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記者重訪日本災區 民眾稱重建進展與國力不稱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0日 0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目前,即使在遠離地震災區的日本南部城市,也只有中小學生才是旅遊的主力。                           林亞茗 攝

  南方日報記者 曹斯 林亞茗 日本報道

  被稱為日本國難的“311”東日本大地震,及隨之而來的海嘯、核泄漏帶來了史無前例的破壞和污染。震後四個月前後,南方日報與日本的中文媒體《中文導報》合作,走進日本民眾。對重建家園之路,他們大多感到遙遠而漫長。

  南方日報記者深度回訪日本,走街串巷,深入城鄉。日本依然秩序井然,民眾生活如常,而他們對家園、對未來、對情感的各種微妙變化卻正在醞釀。

  情緒重建工作讓人樂觀不了

  6月22日,南方日報記者抵達日本的第二天。當地媒體關於福島縣南相馬市災區的一則報道稱,一位年過九旬的老婦因對核泄漏事故遲遲無法結束感到絕望,選擇上吊自殺。

  她在遺書中寫道:“我去墳墓裏避難了,對不起……老人們在避難時成為大家的累贅。”

  在災區,儘管重建工作漸上軌道,但不少日本民眾認為“太慢了”,地震災區仍瘡痍滿目。媒體評價,“其恢復與重建的速度,與日本所擁有的國力是不相稱的。”

  當地媒體給出了一組數字:由日本紅十字會主導的救災義援金髮放工作,在震後百日僅僅完成了15%;受災地區的瓦礫和廢墟清除工作雖然有所進展,但宮城縣沿岸災區的清理作業僅僅完成了15%,所以政府期望在8月底基本處理完畢的目標要實現並不容易;在災民臨時住宅建設方面,僅岩手、宮城、福島三縣預計需要52000戶,但由於建設用地難以確保等多種原因,迄今完成不到一半,入住的災民更少;在東北三縣,98%漁港已損毀,沿岸地區的水産業和農業受到毀滅性打擊,如何復興尚未得出結論……

  在遠離災區的日本南部,似乎看不到多少災難的影響。人們的生活如常,只是商店和寺廟擺放著捐款箱。在京都的一家水果甜品店,優雅的老闆娘聽説我們是中國記者,馬上説:“中國人喜歡到日本來旅遊,地震海嘯後他們會擔心。你們親自來看看,這裡是安全和安定的。影響最明顯的,是政府強調節能省電。”的確如此,從地鐵站到辦公樓,都有關於節能的啟事。地鐵站在白天關閉了多餘的燈,空調的溫度調高了,連車次也有所減少。

  也有人仍心存擔憂。“幾個月過去了,情況叫人樂觀不起來。”南方日報記者在京都一家庭旅館遇到美穗——— 一位年輕的日本女子。因擔心核輻射影響,她離開故鄉東京南下,踏上陌生的旅程。

  我們見面當天,她已在這一家庭旅館待了兩周,一直等待工作的機會。“我感覺已經沒法在東京生活了,總是提心吊膽,情緒不樂觀。我希望在京都找到一份新的工作,開始新生活。”

  去留富人紛紛到海外購房

  國際輿論大都集中討論日本經濟是否衰退等宏觀問題,對民眾的實際生活狀況等微觀場景關心不多。不過網絡上卻充斥著對日本民眾大批移民的猜想。

  據媒體報道,震後百日巨大的受災規模已逐漸清晰,約達日本GDP的6%,拖累經濟發展已是不爭事實;此外,余震多發,人心惶惶,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的核泄漏危機,要完全解決遙遙無期……

  在日本生活多年的《中文導報》執行董事歐陽樂耕篤定地告訴記者,“雖然遇到地震,但大多數人也不會選擇移民。即使在災區,由於日本有強大的財政儲備,災民的生活是不成問題的。”不過,歐陽樂耕也直言,不少富裕的日本人已在美國夏威夷和澳大利亞黃金海岸買了房子。

  桝本智佳子,這位土生土長的日本人對家園的變化卻有另一種理解。她説,相比起上世紀60年代左右的“黃金時代”,如今日本人的隱忍、社會的淡然讓人覺得沒勁。加上地震海嘯後,人們對環境的危機感增大,因此持有換換環境想法的日本人不在少數。“尤其在對下一代培養上,這點顯得更為突出。一些日本人自己可能不會考慮移民,但會很早就送孩子到國外唸書,也希望他們將來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發展。”

