。諷刺的是,政府去年才宣佈因財政不濟要關閉英格蘭和威爾士的93個推事庭。

  事件的導火線發生在8月4日晚上,警方在倫敦北部托特納姆開槍打死一名29歲黑人,警方稱此人拒捕還開槍襲警,獨立警方投訴委員會隨後介入調查。事件發生後,當地一些人就開始蠢蠢欲動,一場和平示威迅速升級為暴動,暴民開始燒警車和商店。接下來,包括伯明翰、利物浦和布裏斯托等城市也發生騷亂。

  至今備受媒體關注的事件包括:3名伯明翰的伊斯蘭教年輕人因在當地時間週三清晨保護社區裏的油站和商店時,被暴徒開車撞死,肇事者逃匿。其中一名年輕人的父親當場為兒子施以心肺復蘇術但無效。他後來在記者會上痛心呼籲各族群不要以怨報怨,以免引發種族危機。至今已有4人因此被捕,其中最小的才16歲。

  警方承認在事件初始判斷錯誤,以為是一般的騷亂,沒有採取足夠應對。但隨後,警方加強了戒備,派出1.6萬警力在倫敦巡邏。報道指,此舉果然奏效,之後倫敦地區就沒有再發生嚴重的掠奪事件。警方還把嫌疑犯的照片公佈在媒體上,希望家長或認識的人舉報他們。

  暴徒盯上大型商店

  正在休假的英國議會11日緊急復會一天,首相卡梅倫言辭強硬地譴責暴徒的醜惡行徑,並加強警方的執法權限,包括有權實施宵禁、使用水槍、橡皮子彈、要求人們脫下遮住面部的面罩、面具及在必要時封鎖社交網站等,但具體要如何封鎖無所不在的新媒體,讓人感到好奇。這些網站在這次暴亂中被人用來組織掠奪行程。一名南倫敦的外賣中餐館員工小李(22歲)告訴記者,掠奪事件最嚴重的星期一晚上,她的朋友在社交網站“臉譜”(facebook)上看到有人打算晚上到這帶搶商店後提醒她要小心,結果附近的超市果真被搶。但她説,自己的餐館並未受影響。

  她説,暴徒的目標是大超市、大連鎖店,比如附近的特易購(Tesco)、廉價店Argos和電器店Currys。她説:“他們也知道這些店裏才有值錢的,而且也不是針對外來人員的,比較多是不滿政府。”

  報道指,特易購店家把原本20~30米長的玻璃外墻用厚木板封死,並在木板上貼上很多告示,説“這間店晚上不留現金或值錢的商品”。一名職員説,他們的確是晚上把值錢的貨物搬到倉庫去。他也説,9日晚上,有人砸破窗戶偷了些東西,雖損失不大,但是店家還是要以防萬一。記者看到,購物的人潮並不多,沒有出現囤貨的現象。

  英國社會陷“病態” 白人中産階級加入騷亂

  報道分析稱,騷亂事件雖然正逐漸平息,但它卻像“X光”一樣,暴露出英國這個多元移民社會在長期面對經濟不振、前景不明時所産生的種種積累起來的深層裂痕,但讓人費解的是,參與掠搶的並不只是所謂被邊緣化的社會底層,也包括白人和中産階級,而且他們中許多人相當年幼,最小的一男一女只有11歲。

  據悉,英國的電視新聞中不斷播出這些青少年中的有些人步入法庭時,一副吊兒郎當、毫不在乎的神情,還有的在鏡頭前豪言:“這是至今最好的示威!”

