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日本災後重建調查:靠海重災區重建約需10年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3日 05: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岩手縣宮古市,工人正在分類清理小山一樣的海嘯垃圾。

岩手縣宮古市街頭寫著“可解體”字樣的房屋。

岩手縣宮古市,日本的漁船正在集中打撈已經飄到遠海的海嘯垃圾。

②岩手縣宮古市街頭,工人正在重新粉刷修建被損毀房屋。

③仙臺港,遺落在廢墟中的動漫玩偶。

日本大地震 回訪系列報道之二

  本報記者直擊宮城岩手縣災區:垃圾如山積水難除

  “日本人不怕地震,但怕海嘯。”在經歷了這次“地震+海嘯”的災難後,不少日本災區的居民如是感慨。

  這是個地震頻發的國家,建築防震技術堪稱世界一流,在今年3月11日的那場地震中,牽涉到的建築損失輕微;但隨之而來的海嘯卻把所過之處的房子整棟推倒、甚至連根拔起。對於海嘯,日本人和中國人此前都並不熟悉,為了全面認識這種恐怖的災難,記者近日重回日本海嘯災區,試圖通過實地走訪,還原3月11日的恐怖時刻,並了解災民們目前的生活狀況。

  氣仙沼市:

  海嘯越“紅線” 地面陷一米

  6月4日,記者從仙臺乘坐火車來到重災區宮城縣氣仙沼市,海嘯帶來的破壞力顯然與單純的地震不同:距氣仙沼海邊較遠的火車站一帶毫發無傷;向海岸線一路行進,災難的跡象仍不明顯。有的家庭,甚至連花園裏的花花草草都安然無恙。

  防地震有經驗防海嘯無力

  直至走過一段長長的下坡路,一幅宏大的慘景才映入記者的眼簾:分崩離析的房屋越來越多,汽車殘骸七零八落,廢墟裏雜亂地堆著各種被海嘯吹飛了的家電和生活用品……

  離海的距離和所處的地勢,決定了各戶家庭的受災程度;而在同等條件下,房屋本身的構造也頗為重要。有的房屋,左鄰右舍均已倒塌,它卻孤零零地堅持屹立在那裏,似乎並無大恙。當地災民告訴記者,出於傳統和防震的考慮,當地的不少房屋在建造時都大量使用木材和鐵皮。地震襲來時,這類房子能有效分解來自地底下的力量,防震非常有效。

  3月11日的地震對氣仙沼的破壞力有限,但隨之而來的海嘯卻讓這些防震設計考究的老式房屋在強大的衝力下敗下陣來。佐藤女士家的豪華別墅便是如此,她指著屋前的“空地”説,那裏原本是一排木結構的房子,已經被海嘯衝得不知所終了。她諮詢過建築公司,得知只要花1000萬日元(約合80萬元人民幣)左右加以修葺,她家的房子就還能住。

  部分日本老式建築“防震不防海嘯”的特點在一個細節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廢墟裏,一個橡膠彈簧墊牢牢地立在地面上,這本應是安裝在房屋支柱下用於防震的裝置,可如今,彈簧墊上的建築框架已被海嘯衝到了幾米開外,只剩下它孤零零地依然立在那裏。

  有棟兩層小樓,受災情況讓房主哭笑不得:一樓被海嘯“鏤空”了,但梁柱未損;二樓完好,他卻因為樓梯垮了而上不了二樓。

  氣仙沼市政府廣報課公務員佐藤哲指著地圖對記者説:“對於海嘯,我們並非毫無考慮和防範。你看,這張多年前製作的地圖上畫了一個大紅圈,本來我們分析認為即使發生海嘯,受災範圍也不會超出這個紅圈。誰知,這一回的海嘯卻大大地‘越界’了,損失超乎我們的想象。”

  此前,岩手縣廳災後重建局的宮卓司向本報記者坦言:“面對海嘯,人類幾乎無能為力。”