  婚姻地震激發感情再思考

  災難已過,難以平復的是心靈。

  地震發生時,年近四旬的劉月正在工作,孩子在附近上學。巨震後,她唯一念頭就是衝去學校接孩子。

  劉月的丈夫在美國出差。因時差關係,劉月撥通電話時,丈夫正在睡覺。“一聽説地震,他只寬慰了兩句。不過,當時他或許還不知道有這麼嚴重。”

  往後的日子,由於發生核泄漏危機,華人爭相歸國,一票難求。劉月和丈夫通話,希望在混亂中尋求一絲安慰,也希望他能提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更希望他回來,但丈夫卻一直説“沒事”,提到讓他回日本,丈夫只説“沒必要”。

  國內親人快擔心成心臟病了,幾度催促劉月回國。對此,她一開始還有些猶豫,但想到丈夫的漠然,便當即買了兩張高價機票,領著兒子飛回中國。

  劉月第一次想到了離婚。“兩人也曾因為價值觀不同而爭執,如果放過彼此輕鬆上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此時的劉月,認為婚姻是一種累贅。

  當然,也不乏和劉月截然相反的例子。“311”地震發生後,一股結婚潮也在涌動。

  在東京工作中國籍的胡艷和男友小丁上演了一齣如《傾城之戀》般的愛情。

  胡艷一直認為,嫁給沒車沒房的男友小丁會委屈。然而在3月11日,一切通信方式切斷時,小丁排除萬難步行到新宿車站,找到胡艷。因擔心余震,兩人還搬到了一起。小丁為了心愛的女子,在人人逃離的時候,放棄了回國機會,選擇留下陪伴。

  胡艷想到和眼前人結婚,哪怕曾經猶豫。“好像一對各懷心思的男女,在突如其來的災難中,誰也沒離開誰,於是決定廝守。”胡艷説,災難發生前,物質條件淩駕於情感之上,目睹了生命的消逝和損毀,人生原有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也在改變。

  ■延伸閱讀

  日本旅遊復興路漫長

  復興,是連月來在日本的熱詞。

  7月16日,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東京舉行的日本體育協會和日本奧委會(JOC)成立100週年紀念儀式上正式宣佈,東京將申辦2020年夏季奧運會。東京都政府將2020年夏季奧運會定位為“復興奧運”,還考慮在災區舉行部分比賽項目。

  從事文化産業的華人企業家歐陽樂耕先生告訴南方日報記者,申辦奧運很可能只是石原慎太郎的個人秀。石原秉承的執政原則是刺激消費,拉動內需。至於民眾對此是否感興趣,還有待觀察。

  不過説到復興及復興之難,作為外國記者最直觀的感受還是在旅遊業。今年,來日本海外的遊客明顯減少。尤其是櫻花盛開的季節到來之前,日本發生了地震和海嘯,許多有到日本旅遊計劃的人紛紛打了退堂鼓,令這個花季大大失色。

  日本在災區地方形象的推廣,動作很大。在東京,繁華的車站多有東日本旅遊線路打折套票的促銷廣告。在上野公園旁邊的地鐵站大廳,陳列著青森的特色食品、用品和旅遊線路的推介資料,並當場舉辦特色農副産品的展銷,但似乎現場反應平平。

  震後,來自仙臺的旅遊電子雜誌廣告,也成為了南方日報記者郵箱的“常客”,發件人是曾在日本駐穗領館任職的日本官員。他幾個月來鍥而不捨地推廣,令人有些感動。

  日本借助多種途徑復蘇旅遊業。但數據顯示,日本觀光業的復蘇緩慢。日本政府的統計數據顯示,5月份外國遊客同比減少五成以上,其中來自中國旅遊者減少近一半。

  在東京、神戶、京都、橫濱、奈良等日本旅遊熱點,受訪的日本民眾也坦言,旅遊業要恢復到地震前水平,恐怕還得一兩年。

責任編輯:李漢森

熱詞:

  • 日本災區
  • 重建
  • 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