  首相卡梅倫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社會中的某些人群不僅是破裂,而且老實説,是病態!這部分人完全不負責任,他們覺得世界欠他們的。”

  他也説:“看到那些年輕人在街上打砸搶掠,還面帶笑容,這完全是不負責任、管教不週、缺乏教養、沒有道德的行為,這是我們需要改變的。”

  報道認為,這番描述不但不是卡梅倫對自己國家的憧憬,更是對他幾個月前提出的“大社會、小政府”願景的一記棒喝。卡梅倫鼓勵人們對社區和國家負起更多責任,自動自發地改善生活,當時就被詬病是為接連裁減慈善和社會團體的資金而“找臺階下”。

  《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以《我們的病態社會》(Our Sick Society)的大標題作為封面,重點報道了原本屬於該“主流人群”的暴徒,他們中,有的是小學助理老師,有的家住洋房、A水准考四科A*的富家女。報道指出,他們中很多都是白人,而且都有工作。

  在這樣的情況下,難怪卡梅倫要把矛頭指向教養和道德缺失,但一向直言的英國媒體並不買賬,他們認為首相把矛盾引往社會道德和家庭層面,無非是要去政治化,回避政府的失職。暴徒中很多的確來自社會底層的事實是無法回避的。

  一名11年前從尼日利亞移民到英國的大學生告訴記者,政府把開支東裁西減,關閉圖書館和游泳池,這些人失去飯碗不説,也確實閒得慌,只好借機泄憤。

  年輕人借暴動泄憤

  英國廣播公司(BBC)針對56名被告的調查顯示,超過八成是29歲以下的年輕人。英國的青年(18-24歲)失業人數逼近百萬,16-17歲少年失業人數也近22萬人,都比90年代高出許多。

  諷刺的是,這個每年吸引大量國際學生的留學大國,卻似乎教不好自己的年輕人,一名在保守黨 大會上揭露英國教育問題的前教師在博客上説,英國有17%的15歲少年屬於功能性文盲,他們無法辨別對錯。再加上原本就窮,所以專搶名牌體育服裝店以滿足虛榮心。

  英國廣播公司列舉出造成暴亂的十大原因:長期依賴社會福利、社會排斥、單親家庭缺少父親作榜樣、裁減開支、警力薄弱、種族歧視、流行文化助長暴力、消費主義、機會主義和社交網站,其中很多屬於間接因素,學者認為,政府執政方式才是直接誘因,值得深刻反省。

  赤字創二戰以來最高紀錄 削減公共開支暴露體制脆弱性

  政治與公共政策學家鄧利維(Patrick Dunleavy)撰文説,這次騷亂凸顯英國作為一個國家的脆弱性,他分析稱,自1997年以來首次拿回執政權的保守黨政府,在跟之前工黨政府處理經濟危機不當的對比下自我感覺良好,有些傲氣十足,而且他們一直認為管理政府並不難,不需要太多人力,因此在施政過程中顯得散漫,甚至輕率。

  自去年聯合政府上臺後,英國迅速出臺了大幅削減公共開支的緊急預算案,擬在2015年之前實施削減1130億英鎊鉅額的公共開支,並通過增加稅收實現財政平衡。

  英國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截至去年3月的上一財年,英國政府財政赤字已高達1454億英鎊,創下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高紀錄。

  鄧利維説,政府凍結公務員兩年不加薪,但沒意識到他們也需要拉攏這些人替他們辦事,他們減少警方的經費,又把學費調高兩倍,在面對種種批評時,還是認為這些特別利益可以被犧牲。

  他指出,管理者需要得到被管理者的同意,在一個靠極少經費運作的行政體系中,一旦出現差錯,就會暴露出體制的脆弱性。在這樣的社會當中,各方脆弱地維繫著運轉,更需要公共服務人員勇於付出。因此,政府需要重新啟動公務人員薪金的磋商,並認真聆聽群眾的聲音,改善公共服務與公民社會的關係。

  報道稱,看來,雖然卡梅倫“大社會、小政府”的倡議聽起來雖然有吸引力,但政府要真的從中剝離開來,就如“病去如抽絲”一樣,不是立竿見影能辦到的。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責任編輯:NN041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英國教育
  • 卡梅倫
  • 英國議會
  • 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