  政府層面對海嘯有所考慮,而災區民間對海嘯的認識幾乎等於零。64歲的市民佐藤是土生土長的氣仙沼人,他説不僅自己長這麼大沒經歷過海嘯,就連90歲的老母親也沒經歷過:“3月11日災難發生時,當時的直覺告訴我空氣中的‘味道’有點怪。果然,傳來一陣驚叫聲,我頭腦一時反應不過來原來是海嘯來了。”

  地面下沉 海水淹路

  越往“紅圈”範圍內走,記者切身感受到的“水汽”越重,漸漸的,仿佛置身一片沼澤之中。道路、房屋的地板、坍塌的梁柱墻壁和廢墟裏的雜物都半泡在海水之中,並散發出一股臭味。災民告訴記者,受災前,各家的冰箱裏都放了許多海鮮、肉製品和瓜果蔬菜,災後冰箱壞了,這些東西都腐臭了。

  出現在記者視野裏的汽車殘骸越來越多,64歲的佐藤哲告訴記者,海濱一帶曾是當地中産以上階層購置土地、建築家宅的首選地段。當記者接近海邊時,發現腳下的路是新鋪的石子路,路基很高,路的四週全是水。佐藤哲透露,這場“地震+海嘯”讓該市靠海的兩塊半島狀的區域出現了明顯的地面下沉,其中一塊下沉了六七十厘米,另一塊下沉了足足一米。記者在碼頭邊找到了那塊下沉了一米的區域,在茫茫海水中,隱約有兩條黃線浮現,定睛一看:那是一條柏油路,如今被淹在了水下。當地政府擔心海水的不斷衝擊會擊垮他們臨時鋪就的石子路,便在石子路靠海的方向紮下了一排結結實實的沙袋,可眼下沙袋已被水淹了大半。

  氣仙沼市共有人口7.3萬人,據該市市政府的推算,此次災難致968人死亡,519人失蹤。災難距今已過去3個月,失蹤的親友們基本上已無生還可能。因此,失蹤人數實際上已可併入死亡人數。

  廢墟清理是道坎 與垃圾分類並行

  從岩手縣到宮城縣,當記者詢問當地公務員災後重建的時間表時,得到的答覆均是“不確定”。擺在災區政府面前的首要難題就是廢墟的清理。

  在岩手縣宮古市臨時搭建的魚市場邊上,高高堆積的“垃圾山”觸目驚心,幾輛叉車正在“不緊不慢”地對垃圾進行分類,木材堆一起,金屬堆一起,塑料堆一起,輪胎堆一起……這些工人都隸屬於一家名叫“陸地建設”的公司,受政府委託到那裏進行作業。一名工人告訴記者,僅那一片“垃圾場”就有20萬噸垃圾,需要處理好幾年這還不是宮古市因災所産生的垃圾的全部。垃圾在清理環節就進行分類,分類後可第一時間運到回收公司處理和再利用。

  垃圾清理,是日本完成災後重建需要跨越的第一道門檻。據統計,3月11日的“地震+海嘯”總共給日本災區製造了3000萬噸垃圾。不僅宮古市的垃圾處理工作者感覺壓力大,其他災區也是如此。在仙臺港口一帶的災區,政府封鎖了2公里警戒線,閒雜人等不得入內。警戒線裏面生靈涂炭,遍地垃圾,廢舊汽車、工廠倉庫被毀後撒落的貨物等應有盡有,看上去就像一個專業的垃圾處理廠。

  氣仙沼市的佐藤哲透露,該市已經借了幾塊土地,作為臨時垃圾場用。“多久才能完成重建,誰也説不準,當前主要考慮的還是清理廢墟和垃圾。”他説。

  記者了解到,由於可能有部分失蹤者被壓在廢墟裏,出於尊重死者的考慮,廢墟清理工作者在很多情況下不敢一味地使用機械,得時不時地徒手挖掘。氣仙沼64歲的佐藤先生説:“我覺得日本政府動用的人力太少了。我通過電視得知中國政府在汶川大地震之後採用了‘人海戰術’,就該這麼幹,否則效率太低。”

  災後重建的時間表難以明確,宮城縣仙臺市災後重建部部長山田文雄告訴記者:“仙臺總體上不算受災最嚴重的,我們以五年完成災後重建為目標。其他一些主城區靠海的重災區,大多以十年為目標。”

  災後安置:

  豪華板房

  每戶兩間

  災民們所住的板房建設標準非常高:板房的走廊加裝了木質扶手,整潔美觀;每戶人家分得兩間,前屋分別作獨立廚房和獨立衛生間用,後屋都作房間。

  海邊短時間內是沒法住人了,政府只能把災民往市區的那座小山上搬。

  宮城縣已出資為氣仙沼建了首批2060套板房,供不應求,只能根據優先照顧老弱病殘的原則分配。針對暫時未能分得板房的難民,氣仙沼市把體育館、圖書館等公共設施臨時改造成了避難點供難民們落腳。此外,難民們也可向房屋有富餘的市民租房住,政府給補貼每月5萬日元(約合4000元人民幣)的房租。

  在71歲的小松老阿姨的引領下,記者來到了位於山頂的安置板房區。她告訴記者,雖然她家位於海邊的別墅被毀了,但家人都安然無恙,上小學二年級的孫子學校被海嘯淹了,但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跑到了教學樓的頂層,在等待了將近一天以後都得救了。目前,孫子的學校併入了山上那所未受損的學校,得以繼續上學。

  記者走訪發現,日本自衛隊在板房區搭起帳篷、安營紮寨,與災民們住在一起。災民們所住的板房建設標準非常高:板房的走廊加裝了木質扶手,整潔美觀;每戶人家分得2間,前屋分別作獨立廚房和獨立衛生間用,後屋都作房間。地面鋪了合成木板,災民們白天把被褥收起來,把房間作客廳用,喝茶聊天。

  房間裏配備齊全,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燃氣灶、微波爐、空調和熱水器等家電。隨著春去夏來,當地的氣溫正在升高,板房裏若不裝空調,住在裏面將非常悶熱難受。受福島核電站問題的影響,目前災區各級政府都在大力執行節電措施,政府辦公室不開空調,部分公務員在未裝空調的臨時板房內辦公,被熱得渾身冒汗也只能忍耐。空調,是受災百姓的特殊待遇。

  記者拿到了一份災區板房的配置目錄,得知大到各种家電傢具、小到被褥牙刷,災民們的生活物資都由政府統一配備,不需要他們自掏腰包。在板房區的空地上,停著一輛“7-11”的卡車便利店,售賣各種零食和飲料。災民們的私家汽車基本上都在海嘯中被毀了,板房區的空地上卻停了不少新車,據了解,那是災民們災後新買的。用佐藤哲的話説:“氣仙沼的災民們平均經濟實力還不錯。”

  雖然災難深重,但更多的災民還是顯露出了積極樂觀的心態。一位老先生站在板房區山腳下的自家廢墟前“談笑風生”,他家的房子被海嘯摧毀得幾乎成了一塊空地,可他卻心態極好地跟路過的熟人們笑説自己“有多慘”。

  這場“地震+海嘯”讓宮城縣氣仙沼市靠海的兩塊半島狀的區域出現了明顯的地面下沉,其中一塊下沉了六七十厘米,另一塊下沉了足足一米。

  日本東北部“311”地震、海嘯災難受災情況一覽:

  死亡人數:15373人

  失蹤人數:8198人

  傷者人數:5364人

  建築物全毀:111044棟

  建築物半毀:71936棟

  受災最重的三大災區縣:

  宮城縣:死亡9188人,失蹤4983人,建築物全毀71980棟;

  岩手縣:死亡4526人,失蹤2826人,建築物全毀20945棟;

  福島縣:死亡1594人,失蹤385人,建築物全毀14921棟;

  (數據來源:日本緊急災害對策本部,截至今年6月6日)

  文/本報特派日本記者張強、肖歡歡

  圖/本報記者邵權達

責任編輯:韓淩默

熱詞:

  • 海嘯
  • 板房
  • 岩手縣
  • 重建